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二凤是始皇的太子: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假如二凤是始皇的太子》 50-60(第6/18页)



    韩非一直都在考虑这个问题。

    马车继续慢吞吞地向前行驶,不过几百步,又遇到一处公告。

    这处的人围得更多些,韩非一眼就看到了好几个儒家的士子,歪戴着帽子,模仿禹、舜走路的样子。

    步子迈得比较小,步伐缓慢,身体微微前倾,双脚交替而行,仿佛跋山涉水,又做出一副从容姿态,做作至极。

    韩非忍不住想到,如果荀师在这里,必然要骂这帮徒有其表的“贱儒”一顿。

    但同时他又有些疑惑,咸阳什么时候多出这么多儒家弟子了?难不成都是奔着荀师来的?

    不对,儒家也分很多派系,这种只喜欢琢磨外表的“贱儒”,荀师是很讨厌的,不把他们骂得狗血淋头誓不罢休。

    “公子,挤不进去了。”马夫无奈道。

    “我下去……看看。”韩非有点口吃,说话慢慢吞吞的,为了不耽误别人的时间,他想说的话一般会在心里过一遍,然后说出来的时候尽量不重复。

    很多时候,他的心理反应是很快的,就是说出口比较慢,就像5G的手机用着2G的网,卡是没办法的事情。

    韩非避开那几个歪帽子,缓缓靠近铺陈的公告,这告示的字极大而少,一目了然。

    “太学始建,拜荀子为祭酒,迎八方来客,七国学子,群英荟萃,少长咸集,不知其中可否有你?”

    语言非常简洁,有种活泼幽默的邀请之意,并不咬文嚼字,但让人看了就想问:“太学……在……”

    韩非刚说了一半,就被旁边人抢白:“太学在哪?谁都能去吗?”

    “在城东的尚书里,那边有许多卖笔墨纸砚的铺子,到那就能看到高高的衡门(类似牌坊),上刻‘太学’二字,那可是我们大王亲自写的,过了那道门,就是太学了。至于能不能去,得看你有没有学问。”文吏一一解释。

    “什么样的学问才算学问呢?”有人问,“我能通背《道德经》,这算吗?”

    “你背一篇我听听。”文吏认真回复。

    这态度属实严谨,韩非都顿住了,想搞清楚会怎么发展。

    那人真背了一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2]

    文吏专心听完,环顾四周:“你们觉得他背得对吗?”

    众人哄笑:“原来你听不出来啊。”

    “我又不是研究老子的,我咋能听出来嘛。”文吏挠挠头。

    秦国本身也有学室,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培养选拔出来的都是识文断字,了解律法的文吏,对律法文书之外的东西,他们就不太擅长了。

    “错……错了……”韩非结结巴巴。

    他声音不大,好在衣冠齐整,文质彬彬,便吸引了文吏的注意,听到了他说话。

    “你说他错了?”文吏不确定地问。

    “错了……一个字。”韩非补充完毕。

    “哪个字?”那背书的人摸摸胡子,笑眯眯地凑过来。

    “万物负阴而……抱阳,你背成了……负阴而……而怀阳……”[3]好好一个句子,被韩非断得七零八落,听得人都快喘不上气了,恨不得替他说话。

    他一句话的功夫,换了巧言善辩的人大概能说上七八句。

    “不错不错,你说的对,我是背错了一个字。”那人倒是好脾气,立刻就承认了,还好奇地问,“那我还能去太学不?”

    “这个我们说了不算,太学那边自有核试。”文吏和同伴商量了一下,给了那人一个木牌。

    韩非下意识多看了一眼,那人就举起来分享:“这上面也没啥,就是写了太学在哪儿,什么时辰可以过去,要准备什么东西……你去不去?”

    韩非颇为心动,但还是摇了摇头:“我……我有……要事……”

    “那太可惜了,你这么有学识,说不定还能去当老师呢。”

    “秦国……不是以……以法为……”

    韩非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

    “这个太学和一般的学室有什么不同呢?《道德经》可是道家的,难不成道家都可以去了?那儒家墨家呢?”

    最喜欢抱团取暖的儒家学子马上跳了出来。

    “这个嘛,你们去了就知道了。”文吏瞅着他们,“你们要背啥?”

    “我们背了,你也听不出对不对吧?”

    “我听不出,自然有人听得出。”文吏巧妙道,“这里这么多贤才,还能听不出你的谬误?”

    韩非本来准备走了,一听这话,硬生生多留了一刻,挨个挨个听那几个儒家弟子摇头晃脑背书,错一个指出来一个,一个字都不放过。

    他说话再慢,再结巴,也准确得像一把利刃,不多时就给了众人不小的压力,一边背诵经典,一边还要偷偷瞄他。

    “你……你少了一句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如此名篇,竟……竟背成这样!有……有愧夫子教诲!”[3]

    韩非大失所望地看着某儒家弟子,虽吞吞吐吐,但实在严厉,那弟子面红耳赤,木牌也不要了,灰溜溜地跑了。

    “哎呀,儒家弟子虽多,却玉石混淆,像这种混子,也能打着儒家名号,自以为有几两墨水了,其实一肚子猪草。”道者看热闹看得津津有味,摸出个小葫芦,滋咂地喝了一口,“还好公子把他吓退了,省了太学那边的麻烦。”

    韩非诧异道:“你怎知……我是……”

    “吾名赤松子,小半个相士,公子的衣着口音甚是显眼,再加上博闻强识,猜出公子的身份实在没什么难度。”

    “赤……赤松子?”韩非一惊,“你是那个……言秦……当一统天下的……相士?”

    “你听到的是这个说法吗?”赤松子饶有兴趣地笑开,“行,也差不多,都一个意思。”

    也许是为了保护年幼的太子,秦王将赤松子相面时说过的话,隐没了许多,散播出去的主体变成了“秦”。

    当然对六国来说,秦太子有帝王之命和秦当统一天下,也没什么分别。

    都是饥肠辘辘的凶残大老虎龇牙咧嘴,口水滴答,随时随地都可能大吼一声,震动山林,狂暴地扑过来撕扯你的身体。

    吃你的肉,扒你的皮,咬碎你的骨头,将你吞食得干干净净,还要嫌你不好吃,居然还敢反抗。

    赤松子端详了一会韩非的脸,唉声叹气地摇了摇头。

    韩非明知相士的套路,就爱夸大其词,先声夺人,不可轻信,但此行着实前途未卜,便顺着赤松子的意,缓缓开口:“足下……因……因何叹息?”

    “公子近日怕是会有牢狱之灾,性命之尤。”赤松子直接道。

    韩非微微一笑,不以为意:“多……多谢足下。”

    “公子不信?”赤松子纳罕不已,“公子若是有疑虑,老夫还可以推算出公子的过往,比如公子十六岁时……”

    “不必。”韩非只是摇头,“我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