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退婚后,前夫追悔莫及》 40-50(第8/17页)
的沉重。
封温玉惭愧于自己之前利用难民生利的想法,一脸白净的脸蛋臊得通红,也因此而愤愤不平:
“边城知县是疯了吗,这么多人的性命就不管不顾了?”
谢祝璟偏头看向她,又很快垂下眼,用一种平静至极的声音道:“这世上从不缺贪官污吏,为了自己的政绩而虚报真相的官员更是数不胜数。”
这些官员最初时未必是这幅模样,但做官做久了,便是高人一等,百姓是政绩、是名声,但百姓的性命又值当什么呢?
边城一事会惹得文元帝震怒,还是这位知县太大胆了,敢于虚报事实,却没有处理后续的手段和能力。
封温玉又变得沉默下来。
谢祝璟见她这般,不禁觉得新奇,人是没办法共情和自己不同阶级的人的,站在不同处境却能说出感同身受的人大多是惺惺作态之辈,而他本来以为封温玉早做好了心理准备。
原来她没有。
原来她根本不知道来到城外会看见什么。
谢祝璟正要说什么,就见小姑娘转身回了马车里,下一刻,锦书出来摇了摇铃铛,立即有人背对着马车将马车围起来,谢祝璟讶然,这是做什么?
很快,他就有了答案。
一刻钟后,小姑娘重新下了马车,她换了一身素净的衣裳,头顶上贵重的玉钗也被她拆下,整个人没了锦衣华服映衬出来的光鲜亮丽,唯独那张脸越发白净,如同春水映梨花一般,越素淡,越出尘。
意识到她在做什么,谢祝璟蓦然无声地失笑,胸腔处的心脏却是越跳越快,仿佛撞在肋骨上,他在这一刻听见了自己的心跳声。
他愈发觉得封家将她养得太良善了。
以至于有些笨。
她究竟明不明白,明月即便坠落,也不会让人将其和萤火混淆的。
她便是粗布麻衣,于人群中也是格格不入。
封温玉纳闷于谢祝璟在笑什么,催了一声:“不是帮忙施粥吗?”
话落,她不等谢祝璟回答,就上前接过汤勺,她笨拙而生疏地替难民打粥,每一碗都是盛得满满当当的,很快,她这个摊位前就排满了难民。
看了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队伍,封温玉头一次觉得肩膀上的担子有点重。
人一忙起来,什么感春悲秋的情绪都散得一干二净,忙到最后,封温玉的手臂都要抬不起来,又有人抬着米粥送过来,倒入锅中的时候,有米粒溅起,封温玉好像感觉手背疼了一下,但是不明显,看着下一个难民端起碗,她立刻将这点疼意抛在脑后。
忽然,有人拉住她,封温玉的脑子有点浆糊,慢半拍地转头,是谢祝璟,他皱眉将将汤勺交给旁边的下人,把她拉到了一旁。
封温玉有点懵:“怎么了?”
谢祝璟正低头看着她的手,果然,她手背上被烫出了一个红点:“不疼吗?”
封温玉顺着他的动作也看见了那个红点,她小声嘀咕:
“又不疼。”
谢祝璟不和她纠缠,直接让人拿了冷水来,四周来来往往都是人,为了一点小伤折腾,封温玉有点不好意思,她想抽回手,声音也越发小了下来:
“真没事。”
谢祝璟抬头看她:“等烫出水泡,留下疤痕,小小姐才会觉得疼?”
封温玉还想着说什么,就被谢祝璟看透了心思,强行打断:
“你是来行善的,他们的苦难也不是你造成的,便是因此获利也是你该得的。”
他声音平缓,却钉在了她心上,他说:“小小姐无需因此感到愧疚。”
利己才是常态。
封温玉咬住唇,没声了。
谢祝璟替她擦了药,才说:“如果知道小小姐会因此愧疚,我不会同意小小姐今日来这一趟。”
被小题大做地涂了药,封温玉才能收回手,她觑了谢祝璟一眼,小声咕哝:
“骗子。”
谢祝璟有点没听清,他抬头,意外地问:“小小姐说什么?”
封温玉轻哼了一声,不心虚地重复:“骗子。”
他根本看不见,他眉眼飞扬,不复往日的平稳,他分明很欢喜,才不会不让她来这一趟。
口是心非。
谢祝璟愣了一下,才蓦然失笑:“好,我是骗子。”
他承认得这么痛快,倒是让封温玉一时间噎住了。
谢祝璟朝她伸出手:“小小姐辛苦了一日,饿不饿?”
刚刚处于忙碌时,还不觉得饿,现在被谢祝璟一问,封温玉才后知后觉地感到饿意,她没再逞强,伸出手让谢祝璟拉她起来。
她回头看了一眼,后边的队伍依旧排得很长,但她今日的施粥之行已经结束。
封温玉没再回头,她很清楚,施粥不是长久之计。
马车回了城,停在福春楼前。
用膳的时候,她没忍住地问:“皇上打算怎么安置这批难民?”
守城的官兵不会允许难民进京,便是文元帝也不会允许,但一直让难民停留在城外也不是个事。
谢祝璟用公筷给她夹了菜,对这个问题,几乎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出来:
“待边城难情处理妥当,让他们返乡。”
封温玉皱眉:“可这段时日……”
谢祝璟摇头,示意她不必担忧:
“朝廷会处理的,而且,老夫人已经做出了一个好的表率,不是吗?”
师公乃是首辅,老夫人领头建棚施粥,京城其余官员和富商只会有样学样,在朝廷旨意下来前,这些难民起码会有个挡风之所。
封温玉终于明白了为何向来久居内宅的祖母会一反常态地派人施粥,还将消息传给她和谢祝璟。
封温玉也不再纠结,转而不忿道:“说到底,还是边城知县的错,要不是他拖延不报,事态也不会发展到今日这种地步。”
逃到京城的难民有这么多,倒在路上的又有多少?
闻言,谢祝璟不着痕迹地眯了眯眼,他意味不明地说了一句:
“只凭那位知县,做不到满山过海。”
大雪压倒百姓房屋,遇难的可不是一人十人,岂是当地县令相瞒就瞒的?
当地百姓遇难不报官,不去找当地知府,反而千里跋涉直奔京城?
从事发到现在,包括难民前往京城的途中,途中城池和衙门没一个人往上报信,而等到难民一到京城,立刻被人发现,直接在早朝上禀报给圣上知晓。
太多的不应该凑在一起,就注定了这件事不会是意外和巧合。
仅凭一个县令做不到这种地步。
封温玉听懂了他的言外之意,愕然地抬眸:“你是说……这里面有人故意为之?”
后面几个字,封温玉不由得压低了声音。
主要是这件事过于惊世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