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被美人夫郎攻了后》 30-40(第12/24页)
但大多数都是共舟共济,扶持着前行。
从黎源家稻苗长出来不久,观察细致的村人就已经找上门,黎源并不吝啬分享,但是他从育土时就进行了改善,后期反而不是特别重要。
黎源便跟村长谈了谈想法,分享经验是没问题的,但必须按照他的方法来,如果有人偷偷改方法,就不能赖在他头上。
另外种成后,要交一部分粮食给村里。
村里把这部分粮食分给村里孤寡老人或者生活困难的人。
黎源说完,村长深深地看着他。
黎源又担心老村长行什么要命的礼,赶紧说道,“我跟珍珠没有孩子,如果这个优良传统能持续下去,我们也算老有所依。”
“就是我年轻说不起话,这些事情还需要表叔去做,委屈表叔被人身后念叨。”
村长恨不得给黎源一栗子,这哪里是挨骂的事情,分明就是能被写入祠堂的事情。
他拍拍黎源的肩膀,“你是个好孩子。”
两人慢慢朝外走,闲聊着村里的情况。
因为交粮的事情又说到黎源没有孩子的事情,“真的不考虑领养一个?”
黎源摇头,“我们两个都是男人,把彼此照顾好就不错,哪会儿养嗷嗷待哺的小婴孩。”
见劝不动村长有些遗憾地朝前走,嘴里念叨,“说来你与珍珠的婚书我还没递到县城,上次差役经过时正是农忙。”
县城的差役每季沿镇收各类文书,也相当于下来视察,有重要的事情可以自行前往县城衙门。
现在农闲,村长看见小两口才想起此事。
黎源顿住,他一直以为自己跟小夫郎的婚书早已递交县衙。
鬼使神差,黎源说道,“过几日我正要去县城一趟,不如我自己交过去吧!”
村长自不多疑,领着黎源回家领婚书。
黎源自己也有一份,但只有村长的签名和指印及婚姻当事人双方的指印,另一份盖有县府大印的婚书则由县府保管,同时具备法律效应。
黎源取到婚书详细看了看,是他和小夫郎的婚书,慎重地叠好放进怀里,满怀心事地走了.
村长把村民召集起来,说到黎源要教授大家提高稻谷种植方法,现场一片哗然,大家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叽叽喳喳问东问西。
“我丑话说到前面,稻谷能不能丰收很多时候看老天爷给不给饭吃,风调雨顺年生好,自然产得多,人勤快不偷懒自然也产得多,源哥儿愿意把方法交给大家,因为他是梨花村的小子,一个人吃饱不算吃饱,全村人吃饱才算真的吃饱,说明他记恩感恩,心里有大家,大家也要如此,不能端着碗吃饭,放下碗骂娘,如果不按他的方法来,觉得自己是老把式改来改去,到时候如果没达到预期就不要怪人家。”
村民们纷纷点头,是这个道理。
村长说完对着黎源使眼色,两人商量好,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黎源也很上道,立马笑着说,“表叔给我面子,其实是怕我撑不住场面,在场的各位叔叔伯伯都是庄稼好手,往后我们多交流多切磋,我还有很多需要向各位学习,各位若是发现我哪里没对指出来便是,讨论才能进步。”
黎源这话用了很多新词,村民听得一愣一愣,但他态度诚恳热情,大家便觉得他的可信度又高了几分,今年种出高产稻谷应该不是运气。
之后村长提出明年若是高于今年产出,高出部分要收取一定量的粮食由村中统计后分给孤儿寡母和孤寡老人。
梨花村除去村里住的人家,也有一些住在深山里,不乏贫困人家。
此话一出,几位困难家庭擦去眼角泪痕。
他们不是失去主要劳动力,就是家中有病人被拖累,这种情况人再勤快也没办法。
天灾人祸最是无情。
此话一出不少人你看我,我看看你,都是小农,平白无故把一年辛勤所得分一部分给他人,说实话没人愿意,灾难没落到自己头上,都只想捂着棉被过冬,哪管他人死活。
与黎源相好的几位年轻人率先站出来,“村长放心,我家没意见。”
“我家也没意见。”
一旦有人带头,众人自然纷纷点头。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时,一个有点吐词不清带着嘻嘻哈哈的声音响起,“我也愿意。”
众人望去正是田家小子。
明明他家也是困难户,居然……
田家老两口不仅没有制止,反而在身后托着田小子的胳膊,仿佛担心众人看不见他们的决心。
村长眼角湿润,“好好好,梨花村有你们这群孩子在,未来可期未来可期呀!”
做完思想动员大会,黎源趁热打铁开始第一课,他自制了个木板当黑板,用炭笔在上面写到:纪律。
也不管大家认识不认识,反正他写的简体字。
原本还有些松散的众人不自觉严肃起来。
黎源上课的规矩很简单,每家不用全部来,擅长种植的来听即可,一旦确定人名不可更改,每次上课要点名,不能无故缺席,缺席三次以上开除。
另外可以旁听,旁听者不点名,男女老少皆可参加。
第三就是每次讲完课他要抽查,无法复述的需要留下来再学习,三次都无法通过,划到旁听生行列。
宣布完规矩,大家以家庭为单位热火朝天的讨论起来,说是冬闲,其实地里也有很多事情要做,等到近年关又要忙过年的事情,所以尽管大家很想都来,但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事情。
于是有些家庭为了谁能来吵得不可开交。
“大哥,你记不住东西,等源哥儿讲完回家路上就忘光了,还是我去。”
“老三,你种地经验没我丰富,二哥学会了一五一十教给你。”
村里的祠堂很快变得热闹起来。
祠堂修在晒谷场附近,是一百年多前那位举人捐钱修建,所以哪怕是个小村落,祠堂看起来还是颇为壮观,两进的院子,黑瓦白墙,门槛屋檐都有轻微雕饰,虽经过岁月洗礼有些陈旧,但更加古朴庄严。
主屋存放重要典籍和县府下发的各类文书。
东西两侧各有一屋,没放什么重要东西,黎源便在这里授课,村民大多不识字,也就没有课堂笔记的要求,大家从家里带着条凳过来听课。
考虑到大家的接受水平,黎源讲得很浅显,黑板上大多画的图,一节课讲四十分钟,每天上午上两节,余下时间就是温故而知新。
选择早上还有一个原因,小夫郎就在主屋誊抄典籍文献,门都开着,黎源讲课讲着就踱步到门边,看一眼主屋,再慢慢踱回去。
一开始小夫郎不知道,掩着门。
等黎源第二次晃到门边时,他就把主屋的门打开了,也未全打开,原本敞开的左侧门变成右侧,黎源再晃过来,便看着小夫郎修长如翠竹的身影,顿时勾起嘴角转身,“刚说到育苗的三个重点,现在点同学起来复述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