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神笔马良: 13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七十年代神笔马良》 130-140(第23/30页)

里的具体位置吗?比如住哪个街道哪个门牌号?”

    玉香一愣,摇了摇头。

    岩相妻子心中微动,立即劝道:“你看看,闻同志刚来都比你看得清楚——这帮知青虽然来了咱们寨子,但又不是没亲人了,你知道他们家在哪儿吗?”

    这要真结了婚,抛下妻子跑了,到时候找都没地儿找去。

    玉香张了张嘴,想说匡远志不会这样的,但又觉得闻慈和妈妈说得对,她除了了解他这个人,但对他家里的情况什么都不知道,这么想着,她整个人就有点发蔫了。

    她觉得自己得问一问。

    闻慈见玉香似乎想到了这事,稍放下点心。

    她好奇似的笑问:“那些和寨子里的姑娘小伙结婚的知青,都领结婚证了吗?”

    玉香又被问住了,看她妈妈,岩相妻子想了想,迟疑道:“今年夏天结婚的那个张知青领证了,前面那些好像有的领了,有的没领,”她有点不好意思,“是不是城里人都领证?我们这边倒没那么严,大多数人都没领证呢。”

    闻慈挠挠头,“不领证的话,法律上不承认这段婚姻关系的。”

    她细心地给两人解释,“要是不领证,那哪怕生了孩子,你的档案上也显示的未婚,要是这人再和别人结婚登记都行的。但你要是领证了,这人再想结婚,那就是重婚,也办不下来结婚证,”所以,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保障手段。

    岩相妻子大惊,“那寨子里大半人都没领证,这怎么办?”

    闻慈忙道:“可以补办。你和岩相书记这样的,或者年纪更大的、年纪更小的,都可以去城里民政局补办结婚证,应该不麻烦的。”

    岩相妻子松了口气,越想越觉得说得对。

    她想了想,起身去找岩相了,他是寨子的大队书记,要对大家伙儿负责的,应该提醒提醒大家,当然,她觉得老一辈不会有什么问题,但那些和知青结婚的年轻人不一样啊。

    闻慈瞄了沉思的玉香一眼,若无其事道:“要是这帮知青,有结婚不愿意领证的话,八成是有问题的,他要是真心的,怎么不愿意给人家一个合法的夫妻身份呢?”

    玉香抿抿嘴巴,闻同志说得对,她应该探探匡知青的口风。

    闻慈看提醒得差不多了,就笑着站起了身。

    “要去看节目了你叫我,我先回屋里忙一会儿,”她回到屋里画了半个小时,等到窗外的天气都黑了许多,玉香才来敲门,“闻同志,林同志,我们可以去了。”

    闻慈把没干的画纸摊开晾着,和林姐一并出去了。

    银水寨的夜晚有很多萤火虫,这些美丽的小精灵扇着小小的翅膀,在人的眼前飞舞着,像一颗又一颗金黄色的星子,落到了大地上,仿佛伸手就能抓住。

    闻慈伸手轻轻握了下,当然没抓到,那颗金黄色的星星闪烁了下,飘到了头顶。

    她笑了一声,“你们这里自然条件太好了。”

    高得不可思议的绿化率带来的是清新的空气、蓊郁的绿植,竹楼边随处可见几十年的芒果树、木瓜树,甚至还有高大笔直的椰子树,上面挂着暗棕色的硕大果实

    闻慈在玉香的提醒下,没敢往果树下走,怕被成熟掉落的果实砸到脑袋。

    这里就像人间仙境,富饶而美丽。

    玉香牵住她的手,把她拉到知青点。

    银水寨的知青点是前几年修的,最开始寨子是让他们住到无人的空竹楼里,谁知道后面知青越来越多,完全不够住了,这才陆陆续续修了这个新的竹楼,让他们入住。

    此时二十几个年轻人搬着竹凳坐在几颗木瓜树下,有人正在吹口琴。

    悠扬的乐声传入夜幕,和清越的虫鸣混合在一起,仿佛来自很遥远的地方。

    闻慈定睛看了看吹口琴的人,发现就是匡远志,和前几天扛着锄头的形象不同,他今晚穿着白色工字背心,外面套着工装外套,加上那支口琴,很有点文艺青年的意思。

    好几个女孩,包括寨子里的本地姑娘都在悄悄看他。

    匡知青在寨子里好像挺受欢迎?闻慈想着。

    她和大家打了声招呼,把手里拎着的凳子放下,坐到了人堆旁,玉香心不在焉的,连连看了匡远志好几眼,手指无意识拔着脚边的青草。

    匡远志吹完一曲,大家纷纷鼓掌,他笑了笑,朝玉香这里看过来,发现她正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抿了抿嘴,似乎叹了口气。

    闻慈:……哎呦?

    凭借她敏感的情绪感知,玉香同志,好像不是单相思啊?

    她脸上顿时带上了姨母笑,顺着大家一边鼓掌,一边拿手肘碰了下玉香,见她抬起头来,才问道:“下一个节目是什么啊?”

    玉香四下看了看,不用她问,一个扎俩麻花辫的女知青就大方地站了起来。

    她道:“我喜欢唱歌,就给大家唱一个《映山红吧》。”

    《映山红》,闻慈没听过。

    但等这个女知青清清嗓子,高声唱起来的时候,她就知道这是什么了——当年有个很火的电影《闪闪的红星》,这是里面的插曲,她还唱过主题曲呢,当然,是跑调版本。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

    麻花辫女知青嗓门亮,声音厚重,唱起这首歌还真不错,大家纷纷为她打起拍子,一曲唱完,纷纷用力鼓掌,“好!咱们知青点,还是小红同志歌声最漂亮!”

    小红知青自信地笑了笑,又坐下了。

    这帮知青居然还挺多才多艺的,唱歌好听,会吹口琴,哪怕再不济的,还能诗朗诵呢。

    观众闻慈十分捧场地不停海豹鼓掌,终于,有个寨子这边的姑娘站起来了,她理了理衣领,对几个一起长大的伙伴一起笑道:“走,咱们也上去跳一段。”

    见玉香不动,她拍了拍她肩膀,“发什么呆呢,咱们跳舞去?”

    “啊?啊,”玉香这才回过神来,她急忙站起来,对闻慈笑道:“我们大家从小都跳舞,都喜欢跳舞,你看看,是不是你喜欢的那个孔雀舞?”

    闻慈用力点头,这回光看不行,她还站远一点,举起了相机。

    十来个年轻人走到竹楼前的空地上,他们有男有女,各自站好,有人喊了一声,“匡知青,能吹个曲子吗?”

    匡远志笑了笑,口琴贴到唇边,下一秒,轻快的小调就传了出来。

    音乐一起,傣族年轻人们便开始动了,他们的舞姿和几十年后流传的孔雀舞不太一样,更古朴、更传统,但大体上感觉还是很相似的,架势一起,个个看着都是民间艺术家。

    哪怕是男青年,身体看着也是软的,手腿脚身,处处都是三道弯。

    有几个没跳的傣族姑娘唱起歌来,用的是傣语,唱得曼妙婉转,好听极了。

    大家随着歌声乐声齐齐跳起来,玉香中间还想把闻慈拉过来,“我们一起跳!”

    闻慈拒绝的手摆出残影,慌张躲避,一溜烟跑远了,玉香无法,就拉着一些女知青起来一起跳,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