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士系统在三国: 140-15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谋士系统在三国》 140-150(第13/16页)

不说曹操对这份伴随着交托而来的高度信任有多么欣喜,他麾下的谋士们对此也并非毫不惊讶的。

    说真的,大家都觉得陆伯安跟明公的关系真的是一眼看不到,就直接错过了一个季度的剧情。

    上次他们突然摆脱了别扭好到直接进入蜜月期是如此,现在名声都直接这般交托出来了也是如此。

    陆伯安,到底谁教你这么当谋士的,你这是想要卷死我们吗?

    心里腹诽归腹诽,该干的活还是不能少干的。

    真单纯按照对己方有利的目的来安排,那自然是要站队当今天子的。

    可真的这样做了,看起来好像对他们这边好,实际上的隐形损失比得到的好处可大多了。

    因为真的这样做了,他们相当于将本可以多次利用的舆论武器,直接用成了一次性消耗品,还是直接降了好几个等级的对敌消耗。

    这像是拿着最高级的武器去打了新手村,还把武器给干废了。

    家里有几个钱啊,你这么霍霍宝贝。

    有武器乱用,甚至用毁了,这是一种巨大的失误。

    但是有武器放在手里你却不用,这同样是一种资源上的浪费。

    况且这次显然这把武器是不能不用的,所有人都在等着看他展示锋芒,以及观望锋芒到底会对准谁。

    贾诩这个自身名声并没有多么好的存在,献上了一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主意。

    ——他们不是借着少帝的名头说正统吗,他们也可以借着正统的事情说一说当初致使正统混乱的事情。

    办法也很多,要么缅怀先帝,要么就直接好好掰扯掰扯董卓到底是怎么入京的。

    袁本初在这件事情上,那可是半点都不清白的。

    第149章  舆论分析

    在拉扯先帝转移话题与对准袁绍就是开炮之间, 曹操非常果断的选择了后者。

    陆离对于这个结果真的一点也不意外,正是因为不意外,所以才要将这件事情扔给曹操来处。

    毕竟这事情发展到最后, 很有可能就成为两方开战的导火索。

    虽然都知道双方迟早必然会有一战, 但是主事人选择开战,跟你作为下属为了给自己正名导致了开战,这是完全不同的。

    人总是免不了迁怒,若是后者,战事中但凡有什么不对、有什么牺牲, 你天然就要背负上一部分负面情绪。

    但现在是曹操拍板做了决定,这事就瞬间变成了你只是按照对方的吩咐来做事情。

    这就是为什么要谨慎选择明公的原因之一了,有事情对方是真的能够抗事, 跟有事情对方直接给你甩锅,那绝对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

    定下了基调,这事对于陆离而言真的一点都不难。

    尽管他跟袁绍之间认识的时间比不上曹操与对方认识的久, 但很多事情他可能比之曹操还要知根知底呢。

    虽然是要分析袁绍在里面起到的作用, 可陆离写起来却不会上来就说我们这篇文章是要讨伐袁绍的。

    他借用《道德经》中的一句话作为开题:“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然后就是借着这句话逆推,从细微处分析导致这件事情的原因所在。

    潮水退去之后, 到底是谁在裸泳呢?

    陆离也没有直接点名,他就是层层递进的推, 推到最后,这事别说本就了解的人,就算不了解的看到他公式都列出来代好了, 答案甚至都就差明示给你递小抄了。

    这要是还不明白,那么很抱歉, 你不是我们这把舆论高端局的参与群体。

    在逆推分析了一波罪魁祸首之后,借用《论语》中的一句话:“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陆离开始分析起这场舆论战的起因与目的。

    他不只是分析这一场舆论战,他还系统归纳种种舆论手段与套路,比较简单粗暴的就是数量取胜,如三人成虎,众口铄金。

    更加细致一点的,围魏救赵、转移话题、混淆视听。

    还有比较另辟蹊径的,如以错证对,反复横跳、反装忠、忠装反……

    其中的条清晰程度,俨然一副舆论专家的架势,看起来就很见多识广,事实上也确实是非常见多识广了,毕竟当年先帝死后,这些舆论手段陆离亲身体验了大半。

    一篇用来批判袁绍的文章硬是写出了一种学术论文的感觉,但你要说偏离了目的,可看似只字不提袁绍,却又字字都是袁绍。

    陆离写完后改了改错别字,重新誊抄了一遍,就送到了曹操那边让对方“审稿”。

    曹操看着陆离送来的文章,只觉得真该让《鸠鹊论》的作者好好看看,什么才是陆伯安真正的行文特色。

    陆离的真正特点从来不是阴阳怪气,他真正的特点分明就是“一词多义”却又意义专一,而且他是真的总能写出新东西来。

    看着对方列举出来的那些舆论手段,曹操感觉好像看到了关于当年陆侍中如何反舆论手段的成就报告。

    该说不愧是从外戚与宦官之中杀出重围、一骑绝尘的天子近臣吗,陆离列出来的这些手段,不止先帝去后他遭遇过,先帝在时他也没少遭遇。

    从一开始的宦官们对天子说陆伯安跟皇甫嵩关系好,进而表示他因为皇甫嵩被贬官对陛下你心怀不满。

    到后面因为刘宏对于陆离的各种偏爱,外戚加士人都在拿着之前的各种宠臣举例,说这陆伯安不值得这样的优待。

    其中三人成虎属于基本手段,夸大其词、半真半假、断章取义,那也是常见套路,凭空捏造、拼凑剪接、明褒实贬也不少见。

    可以说陆离在洛阳为官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名声这么大,还真的并不是全靠先帝一个人捧。

    每一次失败的舆论攻击,都是对成功反舆论者名气的一种巨大宣传。

    而君臣情谊,其实也是在这种风风雨雨中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就好像很多伴侣坚持下去的原因不是对于彼此的爱,而是为了反抗来自他人的反对。

    这种反作用的告状,谁看了不想问上一句:你们到底是恨还是爱啊?

    这要不是很多人都明确可查,都要让人忍不住怀疑是不是陆离请来的托。

    曹操将陆离文章中就舆论手段分析方面的内容,比较大众化、常用化以及部分小众却也用过的留下,至于那些崭新的则是留在了自己这里,好主意何必立刻拿出去给别人看呢,自己先用过一波再让别人知晓也不迟啊。

    袁绍可是安排了不少人专门关注这场舆论战的走向,陆离的文章一经问世,立刻被人用最快的速度送往了邺城。

    看完了陆离的文章,袁绍倒是没有生气,毕竟当年对方都直接指着他的鼻子骂过,现在不过是将当年那些话写了出来,而且写的可比当年骂的委婉多了,这有什么可生气的。

    众人看着袁绍抓起文书扔在地上,个人都红温了,可偏偏对方还觉得自己压根没有生气,只能说明公你开心就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