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古代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80-90(第37/43页)

咯人吗?不扎人吗?不难看吗?不掉价儿吗?

    当然得买衬得起身份的好炕席!

    土坯房更便宜,你咋还花两百两盖砖瓦房呢?

    所以,价钱不是那么算的,甭管人家劳动力多廉价,庄户人是不是找不到活儿干,只要你想要这个好东西,你就得多出钱。

    禚元杰和宋福瑞俩唱双簧,把高粱多难种、编席多难的经过演一遍,顾客们就心动了。

    再把铺上这漂亮炕席的体面和好兆头说一遍,“豆腐村福气娘子的事儿你们知道吧?被人诅咒了,好几个村的百姓去给她集福呢。这就是她公爹带着四外村上寿数的老人编的开光福气席,铺上了咱也跟着沾福气!”

    豆腐村、豆腐娘子、集福的事儿,被禚元杰和宋福瑞又好一个说,给众人听得津津有味儿。

    再把裴父领着一群没下地能力的老头子美化成“一群上寿数的福气老人”,这些城镇居民还有个不感兴趣的?

    这还有个不要的?

    顾客们就纷纷下定金了,“我家要一张。”

    “我要两张!”

    “我要三张,送丈人挺体面的。”

    宋福瑞都服了,禚元杰这张嘴比他还能吹!

    他也迅速学会了。

    在两人的推动下,开光福气席、红双喜席卖得火爆,定金收到手软。

    普通居民定炕柜的却少,毕竟板子、木工都不少钱,从铺子定还得额外花钱。

    他们不需要炕柜,被子叠起来直接堆在炕尾就好,要是怕乱直接放在地面柜子或者大衣箱里就行。

    总之尽量不多开支,毕竟盘炕就1600文了呢。

    再买俩炕柜比炕都贵了,舍不得。

    炕桌虽然便宜,但是买的人也少,不少人家都有小桌子,放在床上、木榻上、台子上都行,旧点难看点也没关系,能用就行。

    普通人家除非给女儿打嫁妆,否则平日很少添置新家具。

    这年代买成品家具很贵,即便自己攒木头请木匠做也不便宜。

    只有宋家、禚家以及其他商户才会那么讲究,买家具就买成套的,整齐好看还体面。

    本身裴长青对炕柜客户群的定位就是禚家宋家的亲朋,和他们家境差不多的人家。

    一如裴长青所料,他们接的炕柜订单够王木匠等人忙活一整个冬天甚至带着来年春天的。

    养木匠足够,裴长青也有的赚。

    禚元杰都跟着喝汤呢。

    炕席的订货量就很大了,毕竟不算很贵,只要家里按月领工钱的攒攒都买得起。

    买不起炕席的也盘不起炕,能盘炕的基本也就买炕席。

    一连两天,宋福瑞一边继续接火炕订单,一边和禚元杰接炕席的订单,给自己忙成个陀螺。

    他大哥也就这个忙法儿了吧?

    二十九日一早,宋福瑞想媳妇儿想儿子了,虽然媳妇儿在县里见不着,但是儿子在岳父家可以见。

    他把账目归拢一下,头一天晚上就把自家豆制品的货款跟陈氏支了,又把火炕的工程款和定金以及炕柜、炕席的定金一总用箱子装了,赶着马车去岳丈家。

    旺财要给王大他们帮忙的,所以他自己赶车。

    他来得早,正是高里正带人发货的时候。

    大丫二丫背着铺盖卷儿,正跟大伯娘、沈宁以及珍珠阿年几个道别呢。

    珍珠:“大丫二丫姐,你们拼音和简单的算术已经会了,要每天练习哟。”

    大丫泣不成声,虽然想做事情,想赚钱,可到底才10岁的小姑娘,从没离开家,咋可能不难受?

    二丫却笑得没心没肺的样子,“珍珠,放心吧,我肯定说话算话!”

    俩小姑娘约定发零花钱的事儿。

    小鹤年叮嘱她们,“记得教大娘和香蒲姐姐学拼音和算术。”

    二丫大声道:“放心吧,我们不会教错的!”

    她拍了拍怀里的员工手册以及拼音和数字表,这都是阿年和珍珠帮她们写的教材,她们一定会好好爱惜的。

    高里正看得眼热,豆腐娘子真了不起呀,居然这么短的时间就把两个乡下小丫头教得能识字算账。

    要这么下去,他们村那还了得?

    只要来年,估计他们就不缺人用了。

    现在还是很缺的,毕竟满村没俩识字的,会算账的也没几个。

    没看大丫二丫这样学了几天的都去县里当先生教张氏和香蒲了么?

    他看着小鹤年和珍珠的眼神就越发热切。

    哎,高进禄个没用的玩意儿,估计也配不上珍珠了。

    他把沈宁给裴长青的信放好,爬上骡车,再检查一下缸坛子之类的有没有捆好固定好,别在路上发生碰撞啥的。

    他又叮嘱老三:“等我们走了以后,你跑一趟大舅家,再去借一辆牛车,叫上你四表哥和你一起赶着牛车往酒庄送货。我之前就在酒庄租了一个院子,正好可以存货,以后往县里发货也方便。”

    昨儿一早沈宁跟他说这事儿,他想这不是正好吗?

    他早就在酒坊那边儿买了一个院子,原预备着作为谢礼以后送给女儿女婿的,毕竟没他们也没自己的养猪场和养鸡场呢。

    闺女说爹有这心就行了,整个庄子都是霍家的,霍三也不差庄里的一个院子,让他自己留着用。

    沈宁那么一说,他当即就决定拿来做货栈,这样自己就不用每次都那么匆忙。

    如此就得有第二支送货队伍了。

    他决定让老三领队,带上大舅兄家的老四,再从村里找俩汉子一起押送。

    运货途中辛苦,也可能发生临时状况,都需要人手。

    高三郎痛快答应了。

    他和二哥也看得明白,跟豆腐娘子合作生意,可比养猪场来钱快,比养鸡场也快。

    而且现在大哥大嫂也偷不得懒,大哥整天跟着爹跑货,人都瘦了一大圈,大嫂每天收黄豆啥的,人也累瘦了。

    他和二哥对大哥大嫂的意见也小了一些。

    爹说这一趟就让大哥在酒坊那边儿负责看货。

    酒坊的管事儿会盯着他,不许他随便出去。

    大姐也会管着他,爹也不多给他钱,他也没的出去花花。

    高三郎听得就很舒坦,心里也平衡许多,再不是以前自己和二哥累死累活大哥却出去瞎晃悠的不满了。

    “爹,你放心,我和表哥会小心送货的。”

    高里正点头,“你和你二哥办事我放心的,不多嘱咐你,就是路上多带点吃的、木炭和棉被啥的,别委屈着自己。”

    来自老父亲的正面关心让高三郎心里热乎乎的,笑道:“爹,晓得了。”

    高里正就挥鞭子启程了。

    陶启明立刻跟上。

    等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