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嫁入反派阵营: 70-75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被迫嫁入反派阵营》 70-75(第4/11页)

    郎侍郎掩面不语,听闻御史台春时三个月的奏折份额没用完,此下那些官员正巧撞他们炮火上,一个个恨不得把囤积的奏折用完。

    以往有状元郎分担,如今若状元郎入御史台,以御史从不炮轰身边人的潜规则,他们自然是齐齐对准外敌。

    “嘶!”

    郎侍郎顿吸一口冷气,不仅无状元郎分担炮火,还要有状元郎入御史台的悲惨消息。

    以圣上纵容的态度来瞧,那些御史的气焰恐怕会更加嚣张,比今日所见还要旺盛!

    “谢尚书!谢大人!”郎侍郎不敢再耽误,连滚带爬,跑进鸾台。

    鸾台内,谢尚书正拍着硬壳奏折,愤目同陶温对视,他绝不赞成陶温指定授官县城的举止。

    谢尚书怒言:“吏部授官,无需尚书省来指手画脚!尚书令若觉无聊,可回府为你家阿枫教导几日,当个教书先生,这尚书令一职,恐不适合陶大人!”

    谢尚书坐拥吏部尚书一职,掌官员升迁,职权本就大。他又姓谢,为宗室郡王,与圣上关系匪浅,自是直言不讳。

    近些日子,他被这陶温磨得脾气直涨,又有御史日日上奏折弹劾吏部,弹劾吏部尚书。

    一想到那堆弹劾奏折,谢尚书气得脑子直嗡嗡。

    御史台的奏折不经鸾台,直达天听,谢尚书想拦也没处可拦截,怒火自然直冲陶温。

    陶温也是担忧家中独女,才出此等有悖他官德的事。

    陶温:“罢了,阿枫已弱冠,她该有能力去处理任官时的所有困难。”

    鸾台内只陶温一人担忧,他一放弃,谢尚书也暂得不少清静。

    至于底下官员,谢尚书可以言吏部授官,需有圣上旨意,需得圣上下令,完美糊弄所有人。

    有个时候,罪呢,不要自个担,全推给顶头上司,才是最好的维系官场友谊的方法!

    谢尚书正开心时,恰好听郎侍郎奔来,大呼自己官职。

    此行有违君子礼仪,谢尚书不满:“鸾台议事重地,怎能举止不佳?”

    郎侍郎缓和过度蹦跃的胸口,道:“谢大人,状元郎的任职可有下来?”

    据千里马的脚程,晏城在这月便可回京,吏部的任书也该下达。

    谢尚书:“还未得陛下点头,大监说此官不妥,不适合状元郎。”

    “某可否能知道,谢大人递上的是哪些职位,可有御史台?”

    谢尚书皱眉:“本官脑子没进水,怎么可能让如此大宝贝,进御史台!本官还想有点安生日子。”

    御史台那群疯狗,要是真让状元郎进去了,京城众官员可不得缩起尾巴过日子。

    半句不雅的话都不能说,一刻都不能松懈,不敢违君子礼仪。

    谢尚书在心头怒骂脏话,真那时,全体京官都得自请外派,或自挂东南枝。

    挂时,还得以布覆面,以糠堵嘴,防止死后还得被御史弹劾,死时举止不礼,有害京城佳貌。

    “那就行,可千万不能让状元郎入御史台。”

    郎侍郎重重吐出一口气,心里的大石总算落下去。

    关于晏城回京后升迁后的任书,到晏城抵达京城时,仍未得出个结论来。

    并非吏部效率太慢,也非京中无官缺,而是三省六部、九寺九监都在争取,御史台也在旁虎视眈眈,实在难分出个合适的职位来。

    最后,他们把目光,投给拥有最终决策权的圣上。

    晏城回府那日,因明经考才过不久,大理寺众人忙于处理京城闹事、刚考完的考生,赶羊似的一个个赶回家去。

    他们太忙碌,也便没举办洗尘宴。

    回晏府时,日头复暖,太傅也就没赖在府上,捞起太子回宫。

    苏望舒也不在,考完后,她迫不及待地离开摧残她多日的晏府,开心地同来到京城的母亲厮混,日日阿娘阿娘的唤,好不亲昵。

    闲杂人等离去,晏府再复前头的冷清,好在春日已来,绽放花枝无数,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桃花跌落墙头,随风垂落晏城肩处。

    桃花艳粉,似纱般抚过滟滟花眸,晏城感到些许痒,不由得轻笑几分。

    笑意在眸底流转,像是抓住了滚滚的大江水,也算得他此次荆州行的收获。

    他进府时,回得凑巧,新帝也方从宫城内出来,捧着奏折,一折一折翻看。

    因着刚下大朝会,新帝尚未脱下这一身明黄礼服,听门外动静时,他抬眸去看,养得帝威深重的凤眸,如墨色般深沉不见底。

    帝王未戴九旒冕,也未似往常仅一根丝带捆缚发尾。

    金冠束发,朱纮垂落,尾端系着玉坠,静静散在帝王跌落的发间。

    明黄礼服,仍是王朝盛行的圆领窄袖袍。胸前的补子有金龙盘绕,点睛的眸子直直盯向晏城。

    晏城喉咙收紧,半句话也说不出。

    无论文字里怎么描绘,影视作品里何人扮演,他们都很难真正演出帝王的厚重,帝王的天威。

    封建王朝几千年的岁月,一代又一代的哺育,一朝又一朝的更替,永远不变的是皇权高高在上,帝王永居高位。

    晏城并非是没见过世面的人,他也曾被父亲带在身旁,见过领导,也在学校里,见过巡察高校的大领导。

    大领导虽身居高位,但很少板着脸,他们常常面带笑容,给人亲近之感。

    因为红旗下,社会是人民当家做主,是工人阶段领导政权。

    而不是朝野内只一家之言,一人执掌生杀大权。

    储君时,人尚未收拢所有权力,也没正式登基,身上帝威少少。

    登基为帝王后,人掌有所有权力,春日三个月又清洗一番朝政,借圣教一案洗去朝中不安分的阵营,插入真正听令于他的人。

    朝野中,除先帝留与他的、心也偏向他的臣子外,还有些能力强的纯臣,以及被纵容的、本该有不同话语的御史台。

    朝野内,几乎只得一人之言,

    人,已然拥有全部权柄,非傀儡皇帝,乃实权皇帝。

    新帝不言,执笔在奏折上画圈,搁置朱笔,放下奏折。

    眸眼因晏城迟迟不动,而略有些许怒意,后又瞧见晏城眸底的惧意,谢知珩轻轻叹出一息,无奈的笑意打破朝会残留的帝威,眨眼间,人似又变成晏城熟悉的人。

    “郎君,是在怕我吗?”

    在晏城面前,谢知珩很少自称孤,登位后,也不愿称为朕,除情趣外,他甚少在爱人面前表现出一个王朝执权者的模样。

    浑身的威严散去,凤眸被笑意渲染,得有几抹水珠,与些许柔和。

    此番模样,不见圣明的君王模样,倒是给晏城几分幻觉,好似见到书中善于辞赋的亡国之君,受春水缠绵,受悲伤浸透。

    这念头一起,晏城觉得好笑。

    喜与诗赋的君王是被迫登上皇位,本该闲散度日,却不想皇位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