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古代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80-90(第36/43页)
因为沈宁和裴长青总拉拔那些家境贫寒的,裴父也有意识地这样学。
他还没怜贫惜弱的想法,毕竟自家也才脱贫,而是寻思给二郎和阿宁造好名声。
二郎不是说他也要读书吗?
可一把年纪再读书终归是晚了,吃亏。
他就寻思要是二郎有个好名声,那以后读书兴许也能得先生们高看?
保不齐哪个当官儿的高抬贵手,二郎就考过了?
这想法他就和老婆子说了,可不和外人说,免得人家说他家不安好心啥的。
沈宁看裴父有自己的主见,也挺高兴的,“成,就按爹说的来,我给吆喝一声。”
她就去村头跟妇女们说一声,“谁家亲戚做编活儿好的,可以过来找我公爹试试,还有那些腿脚不利索不能下地但是手巧的,能学编活儿的,也过来试试。”
说完她叹口气,“要是咱村都识字多好,以后写个通知往土地庙上一贴,大家都能看见。”
得不断给她们洗脑,让她们知道识字的好处,让她们主动把孩子送出来学拼音数字。
这些孩子经过十来年的培养和成长,将来都是她和裴长青以及阿年珍珠的助力啊。
从娃娃抓起,根红苗正,比心思驳杂的大人好管理。
妇女们一听,都瞪圆了眼睛。
诶呀,不愧是豆腐娘子啊,真敢想啊。
还让她们都识字,可太看得起她们了吧,哈哈。
沈宁笑了笑,“都忙去吧。”
妇女们目送她离去,立刻给后头村民传消息。
“豆腐娘子公爹继续招人编席呢,要手艺好的,不会编席的就要手巧学得快的。”
“要年纪大些的,腿脚不那么灵便的。老爹也怜贫惜弱呢,知道这些人日子艰难特意拉拔,都帮忙传传话儿。”
现在对村民们来说豆腐娘子一家就是真善美的化身,连阿年和珍珠都被尊称为小公子、小娘子了。
裴父裴母更是受人尊重。
沈宁开豆腐坊,除了每天来帮工的,村里家家户户都能送豆制品参选,只要干净、质量到位,都能选上。
全村跟着受益。
同时,豆腐娘子家的生意也惠及周边几个村子。
他们来送豆子、白菜、秫秸、柴火、粗麻布,豆子白菜秫秸这些卖完就得,但是柴火只要能打来就可以一直送,还有粗麻布,只要能割到野生麻搓麻线织粗麻布,就能一直送。
现在裴老爹又招人编席,还专门要腿脚不好平时不能干活儿的老头子,不说这些老头子们感激涕零,就是年轻人也感激呀。
这些老头子不能下地,自家人都嫌弃,出门更找不到活儿。
现在人家裴老爹要,这是多大的仁义啊!
种完麦子,大家都没什么活儿了,又找不到赚钱的营生,多少人在家里急呢。
所以附近村子都动起来了。
那些会点编活儿、学得快的老头子,自己能走的就主动来报名,不方便走动的就让儿孙给背过来、推过来。
能赚钱的营生,只要选上就烧高香了,谁能错过啊?
要招工,自然也得有地方。
裴父又跟沈宁商量,还得挖几个地窨子,得用木头、椽子、茅草什么的。
沈宁大手一挥,挖,用什么材料管够儿!
家里换来的那些椽子挑挑拣拣已经用差不多了,剩下的不是烂了就是太细不堪大用,只能留着烧火。
再用就得跟人买,沈宁给支钱。
麦草什么的倒是没问题,甭管稻草、茅草、芦苇的都能用来盖顶,上面再糊黄泥草就行。
这活儿裴父不让会编席的人干,而是从村里找种完麦子闲在家的劳力。
他觉得不是什么大活儿,不用给太多工钱,20文他舍不得,一人15文好了。
得给儿子媳妇省钱。
即便这样,大家伙儿也乐不得。
裴父选了大伯家的裴二柱,三叔家的二民,另外从村里找了几个汉子,让他们争取一天半就把另外三个地窨子挖好盖起来。
四叔家的小儿子裴金子今年十四岁,也跟着帮忙。
四叔和四婶儿不好意思要钱,说小子没长大,不算整劳力,裴金子却不肯,说自己都下地干活儿了,必须给钱。
裴父就给他七文,他乐得很,干活儿那叫一个卖力。
而龙庙镇,今儿王大、裴大柱几个用裴大伯家的木板车拉了两个炕柜,两张炕桌,还有一领炕席。
把阿年和珍珠送到书肆之后,他们就飞奔去找宋福瑞。
宋福瑞看到成品以后哇哇赞叹了半天,也只是说什么“哇,好看!哇,真好看!”
然后又找上禚元杰显摆。
禚元杰当即就爱了,“兄弟,这是二舅兄为我的炕订做的,你看大小正好,你的炕有点长了。”
宋福瑞也猜到这是裴长青自家炕上的了,而他的炕是顺着山墙砌的,比人家的都长,自然得另外订做。
即便如此,他也得拿捏一番才让给禚元杰,“兄弟,我对你可是掏心掏肺的。”
禚元杰揽着他的肩膀,“哥哥知道呢,放心,哥哥不会亏待你的。我把炕席和炕柜放在铺子里,那些买材料的看到还能不心动?”
为了做宣传,他也忍痛割爱,不往自己炕上铺。
毕竟买材料的去铺子,又不会来他房里,再带人去看多浪费时间啊?
他当即就指挥着人摆弄一番。
虽然只有俩炕柜俩炕桌和一领席,但是也不耽误他折腾。
他让人用砖头搭了个台子,铺上一层麦草,再铺上炕席,然后把俩炕柜往两边一放。
四个柜脚底下还包上了布,免得把炕席磨坏。
中间的开光福字特别显眼。
两张小炕桌就放在炕柜旁边,等来人看中了再摆出来给人感受。
宋福瑞点头,高兴道:“元杰,还是你有生意脑子和眼光,要是放我炕上,能有几个人看见?”
他爹娘大嫂二嫂又得要。
禚元杰:“来人了!快,给他们好好说说,争取盘火炕的人家都买炕席。”
都买炕柜可能有点难,但是三百文的炕席还是可以的。
禚元杰已经自动加了小一百文。
他听宋福瑞说了炕席的来历,要从秫秸变成炕席多不容易呀。
一个人得忙活七八天呢,就给人家一天二十文,这本钱都要一百六了好吧?
咋不得卖个三百文?
这三百文能用好几年呢。
他才不考虑乡下劳动力多廉价、找不到活儿的客观因素呢。
那些晒席三四十文一张,你倒是往炕上铺啊?
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