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江山遍地修罗场》 30-40(第15/17页)
,生活起居皆在这小小单间之中解决, 不得随意进出考场, 其目的是为防止舞弊抄袭之事发生。
会试第一场考的是经义。经义是为考察考生学识,考题通常出自四书五经, 一般是不会出太偏太古怪的题目的。
但也不是没有特例,就比如说曾经有一年, 会考经义要求以“立鲤”为题,阐述其道理作一文章。
这立鲤究竟是个什么意思?鲤鱼还能立起来吗?立起来又跟四书五经能扯上什么关系?简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实际上“立鲤”二字出自《论语.季氏》,说的是孔子的弟子陈亢问孔子的儿子孔鲤,孔子有没有给他开小灶。孔子的儿子孔鲤便答说父亲教他,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陈亢发现孔子这都是老师曾经教过他的, 不仅重温了从前老师讲过的道理,还明白了老师是个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没有私心的君子。
倘若当时会考直接以“立礼”为题,也不会有那么多考生因为难以破题而泪洒当场了,偏偏当年那位考官把“礼”改成了“鲤”,这可难煞众考生也。
赵锦繁翻了翻今年会试经义的卷子,礼部出的考题中规中矩,倒没有特别奇怪偏门的。
这样的卷子破题容易,但想要答得出彩就难了。
会试第二场考诗赋,要求以“烹小鲜”为题作诗一首,以“君子以厚德载物”为题作赋一篇。
“烹小鲜”三字出自《道德经》治大国如烹小鲜;“君子以厚德载物”则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科考不仅是考验考生学识和应变能力,对考生的身心也是一场极大的试炼。
闷在一小隔间内,两场会试结束,已有不少考生因过度紧张难以继续,或是体力不继被抬出贡院。
第三场会试考策论,论题为“浮费弥广”。
浮费一词最早出自《汉书》,意为不必要的开支。浮费弥广释义为不必要的开支越来越多,再深一层则是指国家财政支出越来越多,支出范围越来越广,导致国库不堪负重。
倘使这一问题不设法解决,有碍民生,最终致使国力衰微。
这些年北狄屡犯大周,军饷支出数额庞大,加之天灾人祸,国库空虚已久。
策论卷要求考生结合大周如今面临之现状,以“浮费弥广”为题,进行论述,提出对策。
赵锦繁看着这论题感叹——难,实在难。
空谈大论易,言之有物难。
三场会试结束,已是数日之后,考生们从贡院出来之时,活似脱了一层皮。
会考结束后次日,数十位主副考官齐聚翰林院开始阅卷。会考乃国之大事,众考官不敢耽误,早朝过后匆匆赶往翰林院。
众人赶到之时,见赵锦繁端坐堂中正低头翻阅堆在长桌上的考卷,皆是
一愣。本以为她只是挂个名装装样子罢了,没曾想她还来真的。
翰林学士朱启小声问道:“陛下这是要同我们一起阅卷?”
“这是自然,朕既为今科春闱主考,怎好无故缺席?”赵锦繁说得义正严辞。
她不欲耽误时间,笑了声又道,“诸位既然来了,那便开始吧。”
众臣面面相觑,虽知这位陛下深藏不露心思不简单,但会考阅卷不同儿戏,从前所有与这位陛下相关的传言里,都曾言说她学识平平,文章写得错漏百出。
众人犹疑间,赵锦繁已行动了起来。
言怀真率先上前,走到她身边,道:“臣帮您。”
话毕,与她一同看起了卷。
赵锦繁道了句:“多谢。”
随即又看了眼呆站在跟前的众臣,低头翻开一份经义答卷,道:“今科经义试题为‘中立’,此言出自《中庸》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意指为人应有主见,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明辨是非,不偏不倚。这位考生阐述通顺,句式严谨,然破题有误,此卷不可为上佳。”
众臣见她思路清晰,话语详实不虚,渐渐回过神来。
赵锦繁又指了指站在身旁不远处的两位翰林院官员道:“陈显、刘琮你二人精通经义,吩咐手下人从破题入手,将破题有误的卷子先行剔除。”
被叫到的二位官员品阶不高,少有面圣之时,没想到赵锦繁不仅清楚记得他二人的名字,连他们擅长什么都一清二楚,皆是一怔,反应过来后,立刻应道:“是。”而后匆匆带着手下人行动起来。
翰林院内,众考官埋首考卷中忙碌了起来。
午膳时分,光禄寺派人送膳过来,众人才停下休息。
福贵见赵锦繁一刻不停,忙得连水都没喝上几口,心疼道:“您何必这么辛苦代信王行主考之职?做这么多也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眼下您最要紧的是顾好自己还有那位……咳咳。”
赵锦繁抬笔轻敲了敲他的脑袋,道:“坐在殿里机会永远不会自己来,动起来才行。”
“再者说,科举是为国取士,朕身为一国之君理当尽责。怎好说是为他人做嫁衣?”
“至于你说的那位……”赵锦繁低头看了眼平坦的小腹,笑道,“他最近被养得很好,不必忧心。”
前些日子江清还告诉她,肚子里那位与她日夜相伴的小人已经有了自己的心跳。
赵锦繁与翰林院众人同食,吃食并未有所不同,翰林院众人见此吃惊。
“陛下,您……也吃这些吗?”
赵锦繁道:“当然,有何不妥吗?”
“没有没有,只是怕您用不惯这些。”
“不会。”赵锦繁笑道,“这些饭菜口味还不错。”
虽然比起荀子微做的远远不如,但和从前做九皇子那会儿的伙食相比已是很好了。
更何况……
赵锦繁低头见饭菜旁多放着的一小叠酸梅,她还有加餐。赵锦繁夹了一小片放进嘴里,口中立刻传来一股熟悉的酸劲。
*
夜里,赵锦繁从翰林院出来,去了趟长阳殿。
荀子微坐在院中藤椅上,分辨出是她的脚步声,问道:“首日阅卷,感觉如何?”
赵锦繁靠在他对面那张藤椅上,长叹一口气:“难办。”
荀子微道:“说说看,我听着。”
自古以来选官之事皆为权贵士族所控,大周建朝后大力推行科举,欲提拔寒士,削弱士族,为国培养人才。
荀子微此次欲亲自主考会试,亦是想从士族手中,收回取士之权。
两方博弈体现在方方面面。
“比如今日在阅某份卷子时,时不时有人在朕耳旁提点,这位考生是某某高官的长孙,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不过朕看了他的答卷,却觉平平无奇,和朕十四岁时答得差不多。”
荀子微看不清她眼下的样子,但她说话的样子却在他脑海中活灵活现,他低头笑了声。
赵锦繁道:“总之见卷不看文章,先看是谁答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