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月: 180-19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山川月》 180-190(第7/20页)

是数不尽的子民。

    “大人放心。”温明裳回过身,抬手朝着她深深拜道,“明裳向大人保证,在朝一日,天枢予交战地的补给不会有缺。我知大人并非杞人忧天,有些事不好开诚布公,大人心里也是明白的,问及军屯,便是因此。”

    潘彦卓是个难料的变数,在他有所动作前,温明裳需要保证至少一时之急不会牵累整个燕州交战地。

    虽未言明,但她能隐晦提及已见诚心。老大人这才松口气,歉然回道:“是下官小人之心了。”

    温明裳抬手没让老大人真拜下去,她迈步向府衙内走,又听对方提了些州内的要务,待到提起北境合一时才轻轻拨了两下腕口的系绳。

    “天枢的确需要及早汇集东西两境。”她想了想道,“下官初来乍到,想就此请教大人,若是想要迅速传递军情,那么这交融两处的选址应在何处为佳?”

    老大人想也不想道:“三城旧址。”

    温明裳闻言一愣,“何出此言?”

    “本为易守难攻之势,又近西山口,自是上佳之地。自清……铁骑收复三城后,本有意重筑三城,只可惜……铁蹄之下血流成河,满目皆是断壁残垣。重建昔日繁盛何其难啊,放在前头要紧事便是银子。这也是为何……如今此地只好做铁骑军用,并无百姓。”

    “加之此地沦为敌手多年,虽是收复,但敌寇野心不死,若非岐塞驻军,怕是不堪其扰的。”

    温明裳了然地点头,她大致在里头转了一圈,这才拱手道:“辛苦大人陪我走这一趟,银子一事,大人也不必担心,天枢有法子除去后顾之忧。”

    “其中细处待我想想,稍后与大人相商。”

    比之别的州郡,燕州的驿馆陈设称得上简陋,少有官吏情愿自己往这处跑,多得是常年空置。

    温明裳倒是不大在意这个,她回来的时候州府还未把档册送来,索性便坐在火盆边接着适才的事往下想。

    咸诚帝这几年不谈三城,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它虽是功,但那三万人也是洛清河身上抹不去的罪,只要三城空置一日,这个罪名就不会轻易抹除。至于户部,国库虽充盈,但这些个位置上的心里的盘算谁都清楚,交战地的情况他们看在眼里,知道即便不砸这笔钱也不会有什么大的闪失,又何必多此一举劳民伤财呢?

    若是放在平日,的确难找理由挪这笔银子,现下却是不同。温明裳起身过去铺开了纸笔。

    咸诚帝正愁如何不着痕迹地探听交战地的情况呢,此时若是能让心腹拿捏清楚,砸这笔钱他也不心疼。

    只要花得值当。

    温明裳来时为了见洛清河先自沧州出关去的西山口附近,如今到达州府的行程也并非隐秘,她的确是时候给明堂天子一封信了。

    金翎信鸽随哨音落在窗前,飞鸟衔起书信,转瞬消失于天穹。

    与此同时转廊脚步匆匆而来。

    赵君若连门都来不及敲,她像是一路疾奔回来的,进门时还喘着粗气。

    “明裳,京中的信!”

    温明裳抬手接了过来,封口上朱笔书了一个“晗”字。

    她眼睫轻颤了下。

    是长公主。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11-23 21:45:06~2022-11-27 00:00:0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子呼鱼 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fghj、44291006 1个;?

    第184章 曲折 【ZX整理】

    长公主少有直接遣人将信送至温明裳手中的时候。温明裳拆开封口粗略扫了一眼, 发觉其中所书也并非寥寥数语。她定了定神,坐下先掀开了第一张信纸。

    交战地的捷报抵京时恰逢阁老奉诏入宫向天子面呈春时策,各州的春耕还未全数部署下去, 朝中已经在盘算秋后的征调用途。府库尚且充盈,但这仗还不知年内能否打完, 也不知损耗几何, 总要防着不时之需。

    咸诚帝此前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偏向,但朝中已有人起草上调各州赋税的折子, 内阁的学士们听了好些时日的辩论,难免也有些举棋不定, 最后是崔德良拍板把这些折子先压了回去, 说是事态有变再改不迟。

    大梁与北燕交锋并非一日,前路未定之前, 今年的筹备仍是参照着太宰年间有战之年下放并行, 大体的框架日前内阁便已呈了上去。崔德良今日奉诏而来, 将其中细则一一讲明后便静立不语。

    殿中金玉声声珑璁,咸诚帝坐在御桌后, 过了半晌才将那份折子扔在了案间的那封军报边上。

    “既有先例, 那便没什么大的不妥之处。”他下颌微抬, 一手抵在额角处温声道, “只是朕看着内阁的意思是, 除却农桑之务, 古丝路与漕运商贸也要暂且缓上一缓,阁老可否于此事上再详奏一二?”

    崔德良当即拱手道:“禀陛下,此议所系仍是战事。臣等知陛下忧心府库数额, 但此番北燕来势汹汹非比寻常, 加之这数年间各地北燕暗间不知是否仍有残党, 不敢轻慢。老臣思虑日久,与阁中众臣合议再三,这才有此一议示上。”

    西域虽平,但既涉及原本居于漠北的王庭亲卫,的确难保古丝路会不会混入细作入境。凉州守备军驻扎数十载,但毕竟他们从初时对上的便不是北燕,既知之甚少,便难有万全之策,此事收紧口子也是在情理之中。

    至于漕运所系,东南三州的往例就在眼前。

    咸诚帝心里自是清楚,但他心中另有所思,仍旧故作沉吟状道:“阁老适才已闻捷报,北燕狼子野心,但我大梁亦有不世之将。镇北将军蛰伏数月得来的一场大胜,可谓折去了北漠亲卫之利爪,若宵小鼠辈还敢再犯我河山,重整残部便是迫在眉睫。阁老觉得,此时此刻,他们会有此心此力,绕过西北荒原潜入古丝路吗?”

    崔德良闻言垂首静默须臾,复而道:“老臣驽钝,素来于战事揣摩上难观其势,陛下既有此问,那内阁自当其后与兵部相谈后再将此议如实相禀。”

    这番话说得平实,旁人听来或许并无他意,但咸诚帝却是轻叹了声。

    可惜叹声未息,殿外忽然传来一声通禀,说是长公主到了,咸诚帝随口说了声让她进来便缓缓起身。

    “朕知老师心系战事,朕亦是心焦啊。”他上前去虚托起阁老的双手,恳切道,“此役胜得漂亮,但朕看着捷报之上阵亡的将士数目,便不由想起少时与阿颉同立北疆所见种种!朕恨不得……恨不得亲手誊抄每位殉国英豪之名!可老师教过朕,为君者不可短视于一隅之地,战事是万般紧要,可大梁不止有此战……万千的百姓,总得吃饭哪!”

    崔德良目光微动,他怔了一瞬后便将手缓缓抽了回来,“陛下心忧社稷,老臣感佩至深,内阁会再议此事,定会予一妥当之策以度战时。”

    慕奚自殿外入内听到的便是阁老此言,她垂眸藏起了心绪,如常向殿前的天子问了礼后退到一侧不语。

    咸诚帝看了她一眼,这才收回双手背在身后,“阁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