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陵娘子山食纪: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守陵娘子山食纪》 60-70(第15/19页)

买也行。”

    “头一批做出来的粉条不多,我们陵里的人分完了,就只剩二三百斤了,娘家在惠陵、康陵还有其他陵的媳妇子各带几十斤回娘家,一分就没了。”邬常安接话,“要不是这东西是陶椿琢磨出来的,我们还拿不到七十斤。”

    “对,只带了七十斤过来。”陶椿点头。

    “妹妹会做,不如教我们做,”蝶嫂子开口。

    “不成,我们陵里祭田少,就靠陶器和粉条换粮饱肚子了。”陶椿笑眯眯的,“你们拿番薯来换嘛,多省事,反正吃不完的番薯也喂猪喂牛了。这也就是今年,我们种的番薯不多才能用番薯换,明年或许只能用米面换了。”

    “那我多换点,过年回娘家给娘家送几斤。”蝶嫂子说,“你给我分二十斤,明天我叫你柏大哥送番薯过来。”

    “行,我今晚把粉条拿出来就是为了照顾亲戚,免得明天其他人来了,人多不好分。”陶椿说,“明天来晚的人只能等到年底再换,或者是明年开春了我们再来一趟。”

    “我也要十斤吧。”冬仙的二嫂说,这下不是勉为其难的口气了。

    “我家换五斤,家里人少,五斤够吃到过年了。”陶二婶说。

    陶椿记下,又随口问:“我两个姐姐过年回来吗?她们夫家就在这儿还是跟我一样嫁远了?”

    “你大姐的婆家就在这儿,二姐嫁到康陵的长乐公主陵去了,比你远多了,路上顺顺当当都要走三天,就新婚头一年回来住了一个月,有了孩子之后就没回来过。”陶二婶摇头,“冬天冷,春天山里野兽多,夏秋要忙地里的庄稼,没空回来。”

    “当初我就说不叫她嫁那么远,那鬼丫头就是不听。”陶小婶说。

    “没法子,她自己喜欢。”说着,陶二婶看陶椿一眼,这陶家的姑娘没几个是真老实听话的。

    来了三家,买走了三十五斤粉条,一晚上销去一半,陶椿还是很满意的。

    “妹夫,二婶家里要换个水缸。”陶青松开口,“你带了两个水缸来,哪个好一点?你把好的那个给二婶。”

    “对,水缸是咋换的?能用番薯换吗?”陶二婶问。

    “能,一百斤番薯换个大陶缸,也可以用米面换,白米白面是三十斤,稻谷麦子是五十斤。”邬常安说。

    陶二婶高兴,“我用番薯跟你换。”

    “你这就领二婶去看陶缸,叫她挑个顺眼的。”陶椿说,“我们带来的还有火炉、砂锅、碗碟、坛子、罐子、陶盆,你们都去看看,有看中的先挑。这次开窑烧的多,我们多带了点过来,下一次不晓得是哪一年了,家里有缺的,趁这会儿挑齐全。”

    邬常安领走一帮人,屋里顿时松散下来,陶椿拎个椅子靠墙放,她坐过去倚着墙。

    “累了?你擦擦洗洗先睡。”陶母收捡桌上的瓦罐砂锅,说:“这个砂锅是你们带来的?”

    “对,这个不卖,留家里你们用,还有配套的炉子,待会儿邬常安估计要拿出来。”陶椿慢吞吞说,“粉条也不用你们买,我给你们准备了十斤,吃完了,我下次再给你们拿。”

    “别给我们拿了,你家不够吃了。”陶母问一句。

    “不会,这粉条就是我们一家负责做,多少都有。”陶椿得意地来一句,“等你下次再去看我,说一句陶椿娘,我们陵里的人都晓得你是谁。”

    陶母“嘁”一声,低下头就笑了。

    冬仙也笑了,她颠了颠罐子,说:“汤也喝干了?我还惦记着明早用鹿肉汤煮粉条汤吃。”

