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谋士系统在三国》 140-150(第12/16页)
若要利用其人行事,总不免要证实身份, 其中诸多牵扯,非我等可尽控。”
“可若是利用其名, 事则易矣。”
这话听着倒是有点意思,袁绍道:“公与不妨细言之。”
沮授侧身对着袁绍拱手道:“自春秋以来,百家相争,总不免一个辩字,凡事需辩方得以明。”
“何不虚放少帝之存,实辩正统之名。”
说白了,放消息说少帝可能还活着,但是不要去跟人证明到底是真的活着还是假的活着,而是要借着少帝的名头,去辩论一下当今陛下是否可称正统。
一口一个“辩”字,已经足够显示出沮授对刘辩的态度了,要知道这年头是讲究一个避尊者讳的。
反正沮授是看清楚了,他们明公是不希望拥立出一位帝王压在自己上面的。
既然自己这边得不到,那自然也不能让别人得到,而基于这个目的,需要对付的不就是奉天子以讨不臣的曹操吗。
如果天子名不正,言如何能顺,我们得不到的大义名分,你曹操也别想用。
这办法是真的说到袁绍心坎上了,再加上没有别的能够说服人的反对意见,袁绍这次倒是相当痛快的点了头。
正因如此,何太后母子还活着的消息才从邺城这边传入许昌、传之天下。
以及几乎紧随其后的关于正统名分的大讨论,也伴随着一篇匿名的《鸠鹊论》拉开了序幕。
这篇文章的行文风格,是能够明显看出作者有在刻意模仿陆离的,《鸠鹊论》的站点也很明显,就差直接明说当今天子是鸠占鹊巢了。
唐姬的到来对于陆离而言也像是一个开始,明明谈论的是刘协的正统与否,但他接收到的注目简直比刘协还多。
干嘛,这是要干嘛?
陆离对于这样的场景并不算陌生,当年先帝死后,灵前选择储君人选的时候,他没有少接受来自他人的注目礼。
只不过那个时候好歹还有宦官与外戚帮忙分担,而且他们承受的其实更多。
这次没有人跟着分担主要火力了不说,大家也不是只看看了,他们直接下场cue起来了。
《鸠鹊论》开了一个头之后,又陆续有几篇论点不一的匿名文章传了出来。
根据陆离从后世见识到了的一些舆论手段,他实名怀疑这些匿名文章都是从袁绍那边发出来的。
辩论这种事情,大都要分个站队问题的,往大里看,是正反两方,但是在无组织以及有人浑水摸鱼的情况下,发展着发展着,正反双方内部就会自动衍生出各种细节或者具体论点不同的小团体,然后就是一阵混乱的撕逼。
陆离在这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他就差被人拿着话筒怼到嘴边上问问:“陆侍中,你怎么看?”
虽然这事跟他关系真的挺密切的,被缠上也不能说声无辜。
可陆离偏心自己啊,他只觉得这事自己真的太难了。
还我怎么看呢,我坐着看行不行,我不看行不行?
作为被集火的存在,陆离很想保持沉默,但是在舆论中保持沉默,就相当于将话语权拱手让人,这跟直接投降有什么区别。
陆离提笔想要写点什么,却半句话都写不出来。
这种辩论局,他总不能写篇文章端水吧。
但是要站队的话,他当年都没站过队,现在站的哪门子的队啊。
陆离现在就很想去邺城问上一句:袁本初,到底谁教你这么玩舆论的?
天子那边只需要坐看大儒与大臣为他辩经就行了,但陆离这边需要思考的东西就多了。
虽然不知道他现在发言到底是能够代表先帝、代表曹操,还是单纯代表自己,反正大家就是想要让他发言,因为他这些都能代表。
这可是涉及正统问题,陆侍中,先帝在九泉之下看着呢,你不唠上两句,这有些说不过去吧。
这可是涉及正统问题,大鸿胪,你家司空现在奉天子以讨不臣,你不唠上两句,这有些说不过去吧。
这可是涉及正统问题,陆伯安,你作为东汉名士,你不唠上两句,这有些说不过去吧。
知道的人都清楚,真要是先帝在这里,指定不会为难他的侍中,曹操也不会逼着陆离发言站队。
至于陆离自己,他清楚自己是真的只想当渣男——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
可就像是孔融曾经对祢衡说的那般,人活在世上,总不免要受到束缚,哪里就能全都按照自己的心意来呢。
有些抓马的陆离干脆去找曹操:“离如今一筹莫展,盼孟德兄相救一二。”
谋士请主公帮忙出主意,谁看了不说句倒反天罡。
作为被人求助的那个,曹操不觉得陆离这是倒反天罡,他只看到了对方愿意将他的话语权交给自己支配。
这是什么?
这是曹操PK先帝子嗣,曹操赢。
曹操半点推脱的意思都没有,他就差直接将这事大包大揽过来,说上句:交给我,你放心,绝对没问题!
陆离这种行为,差不多可以等同于将名声都一并交付给曹操了。
但凡对方为了自己这边有利,让他发表什么站队刘协的文章,这名声……
对于这种情况最不感到意外的,并非是善察人心的郭嘉,反而是如今正统名分深受质疑的刘协。
作为当年听说陆侍中与自己父皇那一番“百姓苦从何来”谈话的存在,在刘协看来,陆离是一个一旦选定了某个人,前途、名声甚至是性命都可以尽数托付的存在。
陆离似乎大方且充满信任的交托出了一切,可正因为如此,曹操只会比对方更爱护他的羽毛。
这都不只是他跟陆离之间的交情问题,这也是一种“千金买马骨”的求贤展示。
人家对你这么好,你却对人家毫不爱惜,这让别的贤才看了,谁还会选择将自己托付给你呢。
这年头大家都不是傻子,选定之后怎样死心塌地又或者死心眼是一回事,选择之前如何机灵的货比三家,那是大家普遍都拥有的技能。
就拿陆离来说,虽然他一开始就选择了曹操,但是在外人看来,这显然是对方货比三家后的选择。
至于谁是之前被比过之后没有选择的几家,袁本初,你对此有什么想法吗?
是的,在很多不知情的人看来,当初陆离跑去跟袁绍搞讨董联盟,显然就是一种带着观望与考验的政治选择。
而结果显而易见,袁绍并未通过考验。
两个知晓真相的当事人,陆离不会没事专门跑出去跟人说这种事情,不被选择的袁绍更不可能跟谁说他压根没有被陆离选择过。
将需要头疼的事情甩给曹操及其麾下谋士们后,陆离虽然不至于直接无事一身轻,但真的有点体会到一种特别的轻松与快乐。
将一切交托出去的陆离只需要等待一个结果就可以,可是曹操他们要考虑的事情就很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