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成双: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权臣成双》 50-60(第18/19页)

  林佩道:“倒也不完全是,自那以后,家中的玉器都被搬到臣等够不着的地方去了。”

    永熙帝:“哈哈哈哈哈。”

    笑声戛然而止。

    永熙帝厉声道:“吴卿,这个人是真狠啊!前边把太子告发得原形毕露,这下又讲父子亲情,劝朕不要治太子的罪,这是做什么?是告诉朕,他可以替朕和太子永远隐瞒秘密,但朕就得用他来摆平这本烂账,不能再让太子或其他贪官污吏插足大祀坛的修筑工事!”

    吴晏舟道:“这事是用不着他来平。”

    林佩跪地叩首。

    永熙帝走下来,坐到林佩的面前:“知不知道戴孝来见朕是重罪?”

    林佩侧过脸,看了一眼臂套,目中含泪:“臣知罪,但是臣宁愿死……也不愿意看到一个父亲对自己的儿子失望,陛下不可以失去民心,太子也不可以失去民心,这是正论。”

    永熙帝失神良久,长叹一声。

    “吴卿。”永熙帝叮嘱道,“林亦宁虽然是一个庸才,但他把这个儿子培养得还是不错的,得空,你指点一二。”

    吴晏舟道:“是。”

    走出殿阁,朱红宫墙上映着两道影子。

    林佩对吴晏舟行了一礼,自白道:“吴相,下官保自己的这条命,不是贪生怕死,而是知道陛下这次不可能让太子倒,大祀坛还在建设之中,除了江宁,还有其它地方有可能会被祸害,下官想尽自己的可能,阻止同样的悲剧再发生在别处。”

    吴晏舟端详着林佩。

    正因这份断喙拔羽而向生的勇气,他看中了林佩。

    党争初现端倪,永熙初年的盛世落幕,他们即将迎来漫长的黑夜。翰林院出来的都是才华无双的人,却也是最容易被现实摧折的人,像廉承远,彻底拒绝同流合污,归隐于市井,像方时镜,掩藏锋芒明哲保身,待重见青天才会亮羽展翅,但林佩却是很难得的,尽管理想和现实相去甚远,摔得粉身碎骨,但斗志仍没有被磨光。

    林佩道:“吴相,丁忧之后,下官想到地方去任知县,做些实事,可以吗?”

    吴晏舟笑了笑道:“当然可以,但现在我身边正缺人,不如你先来中书省打个下手,等你丁忧结束,我荐你去做知县。”

    林佩点头,道好。

    吴晏舟当然是食言了。

    摆平江宁县的案子之后,他让林佩做了自己的学生。

    林佩到中书省的第一天,看见案上摆着一本崭新的论语。

    “我想和你聊一聊圣人的书。”吴晏舟关了门,示意林佩坐下,“有人说圣人的书是给人看的,拿来办事是百无一用,你既然把书烧了,一定也这样想,对吧。”

    林佩道:“温良恭谦让,都只是为维持台面上的和谐与秩序。”

    吴晏舟道:“那为什么又有人说半部论语可治天下呢?是他们看不透吗?”

    林佩道:“愿闻指教。”

    吴晏舟莞尔一笑:“浅谈而已呀,圣贤书中的无上完美,并不是让高尚的人牺牲奉献,这只能是短期的,最终大家还是得达成某种默契,君父、勋戚、文臣、武将、农民、商户……各按身份得应有的利益,谁都不能拿多,拿多了周转不良,也不能拿少,拿少了又戾气重生,这就得靠博弈,博弈之中任何人都是棋子,任何人都逃不开的这套规则,便是礼制。”

    这些言论对林佩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他第一次听的时候是有些难以接受的。

    “你也一定不要有什么过分的期许。”吴晏舟道,“世道本就清浊难分,能把船平稳地开在河上,给后世人留下一线希望,就能对列祖列宗有个交代了。”

    后来的一次又一次的风波之中,林佩渐渐参悟吴晏舟的话。

    永熙十五年,礼部尚书曾真、工部尚书萧然及其他三十余名官吏因在兴修工事中贪墨银两而被惩治,曾真罢官免职,萧然流放幽州。

    中书省完善工律条款,保邻近州县二十余万百姓田地不被兼并。

    永熙十八年,毓王府詹事因盐务风波被免,波及户部尚书及二十余名从属官员。

    中书省出台盐场恤灶令,撰写盐政志。

    永熙二十二年,银矿案中太子再度被告发贪腐,彻底失去圣心。

    永熙二十三年,太子被废黜,同年,毓王因涉拉拢朝臣逼宫夺位被斩于午门。

    林佩跟着吴晏舟在各方势力之间周旋,以圣人之书为荫蔽,用一条又一条公文条陈尽可能为百姓争取权益,保全了方时镜、尧恩、温迎、李良夜等一批又一批清流官吏。

    他花八年时间,一点一点把破碎的信仰又拼凑了起来。

    *

    月光照着诗篇。

    纸色微黄,墨迹犹新。

    《渔家傲登高》

    初春尤寒风料峭,晨星寥落行人少。

    细雨朦朦天杳杳,闻远调,云横九派烟波渺。

    一点灵犀相望好,清流自向天涯绕。

    何须更说盟言老,光万道,丹霞映水心如照。

    “没人知道他在先帝面前究竟说了什么,他对我也未必全是真话。”廉纤从遥远的回忆中醒过神,走到悬挂的字词前,伸手抚过卷轴,“但我知道——自那以后,他不再相信朋友亲人,也不再信仰仁义忠信,他只把天下当成一盘棋,他自己既执黑也执白。”

    陆洗跟着感慨:“他见翰林文章流泪,大概是想起了自己的过去。”

    廉纤道:“陆相,听这段故事,三万两银子可还值得?”

    陆洗取出三张万两纸钞,压在香炉下。

    廉纤道:“如果加钱,我还能教你如何与他和好。”

    陆洗道:“不必,另外的价钱不该你赚,陆某知道该如何做。”

    廉纤微笑,躬身相送。

    *

    林府,密室里亮着一点昏黄的烛火。

    镜前跪立的男子赤着上身。

    书童手持戒尺,一下一下敲打男子清瘦的骨骼分明的的后背。

    啪!啪!啪!

    竹片打在皮肉之上,一声声地振响。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

    老骆坐在暗门外等候。

    数到三十多下,里面动静停止。

    老骆摘下斗笠,走进密室:“相爷,宣府大营那边的工事确实是停了,除已经开垦的军田还在耕种之外,没有继续征兵,也没有建造新的营地。”

    林佩披上了一件素色绸衣,墨发散开,脸庞蒙着细密的汗珠。

    老骆把水盆端到旁边:“不过……”

    林佩接过布巾,轻按额角。

    老骆道:“就是宣德县令石文纵使官兵践踏农民田地的事,尧恩走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