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办?我爹是奸臣!: 200-205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咋办?我爹是奸臣!》 200-205(第3/8页)

   陈老爷夸赞道:“真是乖孩子,比你爹强多了。”

    平安点点头,又觉得哪里不对,用犀利的目光看向爹娘。

    林月白瞪了陈琰一眼。

    “我爹怎么了?”平安小声问祖父。

    “咳。”陈琰干咳一声。

    “呃……”陈老爷支支吾吾道:“没什么没什么。”

    给他一个回头再说的眼神。

    陈琰身为人子,总不好把亲爹撵出去——尽管他很想这么做——只好对平安说:“你跟我出来。”

    平安见老爹有点严肃,心有惴惴,亦步亦趋地跟着他去了院子里。

    陈琰一回头,平安转身要溜。

    “又没做坏事,你跑什么。”陈琰无奈道。

    平安溜到一个比较安全的距离,虽然理智告诉他这个时代的法定结婚年龄是十四岁,不存在早恋的概念,还是免不了心里发虚。

    “是认真的吗?”陈琰问。

    平安点点头:“认真的。”

    陈琰坐在石桌前,让平安也坐。

    平安一点一点蹭过去。

    “能不能别像只偷了灯油的耗子。”陈琰实在忍不住了。

    平安这才赶紧过去坐下。

    陈琰觉得自己忽略了儿子越来越大的事实,决定耐下心来跟他好好谈谈,便对他说:“婚姻是结两姓之好,上事宗庙,下继后世,婿与妇的选择,首先要考察品行和家教,所以清儿身上一定有你十分钦慕的品质吧?”

    平安很认真地点头:“我觉得清儿越来越漂亮了。”

    陈琰:“……”

    “真的,尤其是认真做事的时候,整个人都发着光。”平安兴冲冲地说:“我知道她想要什么,她也知道我的心思,我们在一起,有数不尽的话要说,如果能这样一辈子,也是很快乐的一件事,对吧。”

    陈琰很不想泼他冷水,但还是告诉他,婚姻不尽是一件享受快乐的事,还要互敬互谅、将心比心,而作为丈夫,最重要的是责任与担当。

    平安点点头,表示自己听进去了。

    作为男方,既然知道了这件事,就万万不能装傻拖延,次日沈太医轮休,陈琰夫妇便上了门,先提出结亲之意,看看沈家的态度。

    平安被留在家里,坐立不安,连书也没心思去读,索性让阿吉从狗洞钻过去,找清儿打探消息。

    片刻,阿吉从对面叼回一个小包裹,平安打开一看,竟是一小包百合。

    平安高兴极了,拎着百合去了灶房,拿给吴婆子煮粥用,并给阿吉加了根鸡腿。又去祖父母院里,缠着祖父讲爹娘的事。

    陈老爷搁下鸟食对他说:“当年你爹娘订亲之后,你娘听说要嫁个书生,日日以泪洗面,你爹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书呆子,大半夜爬上你外祖家的墙头,说要约你娘逛灯市,问你娘敢不敢去。”

    平安兴奋地问:“然后呢?”

    “然后,你娘就奇怪了,不年不节的哪里有什么灯会,便翻墙跟着你爹跑了,高低得去看看。”

    平安心想,符合娘亲爱看热闹的性格。

    “他们到了县城里最繁华的街道,只见是灯火璀璨,人山人海,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烟花不要钱似的往天上泼。”

    平安惊讶地睁大眼睛:“我爹怎么做到的?”

    “这还不容易,有钱能使鬼推磨,七街五坊的商铺又愿意给陈家面子。”陈老爷道。

    平安心想,原来老爹年轻时这么浮夸。

    陈老爷接着道:“你爹牵着你娘的手招摇过市,吃酒看戏,吟诗作对,那一晚在酒楼里留下的诗,都被谱成了曲,在坊间风靡了十几年。”

    平安张张嘴:“我怎么没听过?”

    陈老爷随意哼唱几句,都是平安耳熟能详的,只是不知道背后还有这桩故事。

    “他俩也算十里八乡有名的俊男美女,无数人挤上酒楼,只为一睹两人的风采。

    “只是林家发现丢了闺女,报官找了半宿,你舅舅险些把你爹捶死,后来这种事时有发生,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平安想到舅舅气急败坏的样子,不禁想笑。

    陈老爷将鸟笼子底下摸的暗格打开,从中抽出一张银票交给平安,让他用钱的地方不要拘谨,要是手头紧了要跟家里说。

    平安一看,五百两!

    祖父给家里办事又吃差价了吧?

    这时夫妻俩从隔壁回来,向老两口汇报,两家一拍即合,先遣官媒通书,再遣使通六礼,订亲礼订在明年秋后,迎亲礼订在大后年的春日。

    陈老爷不解,既然两个孩子情投意合,为什么要拖两三年之久?

    林月白道:“沈家和白家都是从医的,说孩子年纪太小,万一有孕太过损伤身体,怎么也得拖到十八九岁再说。”

    亲事定下来,夫妻俩将平安拎回自己院子里,婚姻大事自有长辈们操办,只管回房读你的书去,不许再打听那些有的没的!

    ……

    距春闱只有最后两月,平安将薛萼赠他的科举宝典拿出来,这回他学聪明了,先找大师祖“验一验货”,免得再做无用之功。

    沈廷鹤见到那本“宝典”不禁唏嘘,不亏是传道受业四十年的老状元,点出的程文有的放矢、篇篇精品,难怪崇山书院年年出进士,升学率稳居全国私学之首。

    沈廷鹤笑道:“甚好甚好。平安,你得此机缘殊为不易,要听从薛公之言,用心研习这本文集。”

    平安得到“官方认证”,兴高采烈地回家用功了。

    春闱考试仍设在礼部贡院,二月初九开考,为期九日。

    这回除了金生,博兼堂的小伙伴们都要下场——金生年纪尚小,又在秋闱中表现一般,家里打算压他三年,再精进一下学问。

    二月初九,寅时未到,平安就起床洗漱了,拜过祖先,拜过孔子,乘车来到贡院外。

    春寒料峭,天光昏暗,贡院前的广场上已经人山人海,三千多名考生聚集于此,等待贡院开门。来自全国各地的举子惊讶地看着北直隶举子人人拖着带轮子的考箱,方便省力,不禁心中感慨,还是大城市的读书人会想法子啊。

    主考官刘玺带领众考官聆听圣训、拜过圣文宣王先师、关圣大帝、文昌帝君等,一应礼仪要比乡试更加繁缛,不能有丝毫偏差。

    随后,考官撤到“内帘”,随着三声炮响,龙门大开,考生按省份分批入场,开始点名搜捡。

    北直隶排在最先,露天甬道的墙根底下,粗鲁的兵卒令举子们宽衣解带、脱鞋脱袜,连携带的糕点都要切开检查,并要求单衣单被,皮衣皮褥不能带里,鞋底必须要薄,笔杆、烛台必须能看到中空,一应考具都要一目了然。

    间或捉出一两个怀挟的举子,体弱筛糠地被军卒叉出去,立刻取消学籍,终身不得再考,并站枷示众,以儆效尤。

    听着那哭天抢地的祈求声,众举子心有戚戚,平安想到老爹在会试时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