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办?我爹是奸臣!: 140-15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咋办?我爹是奸臣!》 140-150(第9/17页)

是四十多岁,高高的,大驴脸,额头两条鲶鱼须。”

    “正是。”纪莘道。

    他十分确定自己是第一次见到这个人,突然耳际嗡鸣,心脏在胸膛狂跳,头疼得像要裂开,胃里也翻江倒海,一直强撑着,坚持到把人送走,扶着大树就开始呕吐。

    “他叫高泰,是璐王殿下的侍卫头领。”平安道。

    第146章 第 146 章 你是谁的人,有什么目……

    “高泰。”纪莘口中重复着这个名字。

    “小师兄, 你是被他丑吐的吗?”平安道。

    纪莘苦着脸直摇手,君子不以貌取人,再说此人只是脸长, 远没有到丑吐的地步。

    平安又想到刚刚的饭菜里有一道河鲜,担心他食物过敏,扶着他的胳膊:“我送你去医馆吧?”

    “不妨事。”纪莘掏出手帕擦了擦头上的汗:“我好多了,咱们回去吧。”

    郭恒很忙, 又是个严肃的领导,看到纪莘脸色不好也没有主动关心,只是部议的时候让他在一边旁听,换了另一个观政进士做记录。

    郭恒在签押房忙到深夜,纪莘就陪着加班到深夜。

    郭恒略舒展一下身体,对仍在灯下阅看官员资料的纪莘说:“我老头子觉少, 你还是长身体的时候,不用每天陪我熬到这么晚。”

    纪莘此时已经恢复如常,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

    他笑道:“不是学生愿意熬, 是有不少人听说部堂赏识学生, 拐着弯儿地上门向学生打探消息。”

    “不见就是了。”郭恒告诉他, 做人要敢于拒绝, 做官尤甚。

    纪莘也很实在:“学生还未授官, 有太多关系不敢得罪, 不如在这里躲躲清净, 深夜再回家, 省却很多麻烦。

    “再者, 学生将这些官员履历、政绩及考语写成节略,您和两位部堂再看,也可事半功倍。”

    所谓节略, 就是对文牍的摘要,去其繁冗存其精要,可供上司迅速了解一位官员的履职表现。

    郭恒知道纪莘有上进心,叮嘱他不要熬得太晚,便去歇了。

    夜阑人静,整间签押房只点了一盏油灯,炭火渐渐地熄了,早春夜晚寒凉,纪莘的手指渐渐变得冰冷,但没有去添炭。

    记得六岁那年刚刚开始练字,直喊冷,娘亲在他手中塞了个汤婆子,隔一会儿就添些热水,被父亲看见了,把他两只小手打得肿透,还骂他矫情——武人尚且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点苦都吃不得,他日如何金榜题名?

    在寒夜里写字也是从小习惯了的,他有今日的成就,也是被父亲拿着戒尺一点点逼出来的。

    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卷宗,一两天是干不完的,纪莘揉揉酸胀的眉心,稍事休息,扯过一张草纸,在上面画了一个线条简单的虎头。

    这是他记忆深处的画面,一个胸膛带虎头纹身的人,将他夹在胳膊下快步地走。

    他从记事起就在找胸口有纹身的人,不是父亲,不是任何男性族亲或邻里,所有人都告诉他是做噩梦魇着了,娘亲还找了个道士,上门做了一场法事。

    门外有巡夜的小吏经过,他急忙打开灯罩付之一炬,待到窗外没了声息,他提起油灯去了三堂的架格库。

    徜徉在巨大的格架之间,纪莘找到了齐州官员的花名册,按照时间翻出一本,对着光线查看上面的名字,时间一点一滴流逝,他焦躁而充满希望的心也慢慢冷却下去。

    “在找什么?”

    一个声音响起,来自身后无垠的黑暗。

    纪莘毕竟未经世事,手一抖,油灯险些落地。

    “拿稳,架阁库最怕水火。”是陈琰的声音。

    他回头,郭恒从门外走进来,身后还跟着陈琰和陈平安,平安提着一盏防风灯笼跨过门槛,眸子发出乌亮的光,直勾勾地把他看着。

    “小师兄。”

    “部堂,恩师。”纪莘强作镇定,向他们作揖。

    “已经深夜了,在找什么?”这句是陈琰问的。

    纪莘道:“在找一位叫做林晏的官员,学生发现他的履历与地方报上来的不相符。”

    “哪里不符?”郭恒问。

    “他在齐州任过职,齐州官吏的花名册上却没有他的名字。”纪莘道。

    郭恒反问:“你确定是叫林晏?”

    “是叫林……”纪莘忽然有些不确定了。

    郭恒靠近他,脚步碾过满是尘土的地面,发出滞涩的嚓嚓声,仿佛踩在纪莘心头。

    “你从会试放榜之后,就一直在引起彦章的注意,不去拜师、迟到、脸上的伤、严厉的父母……你成功了,他不但注意到你,还同情你、赏识你,愿意给你来吏部观政的机会。”

    郭恒回到远处,找了一条干净的凳子,好整以暇地坐下来,对着萦夜之中的一点光亮道:“说吧,你是谁的人,有什么目的?”

    郭恒直截了当地问出来,纪莘反倒没那么害怕了,他对着另一点光亮道:“我不是谁的人,处心积虑来到吏部,是为了调查自己的身世。

    “我脑海里有一个声音告诉我,我爹叫林晏,我娘叫许幼娘,我家住在齐州某地,父亲是齐州某某使。”

    可惜他当时年纪太小,那个声音太模糊,压根记不完全。

    而所谓的“林晏”、“许幼娘”,仅凭两个不知道写作什么的名字,找起来无异于大海捞针。

    好在他金榜题名,成功进入吏部,并取得了上司的信任,又恰赶上外察期间,为了进出方便,郭恒给他写了一张条子,可以随意调阅地方官员的档案。

    既然是齐州某某使,他便从齐州官员的花名册开始查起,可他刚刚已经将他出生到五岁这五年之间的地方官员全过了一遍,压根没有姓林或叫“晏”的同音字官员。

    说完这些话,纪莘一撩袍襟跪在地上,对陈琰道:“学生脸上的伤,是向家父询问自己的身世时引发的争执,并非关于学业和考试,学生欺骗了老师……”

    陈琰面色平和,对平安说:“扶你师兄起来。”

    平安赶紧上前,将纪莘扶起来。

    微微地惊讶过后,郭恒又问了一遍:“是林晏,还是凌砚?”

    纪莘摇头道:“我不确定。”

    “我有一同科叫凌砚,二十二年前的探花。”郭恒道。

    纪莘错愕地在原地。

    陈琰忍不住提醒他:“去查兴化三十四年的进士名册。”

    纪莘回过神来,迅速去格架间寻找,须臾间找到一本名录,找到了凌砚的名字——兴化三十四年一甲第三,初授翰林院编修。

    “再查兴化三十五年和四十一年的京察档案。”陈琰道。

    纪莘转身再去,平安也赶紧去帮忙。

    “凌砚,兴化四十一年升任右春芳右中允,兼齐州道巡盐御史。”平安激动地念出声来。

    正好是十五年前。

    “再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