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210-22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210-220(第11/20页)

记得,他要这小子找的不是这种证据?

    德亨哭唧唧:“迁登州百姓去船厂守柳条边呜呜呜”

    康熙帝:

    这小孩儿,可真倔啊,都这样了,还不忘说他要说的话。

    康熙帝放开小孩儿耳朵,下意识揉搓了一下手指。他是想给人一个教训,没成想,将人给教训哭了。

    在他面前痛哭流涕的大臣康熙帝见的多了,但眼前这个“小臣”,哭起来和那些大臣还是不一样的。

    这纯粹就是一受欺负小孩儿的委屈哭法啊,让康熙帝看的稀奇不已。

    真难得,在他面前有不带惶恐、惊惧、祈求等乱七八糟意味的哭法。

    李玉十分想笑,但他不敢,揉了揉腮帮子,替康熙帝跟德亨解释道:“二十多年前,皇上迁瓜尔佳氏两支,去凤凰城一带落户,算是充实龙兴之地了。您看,您虑的,皇上早就想到了。”

    瓜尔佳氏,发家之地就是辽东萨尔浒,现在的盛京,算是瓜尔佳氏的祖地,所以,为了确保盛京安全,康熙帝特地迁了瓜尔佳氏一族两分支,去盛京守龙兴之地去了。

    德亨抹了把眼泪,抬眼觑了康熙帝一眼,还是坚持道:“盛京肥沃之地,和柳条边还是不一样的。”凤凰城就在盛京,算是在辽东半岛中段,和长白山、鸭绿江周边完全不是一个定义。

    柳条边,就是在边界线上堆土壕,然后在土壕之上,插柳条,以做边界区分。

    康熙帝又想去搢他耳朵了,没好气道:“你怎么就跟朝鲜干上了?”

    德亨低头,讷讷道:“您要是不同意,那我就不说了。”

    康熙帝冷笑道:“见风使舵,你小子变的还真快啊。”

    德亨紧紧捂住自己的耳朵,哆哆嗦嗦道:“那、那我铁骨铮铮一下?”

    李玉仰头望穹顶,他想起了每一个在皇帝面前都小心翼翼不住揣度圣意的皇子们,可能、也许,就是因为眼前这个跟那些皇子大臣们都不同,没心没肺的傻大胆,才让皇帝特别的宽容他吧。

    啊不对,按文人那套说法,德亨这样儿,应该叫做“赤子之心”。

    皇帝就是知道德亨说这些话、弄这些事,真没其他小心思,也是真的为皇帝好、为大清好,就算皇帝生气了,也不真的跟他生气吧。

    康熙帝的确没有真的生气,他只是意外加莫名的难以接受。

    从来没有人,不论是从祖宗、满清著姓大臣们,还是汉臣们,从档案的角度,给他点出这样一个事实来。

    虽是无心之举(德亨:不瞒您说,我真是有心的),但这个事实,康熙帝并不愿意接受。

    只是,到了他这个知天命的年纪,有很多事情,都可以做到喜怒不形于色而已。

    康熙帝眼睛眯起,随手拿起一本书,双手握着卷了一卷,平静道:“朕就给你个说话机会。”

    语声虽平静,但他手里的书本卷的咔咔作响,可不像是平静的样子。

    德亨眼睛戒备的瞄着他手里的书本子,嘴上服软道:“朝鲜就是陆地上凸出来的一块岛屿,我想了想,还是不跟它在内陆山川上较劲了。咱们不如从海上来,用战船包围它,您看怎么样?”

    康熙帝“哈哈”两声:“越发异想天开了。”

    撇开其他不谈,德亨偶尔天马行空的想法,康熙帝是很喜欢听的。

    只是光听着,就十分的有意思。

    德亨用眼尾扫着书本子,道:“除了这些个折子,我在皇史宬还找到一些其他的,皇上有没有兴趣听一听?”

    康熙帝:“嗯。”

    “您您”德亨犹犹豫豫,迟迟疑疑,期期艾艾哼哼。

    “嗯?”康熙帝撩一撩眼皮子觑他。

    德亨咽了咽口水,商议道:“您渴了吧,我臣先给您上杯茶水如何?还是要碧螺春吗?”

    李玉忙道:“奴才该死,竟然让皇上少了茶喝,奴才这就去给皇上上新茶来。”

    德亨瞪着李玉小碎步离开的背影,直磨牙:做什么抢我的差事!

    要不说李玉能混到皇帝跟前呢,手脚就是麻利,德亨还没想好要怎么开头,就捧着一杯新茶回来了。

    德亨忙从他手里接过来,举到头顶,奉上,道:“皇上请喝茶。”您老赶快将手里卷成卷儿的书本放下吧,那哪是书本啊,那是凶器啊!

    抽人很疼的。

    康熙帝欣赏一会茶杯下面期待的小眼神,大发慈悲的放下被他卷的都要卷边的书本,接过了茶盏。

    德亨大大松了口气,刚想说话,就听康熙帝问道:“你还带了折子来?一次说完吧,这个又是什么。”

    德亨:

    李玉立即将德亨带来的最后一本折子拿去康熙帝手边案几上,方便他随手就能拿起。

    康熙帝没有去看折子,而是看着德亨,让他自己说。

    德亨心下叹息不已,都这会子了,他都不打算上这本他熬灯点油好几晚写出来的折子了。

    但康熙帝要他说,他又不得不说,只好避重就轻道:“就是我刚才说的,从海上行船的一些不成熟的小想法,皇上您刚才已经否了,也说是异想天开了,也就没什么好看的了。皇上,您知道,我在皇史宬还发现了什么吗?”

    转移话题的意图太明显了,康熙帝冷笑一声,不接德亨的话头,转而拿起那本折子看了起来。

    折子的开头,是关于造海船的,不算是异想天开,但若是走正常臣子递折子的途径,一定会被内阁打入废折,到不了他的案头。

    但略过开头,到了中段,就有些意思了。

    在沿海建设城市,解决士绅霸占、兼并土地,百姓无田可耕种问题

    给沿海百姓以安居之所,解决无法上岸的百姓被迫落海为盗问题

    以海运代替漕运,解决漕运亏空问题

    设海田,蓄养海货,晒制海盐,增补盐课税收

    占据海岛,关卡海上交通要道,坐地收取洋船关税

    委托洋船,进口海外白银、铜锭,充实国库,平抑内陆米价腾贵问题

    越看到后面,康熙帝面色越是沉重。

    漕运亏空、海盗频发、米价腾贵、还有苗族反复叛乱都是陈年积攒下来,却总也解决不了、不知如何解决的国朝大难题。

    在这一封折子里面,都给出了问题解决的方向,甚至在士绅豪强兼并百姓土地这一块,给出了具体实施方法。

    折子足有一指厚,一字一句的读下来,十分的耗费精神,在翻阅下一张时候,康熙帝眼前一阵发花,他摘下眼镜,捏了捏眼窝,身体向后,仰靠在靠背上,一只手,还紧紧的覆盖在折本上。

    德亨担忧问道:“皇上,您是眼睛感觉不舒服吗?要叫太医来按一按吗?”

    李玉忙上前,小心问道:“皇上,皇上?”

    康熙帝长长舒出一口气,问道:“德亨,你这折子写了多长时间?”

    这是德亨的亲笔字迹,而且,行文语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