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遍地修罗场: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江山遍地修罗场》 30-40(第16/17页)



    荀子微道:“从前也不是没有先贤提出,提出为公平起见,将考生名字全部盖起来,再改卷。然此一策并未得到应用。当时有朝臣认为,糊名虽看上去公平,但只看考生卷面成绩,不看考生平日人品如何,并不能选拔//出真正才德兼备之辈。”

    话是这么说,但糊名对考试公平而言必定利大于弊,只不过此举有损士族利益,在提出阶段就备受阻挠,各方博弈之下,未能普及。

    一项制度的改变,涉及到方方面面,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并非一蹴而就。

    赵锦繁在长阳殿坐了会儿,离开之时荀子微忽问了她一句:“你这几日可还常觉脾胃不适?”

    赵锦繁一愣,顿了顿回道:“……老毛病,好多了。”

    荀子微道了声:“嗯。”

    赵锦繁想到前几日江清同她提过,荀子微曾去御医局看过她的脉案。

    她的脉案自她还是九皇子那会儿起,便一直由江清负责,时常也有别的御医来替她探脉,隔着帘子,倒也能请福贵替她被把脉。再加上江清从旁掩护,里应外合,总能想办法蒙混过去。

    那日他来看脉案之时,江清吓出一身冷汗,好在他看过脉案之后,只是查了查她近日用了些什么药,见都是些补气益血的草药,也没多说什么。

    不过他特意找了江清细问,她脾胃不适经常想吐源自何故?

    江清当然不会告诉他,那是因为她怀孕害喜。只是说:“一则恰逢换季,气候变换导致食欲不振,恶心干呕也是有的。二则,她摔马之后失血过多,气血不畅导致脾胃虚弱也是有的。三则,她从前日子过得不算太好,吃食上不太注意,经年累月伤了脾胃,需要慢慢调养。”

    “你这么说,他就信了?”当时赵锦繁问江清。

    江清只答说:“他信不信,那就不清楚了。不过我答得也没问题,从种种症状来看,也的确如此。”

    *

    接连几日赵锦繁忙于阅卷,来长阳殿的次数和时辰越来越少。

    这日一早,沈谏来长阳殿中回禀公务,见荀子微似乎不太满意他的汇报,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笑着调侃了一句:“怎么?嫌我做得没她好?”

    这个她当然指的是前些日子常留在长阳殿代笔写公务回执的赵锦繁。

    沈谏本想噎他一句,谁知荀子微还回道:“你很有自知之明。”

    沈谏扯着嘴角,呵呵笑了几声,眸色微沉道:“您不觉得您和她走得太近了些吗?”

    荀子微不觉得,反问:“近吗?”

    沈谏瞥他一眼:“臣有个问题,一直想与君上讨教,不知可否?”

    荀子微道:“说。”

    沈谏道:“前阵子陛下召臣相见,问了臣一个问题。她问臣,年初那晚她同臣切磋了许久琴技,不知臣还记不记得当晚与她切磋的是哪几曲?”

    荀子微道:“那又如何?”

    “那就奇怪了。”沈谏笑了声,“因为年初那阵子,臣从来就没在夜里去过紫宸殿。连去都没去过,更遑论与陛下切磋过琴技了。”

    第040章 第 40 章

    月末, 春闱阅卷接近尾声,到了最后要决定殿试名额的阶段,赵锦繁异常忙碌,整日不见人影。

    算算已有三日未到过长阳殿。礼部张永来长阳殿回禀春闱诸事时, 还提及翰林院从昨日起便时有争执之声传出。

    众考官似乎对最后录取谁有很大争议。会试录取者为贡士, 只有贡士才可参与殿试, 殿试前二甲及第者方可称为进士, 三甲则称为同进士,称呼只多一个字,官途却大不一样。

    荀子微眼前一片黑暗, 分不清日夜。他独自

    坐在院中闭目静休, 不知过了多久,老太监长德迈着蹒跚步子过来,说很晚了,劝他早些进屋休息,他才知道此刻已是深夜。

    下意识朝对面空着地藤椅望去, 末了才想起自己现在什么也看不见。

    他摇头笑了笑, 轻叹一声,由长德扶着, 顺着长廊朝屋里走去。夜间细风阵阵,长廊前垂挂的明灯随风轻摆发出吱呀轻响。

    大约是因为眼睛看不见, 其他感官变得比往常灵敏许多,他好似听见有脚步声朝他而来,他以为是自己听错了,鼻间却隐隐嗅到她身上的味道。

    原本以为她不会来的, 何况夜很深了。

    赵锦繁走到他跟前道:“阅卷刚刚结束了,我想着无论如何都该过来同您说一声。”

    荀子微顺着她的话问:“结果如何?”

    赵锦繁从袖中取出写了会试录取者名单的纸, 对他道:“您看不见,我念给您。”

    “好,回屋慢慢说。”荀子微应了声,朝她伸出手。

    赵锦繁愣了瞬,反应过来他眼睛不方便,不好行路,大概是要她搀扶着回屋的意思。

    他的手一直伸在半空怪尴尬的,赵锦繁只好上前牵过他的手挽了过来。

    两人迈步朝前走,赵锦繁瞥了一眼愣在身后的老太监长德,心道:不对啊,他方才不是被长德扶得好好的吗?

    回屋的路上,赵锦繁谈起决定殿试名额的过程。

    总之,不是一段愉快的经历。

    按考卷好坏录取的名单,和众考官选出来的名单完全是两回事。

    倘若按考卷好坏分,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寒士能被录取。可最终考官们选定的名单却连一个寒士的名字都不见。

    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差不多水平的答卷,只能择其一录取,甲生比乙生答得略好一筹,但甲生出身贫寒,乙生是某大将军独子,倘使选择录取乙生,不仅能安抚拉拢那位大将,那位大将还暗示能许更多利。

    身为一国之君,该如何取舍,是否要为仅比乙稍优一点的,但前途未知的甲,而放弃乙?实是一大难题。

    当然赵锦繁最终选择了甲。

    这是荀子微想要的生机,也是她想要的。

    因为赵锦繁的决定,这几日翰林院内着实起了不小争执。看着那群人在她面前吵得面红耳赤,赵锦繁想要拥有更多力量,想要变得更强大。

    朱启为人谨慎,不愿冒进多选寒士。言怀真过于刚正,坚持要按考卷好坏录取,不愿退让。底下众位副考官也是各有各的心思。

    吵了两天,最终参与殿试人选也确定了下来。

    赵锦繁告诉荀子微:“尽力了,但仅有七位寒士入选殿试。”

    荀子微:“七位?”

    赵锦繁:“……嗯。”

    “竟有那么多啊,这已是史无前例。”荀子微道,“陛下,你总是能给人惊喜。”

    赵锦繁微愣,抿唇笑了声,垂眸叹道:“如果是仲父主考,想必留下的寒士更多吧。”

    荀子微却道:“未必。”

    “有些事欲速则不达,揠苗助长并不见得有成效,现在这样正正好。我想以后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赵锦繁一瞬不瞬地注视着着他:“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