在大唐当外科医生的日子: 240-25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在大唐当外科医生的日子》 240-250(第4/15页)

敲了敲桌子:“或许正好可以借由此事将所有的医堂给管理起来。”

    太医寺之前出了一个措施,想让各地的医堂去登记在册,日后要对里面的医师实行考核制度,每隔三年必须考核一次,成功后才能继续予以行医。这项措施理所当然地遭到了很多医堂的反对。

    太医寺里很多医工与医师本来身后就有着各个医堂的背景,因此那段时间太医寺里的氛围都十分紧张。

    听到巢明这般说,几个人眼睛一亮。

    “这倒是个不错的办法。”

    “既然允许他们参与牛痘苗一事,那自然要乖乖地前来登记。”

    “应该是我们只在已登记的和符合要求的医堂中选择合作对象。”徐清麦笑着纠正道,然后对着巢明竖起了大拇指,“姜果然还是老的辣。”

    巢明呵呵地笑,领了大家的称赞。

    倒是钱浏阳忽然想起来一事,转向徐清麦:“咱们好像忘了一件事情。”

    徐清麦茫然:“何事?”

    钱浏阳一拍大腿:“当时在姑苏之时,我等曾约定三年后在长安重聚,讨论医术,再造盛会,你们可还记得?”

    姚菩提笑道:“老朽可没忘。从去年岁末开始,就有不少人写信前来相询,这三年之约还算不算数?我本是要来提醒你们的,结果就遇到了这么多的事情。”

    徐清麦苦笑:“太忙了。”

    所有人都心有戚戚焉:“是啊,实在是太忙了!”

    谁能想得到,一个原本边缘的冷门衙门,到了现在能忙成这样呢?

    巢明一拍桌子:“办!而且要大办!”

    整个长安城,自从军队胜利凯旋归来之后,就笼罩在一片欢欣鼓舞的氛围里。当然,对于那些要执行实务的部衙来说,就是痛并快乐着,因为这代表着他们要处理更多的事务。

    户部和兵部要对底下的人论功行赏,调拨出切切实实的钱财和土地。

    这样的事情,吏部和礼部也少不了。

    鸿胪寺要和一大堆的突厥人以及其他大小部落打交道,还牵扯到如何安置,去哪里安置的问题,又有一堆衙门被牵扯了进来。

    同样有关钱财和土地。

    这也是最容易发生扯皮的事情。

    在这样的背景下,虽然同样忙碌但事情却更单纯的太医寺以及司农寺就很让人羡慕了。

    太医寺是忙着牛痘苗,而司农寺忙的,则是红薯苗。

    虽则有官员一面酸溜溜一面不屑道:“不过是与一群泥腿子打交道,有什么好羡慕的。”

    但说完之后,看看眼前的账簿,听着耳边的争吵,不由得暗叹一声:这日子过得,还不如去和一群农夫打交道!农夫们可没那么多心眼子!

    而此时司农寺的门口,正围了一群从周边各地辛苦赶来的农夫。

    他们都是来考巡田师傅的。

    第243章 第 243 章

    杨思鲁从外面匆匆走进来, 声音都有些嘶哑,显然是刚刚用喉咙用得比较狠:

    “都已经安排下去了, 来的依然是以京畿一带的为主,最多也就是到关内五州。”

    “喝杯山楂水,润润喉。”周自衡笑眯眯地推了一杯水过去,“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如今的通讯效率,从年底到现在,一来一回,能传达到的地方实在是太少了。尤其针对的还是农人。”

    交通和通讯是如今他最头疼的地方。

    一个召集令发下去,如果不走特急渠道的话,从发出到对方响应以及反馈动辄两个月三个月甚至半年起。黄花菜都凉了。而并不是任何事情都能走特急渠道, 这个是要占用很大资源的。

    所以, 当杨思鲁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 周自衡十分感动。

    去年年底,周自衡就派人前往江南, 想要让杨思鲁来长安帮他, 但因为自己的封赏还没有下来,职位也还没有安排, 所以他很诚恳的在信中说可能暂时不能给杨思鲁安排确凿的职位。

    也就是说杨思鲁需要先辞掉自己干得好好的润州屯监的位子, 跑到长安来。唯一靠谱的就是,杨思鲁上次随他们一起来长安的时候,因为徐清麦一直在看宅子和铺子,他便跟着置办了一个宅子和一个铺子, 跑过来不至于连个住所都没有。

    当时杨思鲁新婚燕尔, 周自衡特意在信中叮嘱,如果想来的话不着急, 等到来年春暖花开之时再慢慢来也不迟。但没想到随后徐清麦被绑架的事情竟然传到了江南,杨思鲁听了后立刻打包了行囊,不顾天寒地冻,硬是一路乘船换马车地赶了过来,就是觉得自己可能会帮得上忙。

    只是道路实在难走,在他们从突厥回来后,杨思鲁才到。

    但周自衡觉得自己这辈子可能都难忘看到杨思鲁风尘仆仆出现在自家门口的那一幕。

    他们不单单是下属,更是朋友。

    正巧很快自己的司农寺卿职位就下来了,而原本的司农寺卿崔善为也如愿所偿的去当了礼部侍郎。上任之后,周自衡第一件事就是上奏给朝廷,为杨思鲁争取到了一个从六品的司农寺丞的位置。

    然后,他又给随喜放了良,将随喜塞到了司农寺里担任录事,负责联络和管理红薯苗一事。随喜识文断字,而且跟着他跑田地跑了好几年,学了不少东西,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极有经验。

    后续周自衡还打算从江南将林十五给调过来,不仅仅是因为他需要在司农寺里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势力,也因为实在是太缺人了!

    司农寺里,做文书性工作的吏目和低级官僚是不缺的,之前崔善为担任司农寺卿时更喜欢的也是这一类人。而那些对农事更有经验,言语笨拙,只知道闷头在田地里干活的那些人则不是很受待见,往往在长安留不久,都会被打发到各地的屯署去。

    周自衡要做的就是把他们给找出来,然后召回来,经过培训后再放回到各地去,或者是直接组成巡田师傅去各地巡回教学,和他在江南做的事情倒是有些相似。

    “识字的人多吗?”他问杨思鲁。

    杨思鲁想了想,忍不住摇头道:“识字的倒是多,但一看人就知道是没下过地的,不过是家里有些田地,便也算是农户了。真正会下地那些,念过书的寥寥无几,不过是会写自己的名字,能认识几个常见的字罢了。”

    周自衡有些唏嘘,忽然怀念起简体字。

    简体字就算有百般不好,但在简单好记好推广上是没得说的。

    “实在不行就放低要求吧。”他揉了揉额头,“最紧要的是先把各处屯署那些能干活的人给调上来,再发函去催一遍。另外,不单单是屯中的吏目,那些有经验的屯户也可以。”

    杨思鲁迟疑了一下:“寺卿是想要继续开夜校?”

    周自衡差点没忍住笑,主要是从杨思鲁这么一个土生土长的大唐世家子弟的嘴中能说出“夜校”这个词,说明他真的学到了精髓。

    他点了点头:“实在不行就只能开夜校了,先从教人认字开始。所以接下来的面试你要注意一点,可以不识字但脑子一定得要灵活,要能接受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