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女: 150-156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皇太女》 150-156(第3/11页)

仍然影响着某些大事的走向。

    譬如建元二年年末,内卫奉命调查谭氏姻亲,彻查谭氏余孽踪迹,为此连毁坏大半的伪朝官府文书辑录都翻了出来,阴差阳错之下,发现了一个关于谯国郑氏的秘密。

    郑氏嫡支一名年幼孩童,曾经在伪朝五年宣告重病,而后那名孩童再也没有出现过,据传是孩童年幼八字轻,病重难救也不宜大张旗鼓,故而送往别庄养病。

    直到建元元年,郑氏家主重病的幼子忽然宣告痊愈,并且在年底择选东宫伴读时,这个孩子力压年纪相近的兄弟姐妹,被郑氏全力荐入了名单之中。

    那个孩子有一张与父母并不相似的面孔。

    但这些故事的走向,注定会隐没在内卫密卷里,或许直到几十年、几百年后才会为人所知,或许永远也不会得见天日。

    只有谭深年,以他为锚点掀起的血腥清洗曾经席卷了整个朝堂,公卿百官神思战栗讳莫如深,轻易不敢再提起这个名字,直到多年以后东宫女官都一时想不起。

    但悍不畏死自取灭亡的谭大学士,仍然在建元年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谭深年自取灭亡,谭氏陪着他满门被诛,已经是非常不幸了。更不幸的是,他们仅存的一点血脉根苗,没有谭深年当日一呼百应举足轻重的文坛地位,偏偏有同样自寻死路的命数。

    当然,今日的谭氏不是建元二年的谭氏,谭深年自己都已做了刀下之鬼、昨日黄花,要处置区区几个为人利用,一头撞进渔网里的谭氏余孽自然也掀不起半点风浪,说杀也就杀了。

    对于文华阁而言,这几条性命,甚至都不值得几位丞相抽出手来专门批示一下。

    如果不是因为这起发生在南陵的刺杀显得太过莫名其妙,谭氏余孽明显是被推出来探路的棋子,背后显然另有推手,文华阁诸位丞相都不会分心多看一眼。

    作为当日值守的丞相,柳希声干脆利落地遵循圣意拟了个条陈,又请来其余几位丞相,简单开了个小会,就由首辅薛丞相牵头,共同用了印章,一起递进皇宫。

    条陈内容很简单,几位丞相一致决定,趁如今戍卫军驻守京城,奏请皇帝彻查南陵案,清除京中叛逆余孽。

    这其实是非常匪夷所思的。

    文华阁丞相无一例外,都是实打实的文臣出身,朝廷依仗戍卫军清除叛逆,必然导致自北方大胜后心气格外高涨的勋贵气焰更胜。

    文臣勋贵彼此争夺话语权,对垒局面由来已久。而今丞相们居然一致同意倚靠戍卫军,可见朝堂动荡持续太久,所有人都开始恐惧身处风口浪尖的感觉。

    裴令之倒没想那么多。

    他不愿在这些外朝政务上花费太多心思,更看重皇太女的情绪是否稳定。

    景昭心情不好,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听到谭深年这个名字之后,她冷笑片刻,然后道:“果然蠢货别的用处没有,找不痛快的本事倒是一等一。”

    穆嫔坐在一边给景昭揉肩,动作轻柔细致,娇声安慰道:“殿下别气么,您要是刹不住心里的火,妾就悄悄给家里传个信,叫我弟弟扛着锄头去把谭氏那老东西的坟给刨了。”

    这么缺德的话只有穆嫔能说出来,不仅裴令之,就连景昭也颇为意外地看了她一眼:“那倒不用。”

    穆嫔说:“殿下可不要和妾身客气,妾那弟弟整天下了值就躺在家里无所事事,能替殿下出口气是他的福分。”

    景昭说:“哦,倒不是和你客气,授首罪人哪里有坟,可能在乱葬岗上。当年他徒弟还很孝顺,想把师父师娘趁夜里埋了,结果半夜三更埋错了人,耽搁了一晚上,第二天京兆府接到举报,就把那边围了。”

    裴令之:“……”

    穆嫔:“……”

    “不提这些人了。”裴令之有意岔开话题,道,“还没恭贺你,听说小穆主事升官了?”

    穆嫔道:“是啊,听她说杨太太命人送了份厚礼,妾在这里替她谢过储妃殿下。”

    又道:“多亏殿下看重,这丫头从小不聪明,才学也只算勉强能看,不过有一条,妾敢替她打包票,她对东宫的忠心是绝不掺假的。前几日任氏进来请安,还说全家必然肝脑涂地办好差事,才不负殿下的恩典。”

    见景昭暂时没有开口的意思,裴令之便道:“薄礼而已,不值当如此客气。”

    穆嫔说:“那也是储妃殿下和杨太太的一片心意,着实紧要。”

    饶是景昭近来心情就没有好过半分,此刻眼看着面前妻妾和睦的画面,唇角也不由得微微一搐。

    第153章 第一百五十三章 橘子学士

    恐惧也好, 忐忑也罢。

    无论朝臣们作何想法,建元十一年,依旧在这堪称惊心动魄的气氛里宣告终结。

    辞旧迎新。

    很多朝臣私下里这样安慰自己, 也许等到新的一年, 一切就要好起来了。

    不幸的是,‘大过年的’定律对皇城里那对天家父女好像不起作用。

    二十八晚间百官封笔,各部封印,朝臣们各自拎着年节赏赐回家准备过年时,只见朱雀大道上一队骑兵轰隆隆奔驰而过, 杀气腾腾腰佩钢刀, 后面还有弓箭手列队跟随,锋锐无匹势不可挡。

    朝臣们看得眼皮直跳。

    果不其然,大年初一, 百官正忙着拜年, 就有脚程最快的小厮随从赶来报讯,说又有几位同僚被抓啦!

    这种人心惶惶的高压态势一直持续到大年初三,就在上至宗室公卿、下至文武百官都无法承受的前一刻, 眼看那根弦似乎随时可能绷断,宫里突然降下旨意。

    皇帝下诏,叛逆已经尽除,特赐金银布帛,以抚慰百官。

    伴随着旨意降下,朝臣们惶惶不安的心情稍感平复, 又胆战心惊观察了数日, 发觉果真没有同僚再落网,反而传来了京城外大军开拔的消息。

    这一轮清洗终于结束了!

    尽管那口气还没能完全松下来,但相较于建元十一年秋冬时节的紧张气氛, 朝臣们绷紧的情绪总算稍稍得到了松弛的余地。

    正当他们擦干额头的汗,找回一点过年的心情和气氛,却又立刻惊觉——该死的,元正假期结束了!

    大楚朝廷休沐假日给得比较充裕,过年期间足有十一天元正假,按理来说足够休息。

    但架不住朝臣们整个年节都在提心吊胆,初十回去上值的时候,各部衙里全是有气无力各自瘫倒的行尸走肉。

    元正假正式结束,建元十一年那一页便被翻了过去。

    时雍阁里,修书诸臣再度见面的时候,已经是建元十二年了。

    暌违多日的皇太女妃终于再度驾临,继续主持修书工作。

    过往数月里,修书团队也过得颇为惊心动魄。

    苏丞相仅仅挂名,太女妃经常告假,无人主持大局的情况下,又有卓明琅丁忧返乡、郑明夷连坐处死,一下子去了两位官职不低、背景不浅的人物。

    这还不算,到了年末,动荡最为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