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大明生活日常》 100-110(第1/16页)
第101章 第101章状元郎
报喜的人话音未落,高义就已经像一股风一样窜出去往岳州会馆的方向跑。
关家跟着过来的两个管事也赶紧派人回府报信,有府里的这层关系在,表少爷又这般好的才情风姿,等到了殿试上怎么也不可能落到二甲之后。
关家这个时候能出这么个表少爷,不管是对两个老爷亦或是还在任上这几年还不能回京的大爷来说,都是最好最及时的助力。
高义一路没歇,一口气跑到会馆门口,才发现人家这边也已经得了喜讯庆祝起来了。
容县、岳州乃至整个潭州,从本朝开国这么多年以来都没出过一个会试第一名的成绩。在得知裴元高中头名以后,当即就让人把会馆早就准备好的鞭炮点燃。
爆竹炸过之后的红纸铺了满地,已然有得着消息的富商和士绅们往岳州会馆这边来道贺。能出一个会元,对于一地一乡来说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事。
好几个富商围着会馆的会长你一言我一语,问的都是这位会元老爷如今人在何处家住何处,给老爷送礼怎么送合适,到时候会馆牵头摆宴席,裴老爷能不能赏脸来一趟。
人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裴元来京城之后一向低调,除了于会长其他人还真不知道裴元住在哪里,
人多嘴杂的会长也被问得头昏脑涨,他当然认识裴元,却也仅仅是认识而已。
当初裴元来了京城,主动往会馆这边来了两次,一次是为了留下自己的地址,好让沈霁和老白到了京城能找到自己。第二次是左等右等等不来人,又往会馆这边来问一问。
两次裴元身边都跟着关杰,出入也都是坐的关家的马车,跟这位余会长客气归客气但丝毫谈不上亲近。
再有一次自己主动找上门去,是因为要把之前左大人牵头弄好的文集送过去,裴元当时是解元,数他出的银子最多。沈霁又住在这边,两人一起认领的文集一起送过来,竟也堆满了半个驴车。
余会长自己本身也是个读书人,只是中举之后就再没有考中进士。
原本留在会馆是想要找个容身之所等着吏部‘听选’,谁知听选左等等不来右等等不来,反倒是会馆这边被他经营得越来越好,再想走会馆和岳州就舍不得了。
之后由岳州当时的知府出面,给他在岳州本地谋了个闲职,人不回去依旧留在会馆主事。就这么着一个好好的读书人,就成了读书人里的好商人,商人里的举人老爷。
这么一个人精,怎么会不知道眼下这些富商们只是装出这幅急不可耐的样子,目的是为了从自己口里要到一个准话,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把裴远舟给请来,好让他们攀附巴结。
三元及第百年难遇啊,这样不世出的人才出在南地,还是出在文风并不鼎盛的岳州容县,这对于整个总被人戏称南蛮之地的学子考生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而对于这些富商们而言,裴元现在就是个已经热了,但是还没有完全热的热灶。
现在凑上去还能有机会,要真等到殿试过后这位裴老爷入了翰林院,到时候怕是左大人要登他的门都得递帖子客客气气等着,哪里还轮得到自己。
人精于会长明白有些话不该自己来说,便一直支应着不肯给个准话。
直到看见站在角落问会馆的人要茶水的高义,这才赶紧抬手往他这边一指:“这位小哥便是裴老爷跟前的管事,您几位有什么要问的别问我啊,得问裴老爷的家人才是。”
高义差点没被一口水给呛死,自己来报个喜信怎么就稀里糊涂的回不去了。
幸好这样的场面昨天大娘子就猜着会有,就已经一再嘱咐过等明天放榜,不管家里两个老爷谁中了进士,都不要把人往家里引。
就说关家接了两位老爷去府里温书,准备下个月的殿试。等过两日府里就会摆流水席,到时候帖子会送到会馆于会长手中,各位到时候可都得去,不去都不行。
这是会试之前谢九九带着于氏去了一趟关家,跟冯氏和杨氏两人说定了的。
外头人人都觉得只要过了会试就万事大吉,毕竟一个月之后的殿试再怎么排名也不会再淘汰了,大不了就是个同进士呢,也是个结果啊。
可在谢九九看来,会试结束不过是刚刚开始。还有一个月才殿试,这一个月要稳住可比前面十几年要更难。
人啊,就怕穷人乍富。谢九九在云客来见过那种突然赚了钱的人怎么请客怎么挥霍,好家伙那银子那会子在他们眼里都不是银子了,那就是臭狗屎。
谁想要,捧着那人说几句好话他就什么都能给。
以前来云客来点一个小菜要一叠花生米一壶浊酒,就能在云客来消磨一下午的人,非得把云客来水牌上的菜从头到尾点一遍。
谢九九跟他说一个桌子摆不下,您一个人也吃不完啊。人家还脖子一梗非说谢九九拿下眼瞧他,气得谢九九当场叫人又搬了三张方桌子来,拼成一个大的八仙桌给他上菜。
菜当然没吃完,应该说压根没吃两口,人家就被凑在他身边闲汉泼皮哄着往赌坊里去了。
留下一桌子菜谢九九又不愿意浪费,干脆让何奎去码头上,把愿意来吃的兄弟们都叫来,甩开腮帮子吃了顿好的。
那人最后的结局是什么谢九九不清楚,反正不到半年的功夫他就又连一碟花生米都吃不起。再之后,就没在见过那人了。
现在的裴元和沈霁就是典型的穷人乍富,一个府城排不上好的富户之子加一个赘婿,再说最近这几个月跟着关家见过吃过,那也还是南地来的土包子。
人性和人心这东西都经不起掂量,金榜题名完正是脑子最发蒙的时候,还是躲着点儿那些想要涌上来锦上添花的人更好些。
所以谢九九跟关家商量好了,要是他俩考中
了就搬到府里来,还住在停云斋里,两家一起够住了。
住进来,流水席以府里的名义摆,不管是岳州容县的富商乡绅,还是京城关家的亲朋好友都方便招待,谢九九只管掏银子就是。
冯氏和杨氏一听这话哪有不愿意的,这些年家里不知道招待过多少投奔来的亲戚,管他绕了多少弯,只一句当年我家被你家牵连过,就不能不管。
现在正经的外甥眼看就要金榜题名蟾宫折桂,两个舅舅不帮着操办还有谁能出这个头。至于谢九九说的给银子,不叫府里的奴仆白忙一场,则被冯氏板着脸给拒了。
只说府里的下人你若觉得伺候的好,另外给多少赏银那是你这个表少奶奶的意思,现在舅舅给外甥摆流水席还要外甥出钱,传出去关家还要不要面子了。
有了关家这道坎,想要给裴元和沈霁办宴席的打算就黄了,会馆那边倒是摆了几桌酒席,却也没请太多人,能去的人都是余会长挑选过一遍的,至少不会在席间就做什么让人为难的事。
之后关家办流水席,他们送来的贺仪虽贵重但都不算出格。谢九九和于氏仔细检查过一番便全都收下了。这个时候这种贺仪都收了,就等于都没有收。要是全都不收,才显得太格格不入。
殿试的日期定在三月初十,京城三月的天终于渐渐暖和起来,柳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