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当外科医生的日子: 240-25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在大唐当外科医生的日子》 240-250(第5/15页)

事物,这样才能学得下东西。”

    杨思鲁:“是,卑职明白。”

    他恭谨地退了出去。

    周自衡叫住他:“今天晚上来家中吃饭,若是晚了,便直接在家里歇下就行。”他促狭道,“趁着弟妹还没来长安,先轻松轻松。”

    杨思鲁嘿嘿一笑,点头应下,然后又挠了挠头:“英娘从未离开过润州,待她到长安后,若是徐太医有空闲,也不嫌弃她愚笨的话,还望能好好的指点提携一下她。”

    这话自然是谦辞。

    周自衡却摇头失笑:“哪有在外说自己妻子愚笨的道理?你这话虽然是自谦,但若是传到英娘耳朵里,怕是她也要不高兴的。被有心人听了去也容易造成误会。”

    杨思鲁一愣,随即惭愧道:“寺卿教训得是。”

    周自衡高深莫测:“作为过来人给你传授一招,包你后宅安宁。”

    杨思鲁虔诚地看了过去。

    自己上司与徐太医之间的感情,他一直都羡慕得很。因此对周自衡所说的夫妻相处之道,也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其实很简单,”周自衡挑起眉,“那就是多夸夸她,不要管对错,夸了再说。当然了,要夸得言之有物,不能胡乱夸,否则容易适得其反。”

    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是需要情绪价值的。反正家中琐事又不涉及到朝堂上的原则问题,那不管三七二十一,随便夸!凡事先挑剔三分的,那即便说的是正确的,也惹人嫌弃。

    没看即便是魏徵魏相公,在给陛下谏言之前都得先要夸一夸做足了铺垫才开口吗?

    杨思鲁郑重地点头:“我明白了!”

    他会回去好好揣摩揣摩的!

    待他出去后,周自衡敲了敲桌子,将思绪回归到了正事上。他开始泡茶,先慢慢的研磨茶饼,一边想着开办夜校一事,暗道:或许正好可以用这一招来试探一下世家们的反应。

    垄断了知识的世家们士族们对于贸然推广全民教育势必是会很不爽的,但若只是教导一些农夫识字,想必他们不会放在心上。温水煮青蛙,便是如此了。

    花开两头,各表一枝。

    司农寺招人和下发红薯苗是同步进行的,在许多农人都往长安涌入想要去碰碰运气的时候,新上任的司农寺录事随喜也带着人带着红薯苗来到了之前受灾严重的关内五州。

    他们首先到的就是利州。

    窦伯也跟在了领种子的队伍里。不过因为村里里正的不给力,他只知道朝廷要下发粮种,却并不知道下发的是什么粮种,很多人还以为是和以往一样的麦种。

    “是麦种的话可太好了,”有农人的脸上浮现起欣喜的光,“以往可都是要咱们去借兴生来买的。”

    是的,在遭灾过后,农户们家中往往不会有存粮,为了活下去吃掉下一季或者是第二年的种粮也是常事。按照以往的流程,他们会成为流民,迁徙流浪到另一个地方讨饭吃,一些人将自己卖身为奴,一些人成为佃户,幸运的一些人得以返回到家乡修葺修葺屋子和田地继续生活。

    至于粮种,借高利贷从地主手上、粮商手上来买。还不上的话,就重复前面两部分人的人生选择。

    这就是一个很难打破的循环。

    但这一次,经历过两朝的窦伯却感觉到了不一样——他们不用跑了,在家乡也能吃得饱了!不用把力气花费在路上,还有余力来收拾收拾自家的土地。而现在,还有免费的粮种可以拿!

    不过,在接到粮种的时候,很多人还是有点惊讶。

    “这是何物?不是麦种吗?”

    “也不是粟。”

    这东西,似乎是刚从地里面挖出来的,还带着泥土,长得敦敦的很是壮实的样子。

    窦伯大着胆子问了一句:“郎君,请问这是何物?”

    原本还在花名簿上一个个划名字的随喜皱起眉,这才意识到不对:“你们的里正没有和你们说过?”

    窦伯和其他人茫然地摇了摇头:“并未曾听说”

    随喜将笔啪一声放在桌上,气得牙痒痒:“这是红薯!”

    他抬头看了看围绕在身旁的人,索性跳到了桌子上,然后将一旁的薄册子卷了卷做了小喇叭的样子,对着喊:“乡亲们,今日你们领的粮种叫红薯!是我们司农寺周寺卿培育出来的!

    “这东西,如果好好种的话,亩产可以达到几十石!”

    底下顿时一片喧哗。

    “而且,你们也不用担心不好种,红薯比起麦子、水稻来算是很好种的!到时候司农寺还会有巡田师傅来教导你们到底要怎么种。”随喜大声喊道,他随着周自衡种红薯已经种过两茬了,对它的特性十分了解。

    有人在底下忽然喊道:“谁知道亩产几十石是不是真的?说不定是你们骗我们的呢!”

    “就是!我就说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定然是骗人!”

    随喜站得高,将那说话的几人的穿着样貌记在了心里。他心中重重哼了一声,居然玩这一套?他在江南时就曾经见识过!待会儿便让人跟着看看到底是哪家人派出来的,不是原本想要靠着高价卖粮种的地主就是不良粮商。

    用郎君的话说就是,顶风作案,罪加一等!

    “安静!安静!听我把话说完。”他喊了几声。

    农人们渐渐安静了下来。

    他们虽然算是后世社会学家口中所说的“乌合之众”,他们没读过什么书,但也不蠢,他们的情绪不会靠那么几句话就被煽动起来。

    毕竟,之前吃了朝廷赈灾的粮,还记在心里呢。

    随喜抓住安静的时机立刻喊起来:“这红薯还有个好处,就是能够抵抗飞蝗!”

    窦伯一下子就抓紧了手里刚领到的红薯,颤颤巍巍问:“郎君此言当真?!”

    “真,这可是寺卿亲口所说!”对于随喜来说,周自衡说的必然是对的,“你等可知,蝗虫喜欢将虫卵产在地里,所以如果天公不作美的话,犯过蝗灾的地方很容易在来年继续再犯!可如今有了这红薯苗,就再也不用怕了!”

    窦伯闻言点头,他见多识广,知道这位录事所说的不假,这也是他正担忧的地方。

    “红薯”窦伯立刻下定决心,“小的回家后立刻便将它种下!”

    “我也是!”

    “我也是!就这么多也浪费不了多少地,种在屋后面都行!”

    “要是能多发一些就好了。”

    整个场面的氛围顿时就振奋了起来。

    “想要多种那就得靠你们自己收了,若是丰产了司农寺也会来收红薯苗。”他们还需要更多的粮种推广到其他地方,随喜笑道,“好了好了,领到了的先别走,待会儿会有人来给你们开课,教你们怎么种红薯!”

    而原本那些想要挑点事的混在农夫里的人灰溜溜的走了,又被随喜暗中叮嘱着身边小吏随身跟了上去。

    按照周自衡所说的,能当场算账的就当场算了,不能的记在本子上以后再算。于是,在接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