    陶母笑她太年轻,今晚一窝子男人都是奔着鹿肉来的,哪会让鹿肉汤剩下。

    “明早吃点清淡的,炒两盘鸡蛋煮汤下粉条就行。”陶椿觉得挺渴,她清了清嗓子,一起身出门了。

    站在雪夜里让风一吹,陶椿顿时舒服不少。

    “椿丫头,我们走了啊。”冬仙的娘抱着个坛子从仓房出来,说:“你在娘家多住些天,改天到大娘家尝尝我做的饭。”

    “哎,行,我得空去看大娘。”陶椿客气地应下。

    陶二叔和陶小叔一家也陆陆续续从仓房出来,二叔年纪大了,青柏和青竹帮忙挑着大水缸给送回去。

    其他人手上都没空着,不是拎着粉条捆,就是抱着陶器。

    陶椿和邬常安把人送走,看人走远,两人齐齐塌了腰。

    “你先回屋,我来舀水。”邬常安说。

    “我来舀吧,你是客,你一进灶房,我娘我嫂子都要把你往外推。”陶椿跺掉脚上的雪,说:“你回屋把木盆拿出来。”

    “二姐,你今晚还是跟我睡是吧?”陶桃也拎着盆出来了。

    陶椿:……

    “你跟春涧睡。”陶母在灶房说话,“我们家不讲究,嫁出去的姑娘回娘家了能跟女婿睡一屋,你姐跟你姐夫睡一屋。”

    冬仙的娘家人之前都来了,春涧也被抱了回来,抱回来的时候就睡着了,放在床上一直睡到现在,外面的热闹也没吵醒她。

    陶桃“噢”一声,“那我就跟春涧睡,她身上暖和。”

    邬常安在屋里把话听完了才拿盆出来,陶椿接过木盆进灶房舀水,“嫂子,我晚上是眼花了还是看漏了?咋不见春涧大舅母?”

    “她生孩子的时候没了,可怜,大人和娃娃都没了。”陶母叹气,“你不晓得,三四年前的事了,往后这话别提,春仙听了伤怀,他也就这两年才精神点。”

    陶椿“噢”一声,“这的确叫人伤心。”

    “我大哥跟我大嫂是在山外念书的时候认识的,他喜欢我大嫂喜欢的很,我大嫂生孩子没挺过来,他差点也去了,把我爹娘吓得要死,一个天天夜里守在床边,一个天天白天陪着。”冬仙说,“好不容易才熬过来。”

    陶椿想到春涧的名字,她跟她大舅都带个“春”字,想必她爹娘取名的时候不是一时兴起。

    “行,我晓得了,以后不会提起这个事。”陶椿端着热水盆出去。

    邬常安在外面接过盆,他探头说:“娘,大嫂,你们再辛苦一会儿,我们先回屋睡了。”

    “你们累了一天,回屋歇着去,自家孩子,客气啥?”陶母赶人,“快回屋。”

    棉袄上沾的有肉味,陶椿把棉袄脱了搭在檐下的绳子上,一溜烟快步跑进屋。

    夫妻俩用一盆水,洗漱干净,陶椿先钻进被窝,邬常安把衣鞋都拿出去放檐下晾着,水倒了也跟着坐床上。

    “我今晚睡哪头?”他厚着脸皮问。

    陶椿斜他一眼,他老实地躺在她脚头。

    陶椿昏昏欲睡,却始终沉不下心睡觉,她觉得被窝里有点热,踢开被子想把脚漏外面,脚一踢碰到一只火热的手。

    他比她还热,陶椿赶忙收回脚,半途,她又把脚探出去。

    邬常安收回手放肚子上,说:“二婶家拿走一个大陶缸和两个大肚坛子,一共是一百六十斤番薯。小婶家拿走一个火炉和一个砂锅,还有一个陶盆两个碗两个盘,一共是一百斤番薯。大嫂的娘家拿走两个火炉和两个砂锅,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