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二凤是始皇的太子: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假如二凤是始皇的太子》 50-60(第9/18页)

于也忍不住出声道:“正因人性险恶,当明礼义以教之,只有刑罚威吓,未免有失偏颇。”

    “律法不外乎人情,如果这项律令已经对百姓形成了残害,刑徒所做的恶与他们所受的惩罚一轻一重,不相匹配,那这样残酷的法令就不该存在。”李世民果断道,“区区弃灰于道,又不是通敌叛国,怎能连坐十户人家?”

    “并未连坐十户人家,邻里不知情者,可免其罪。”李斯指出。

    “那么问题来了,邻里如何证明自己不知情?”李世民问。

    “无辜之人,自当有法子证明自己无辜。”

    “无辜之人,凭什么非要自证清白?”李世民反问,“我现在若说我的玉丢了,必是在坐之人偷了去,诸位为了自证清白,必须现在脱衣搜身,敢问,谁人愿意?”

    “我可不愿意!”浮丘伯率先出击,“谁要是冤枉我,得先拿出证据来,凭什么要我自证!”

    李斯一时哑然,稍微过量,才道:“这不是审讯的流程。狱案发生之后,县尉抓捕,县丞处理,县令判决,狱掾与令史负责文书证据,文无害巡查复审……这期间,自然会还无辜者清白,审判有罪之人。”

    “廷尉的意思是,只要有一人犯罪无人举报,后被抓到,邻里十家,五六十口人,都得自证自己没有知情不报,且没有藏匿案犯。只要有一人拿不出证据,比如案犯藏匿在山里,他正好去过那座山砍柴,他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那他就得按藏匿罪惩处——最终可能腰斩。是这样吗?”

    李斯听出太子话里有话了,谨慎地斟酌言辞:“最终结果,要看县令如何判。”

    “廷尉觉得县令会如何判?”

    “如果是臣,自当搜集证据,依法处置。”

    “一人犯罪,累及邻里五家十家,人口众多,难以一一辨明,依诸位的见识看,这么多人里,蒙冤的可能大不大?县令县丞为了快快结案,一刀切下去,直接连坐的可能性有多大?”

    浮丘伯不客气道:“那得看这些人愿不愿意送点钱了。有财帛自然无辜。若是两手空空,不连坐你连坐谁?谁叫你儿子乱丢脏东西,你还不举报的?什么你不知道?你怎么证明你不知道?证明不了就去死吧!”

    “浮丘兄言过其实了。”李斯严肃道,“收受贿赂也是重罪。”

    “范雎还收过贿赂呢。”李世民哼了一声,“一国丞相尚且如此,还能指望底下的小官小吏个个正直无私吗?”

    荀子捋着胡子,叹道:“那恐怕会有不少冤案……”

    李斯仍镇定道:“太子若觉得有冤案,可召廷尉上下复审。”

    “连坐之法已过百年,中间冤死过多少人,廷尉你数得清吗?”李世民步步紧逼,“即便今年审出了几桩冤案,那些受冤的人也不知道身在何处,葬在何处,割鼻子砍脚趾刺面宫刑的刑罚也不可能再收回去。那不是白白受冤了吗?”

    李斯已察觉自己被逼到了悬崖,只有一条路可走,但他思来想去,竟只能顺着太子,抛出对方想要的问题:“那太子以为该如何?”

    “父王,臣以为当废肉刑与连坐,使刑罚不至于累及无辜,蒙冤之人能尽量少受苦楚,轻罪不该重罚,罪与刑不平衡,只会使百姓提心吊胆,畏法而怨怼。”

    李世民掷地有声,殿内静谧了一秒,嬴政旁观沉默到现在,轻叩桌案,问:“这些话,你琢磨很久了吧?”

    “以前想的比较少,最近几个月想的多。”李世民笑了笑。

    “为何最近多?”嬴政又问。

    “因为韩非师兄要来了。”李世民坦坦荡荡,“师兄要来,就得讨论他的文章,那法家的廷尉就得旁听。他们都在的话,那加一个荀先生也很正常。这么整齐的场面,就可以议论我想议论的话题了。”

    “怎么不单独和寡人说?”

    “我希望以太子的身份,在正式的场合,认认真真地谈论改革律法的事,而不是像小孩子一样撒娇哭闹。”小太子仰头看着他。

    依然很幼小的外表,但嬴政却无法忽略他今天所说的每一句话。

    在场众人,也是如此。

    “你可以上奏。”

    “会被驳回的,我知道。”

    “那怎么不在朝会提及?”

    “阿父推崇法家,谁不知道?在朝会上一提,太严肃了些,显得太子好像要和王上分庭抗礼,会有些人不明所以,着急忙慌地站队的。那比较起来,肯定是支持法家的人多,毕竟商君之法已经实行上百年了,想扭转它,也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我不希望大秦朝堂,现在为了这个争论不休。”

    “明知不可,又何必提起呢?”嬴政心绪复杂,竟拿他没办法。

    “我想要告诉阿父,告诉廷尉,告诉荀先生和师兄,我想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哪怕现在我还做不到,但我想试试。”李世民舒了口气,“成不成功在于阿父,做不做在于我。”

    嬴政心潮起伏,本来为“法术势”集权于一身而激动的心,突然被拐到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方向。

    这个发展委实出乎众人的意料,连李斯和韩非都在复盘,这个辩论是怎么辩到“废肉刑和连坐”上的?

    “你向谁学的秦法?”嬴政冷不丁问,“如此清楚明确的法令和刑罚,《商君书》里并没有。”

    依他对这孩子的了解,李世民想达成什么目的,一定会提前做准备,并且准备得很细致很完整,条理分明。

    “我去找过姜启丞相,不止一次哦,阿父你忘了吗?”李世民笑眯眯。

    “你去他那里查了卷宗?”嬴政皱眉。

    “没有啊,卷宗都在廷尉府,已经交接给廷尉了,姜丞相那里没有特意保留。”李世民解释道。

    “那你……”

    “他做过几年廷尉,记性很好。他口述给我听,我用心记住的。”李世民眨眨眼睛,理所当然道,“我们只是在讨论这些年的案件,没有做任何违法的事,也没有打扰廷尉府办案哦。”

    继而又向李斯笑道:“这一点,廷尉可以作证,对吧?”

    李斯艰难地点头:“太子与右相的确没有越权调动任何狱案。”

    韩非默不作声地观望着这对父子,对自己被当枪使毫无不满,只是在默默盘算能不能借太子的东风实现他的目标。

    “所以,阿父可不可以考虑一下我的提议?”李世民殷切地看着嬴政。

    “倘若寡人不同意呢?”

    “那十七年后,需要发愁的人就不是我,而是阿父你了。”李世民淡定道。

    “为何是十七年?”嬴政纳闷。

    众人也很疑惑,对啊,为什么是十七年?不是十年二十年的虚指,而是一个非常准确的数字。

    十七年后,会发生什么事吗?

    第57章 二凤吓唬李斯

    “十七年后,我就成年了。”小太子煞有介事,“秦法里有一条说,‘成年男子不得无故嚎哭,会被处罚,严重的话要剃去胡须和眉毛。’[1]——到时候我肯定会触犯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