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略: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韬略》 50-60(第4/17页)

    “从一开始,你就在布局……”陈伦自嘲地笑了笑,难怪他们输了。

    赵从煊摘下面具,他缓缓俯下身子,勾唇一笑,“有一点你错了,那并不是做戏。”

    说罢,他便起身离开。

    陈伦既不愿说那个探子的身份,那便从从头到脚,一一盘查。

    赵从煊离开后,便有人进来,强行灌陈伦喝下一碗药。

    待他终于想明白赵从煊话中之意时,他全身毛骨悚然,他张口想要让所有人知道这个消息时,却发觉嗓子已经发不出任何声音。

    那是一碗哑药。

    令陈伦死前,受尽了折磨。

    陈氏逼宫谋反失败,有惩必有奖,荆州都护李肃有勤王之功,拜镇国大将军。

    李肃并不贪恋权势,他从前便位至镇国大将军,但是,他现在已经老了,这大晟的江山还是靠年轻一辈的人。

    他愿回到荆州,只为了让皇帝能重用有才能的人。

    如今北狄仍虎视眈眈、北晟政权如芒在背,陈氏一族谋反涉及上千人,其中不乏有久经沙场的将领,肃清这些人后,大晟王朝急需要新鲜的血液。

    于是,第二道圣旨下来了,有功者均有赏赐,或加官进爵,或金银赏赐。

    其中,有两个人最为惹眼。

    其一是,萧家次子萧长则,护驾有功,封射声校尉;

    其二是荆州都护李肃之孙,李晏,封屯骑校尉。

    第53章 求签 “陛下,我心悦于你”

    萧府。

    “大少爷、二少爷回来了!”门房高声通传。

    众人举目望去, 只见几道身影缓步踏入院门。

    为首的是萧伯瑀,他身着一袭绀色的常服,步履稳健生风, 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在他左边的是萧长则,萧长则除去甲胄, 身着一袭月白交领长衫,窄袖束腰, 衬得他愈发清俊出尘。

    在萧伯瑀右侧的是今日的贵客, 荆州都护李肃之孙, 如今的屯骑校尉,李晏。

    李晏约莫二十出头, 一袭玄色劲装, 眉目英挺, 皮肤较旁人黝黑了些, 身形在萧氏两兄弟中显得格外瘦弱。

    厅内众人见状, 纷纷起身相迎。

    萧母笑着上前道:“可算回来了。”

    说着,她便看向一旁的李晏, 笑意更加温柔,“这就是长则提及的李校尉吧?”

    李晏的神色微微拘谨,他下意识瞥了一眼萧长则, 而后又转过头来,他拱手行礼,开口道:“晚辈李晏,见过夫人。”

    萧母闻言愣了愣, 只因李晏的嗓音格外粗哑,像是粗粝的碎石灌入喉间,她担忧问道:“你这嗓子是”

    一旁的萧长则解释道:“李晏他小的时候贪玩, 不小心被长矛刺到了喉咙,还好命大活了下来,就是坏了嗓子。”

    “你这孩子,怎么说话的。”萧母轻斥一声,她上前拉住李晏的手,温声道:“快,快进来坐。”

    这一碰,萧母便又发觉李晏的手指比寻常男子更为纤细,她不由地多看了几眼。

    萧母心头微动,正欲细看,李晏已不动声色地抽回手,粗着嗓子道:“多谢夫人。”

    众人入座,丫鬟们鱼贯而入,开始布菜。

    萧母极其热情,又问李晏爱吃些什么菜,下回来府中做客,定吩咐下人烧制他爱吃的菜。

    “夫人不必费心,我什么都吃得惯。”李晏回道。

    萧长则疑惑道:“你不是最喜欢吃鱼吗?”

    李晏轻咳了一声:“你记错了。”

    “怎么会?”萧长则眉间还有些郁闷,“去年是谁抢了我的烤鱼,我连鱼尾巴都没见着。”

    这件事他可是记得一清二楚,那次他们受命去剿匪,但没想到,他们一时大意中了陷阱,李晏躲避脚下陷阱,却一个不小心踩空了脚。

    萧长则为了救他,两人一起从山坡滚了下来。

    之前两人的关系可以说是势同水火,确切来说,是李晏单方面对萧长则有意见,两人见面,李晏必定先呛他两句,上到他的衣着装扮,下到练武的姿势。

    这也不怪李晏呛他,归其原因,是两人第一次见面时,萧长则见他身形瘦弱的样子,便让他退到身后去,免得练武的时候伤到了他。

    李晏当场拿出长枪要教训他一顿,因此,两人不打不相识。

    后来,萧长则有意想要交他这个朋友,李晏却对他含枪带棒的,令萧长则莫名不已。

    那次萧长则舍命救了他,总算是让李晏对他有了几分好脸色,萧长则还大方地给他烤了一条鱼,另一条是给自己烤的。

    结果李晏倒好,吃了一条后,还从他手上抢走第二条,萧长则看在他受了伤的份上,就不跟他计较了。

    实际上,这件事件,萧长则记到现在!

    萧母连忙打圆场,笑道:“来,尝尝这道酒蒸白鱼,这是府里厨子的拿手菜。”

    “多谢夫人”

    家宴结束,萧长则送李晏出府。

    萧伯瑀与父亲在书房议事,烛火摇曳,映照出萧父凝重的神色。

    萧父轻轻咳嗽了一下,他眉头微蹙,“听说陛下龙体有所好转了?”

    “嗯。”萧伯瑀轻轻颔首,神色轻柔了下来。

    萧父看向他,问道:“伯瑀,你不觉得此事有蹊跷吗?陈氏伏诛,陛下的病就好了。”

    萧伯瑀一怔,下意识道:“这都是巧合罢了。”

    萧父轻叹了一声:“你还记得五年前,长则为何要离开长安?”

    答案便是皇权猜忌。

    如今因为陈氏谋反一事,萧长则立下勤龙之功,二十四岁拜北军校尉,前途不可限量。

    现在整个朝野中,萧氏一族独大。

    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萧伯瑀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对于萧氏而言,兵权在手,实则为利刃悬顶。

    皇帝能清算一个陈氏,未必不能再清算一个萧氏。

    “父亲。”萧伯瑀沉思片刻后,他神色坚定道:“我已决心让长则留在长安。”

    一个梁平令大晟王朝裂土、一个陈威险些篡权夺位。萧伯瑀宁可让萧家成为众矢之的,也不愿让大晟王朝出现第二个陈氏。

    萧父皱起眉头,这是头一回,他和自己的长子在政事上有这么大的分歧。

    “伯瑀,你可想仔细了?”萧父提醒道:“君恩如流水,今日盛,明日衰。”

    萧家世代对大晟王朝效忠,得天子信任,凭的当然不仅仅是一份忠心,还有分寸。

    一旦让萧家手握兵权,便犹如蛟龙入海,终有功高盖主的一天。

    萧伯瑀缓缓道:“陛下他不一样。”

    萧父诧异地看向他,似有千言万语,可最终归于一声长吁

    永昌五年,五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