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状元郎弃子逆袭路》 120-130(第17/19页)
在是要和他们鱼死网破了。
又是那个疯狂的计策,又是想要将俞慎言赶去西北,真是彻彻底底疯了。
还是个冷静的疯子。
俞慎思还是不放心,“姐夫这一招不一定能完全避免。”相比程宣,俞慎言无疑是最好的人选。@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拖一时是一时,兴许局势有变。”
两个人说了许多,俞慎言一直沉默,李帧问他:“你亦有此心?”
俞慎言轻叹笑了下,未答。然后借口有些累了,便回自己的小院-
赵宁儿性子好动,如今外面天寒地滑她又大着肚子,身边伺候的人拦着不让她随意出门,她就只能在房中来回地走。
俞慎言进门时,瞧见赵宁儿踱两步活动几下腿脚,口中埋怨伺候的婢女,“外面哪里就那么冷了?我就不能出门了不成?要憋坏了。”
俞慎言闻声笑了下,“我陪娘子出去走走。”
刚刚程家姑娘过来坐了那么久,依赵宁儿性子,是要出去透透气的。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赵宁儿英气的眉眼一挑,略带不满道:“你们就是太小心了,我又不是弱女子。”
“嗯,是为夫的错。”让人取一件厚些的裘衣给赵宁儿披上,搂着她出门,陪她到宅子的后园里走走。
正月里入目皆是积雪,后园倒是有一株梅树,开得比较晚,如今还没有开,只是微微露出一点花苞的尖儿。只能欣赏枝头上的积雪。屋外的空气清冷,让人清醒不少。
两人漫步走着,俞慎言提起刚刚程宣等人说的西北之事,闲话着道:“若是为夫去西北,你会不会怨为夫?”
“为何怨你?”赵宁儿歪头看着丈夫,取笑问,“你认为我会不让你去?”
见妻子如此不在意,俞慎言心里反生失落,“你……舍得?”
赵宁儿粲然一笑,拂去俞慎言肩头沾到的雪,“你去西北,我自是跟着你去。我还没去过西北。李姑娘常与我说西北的山川风光,说纵马原野的恣意,我一直神往。若你真去西北,我定是要随你去的。”
“可你……”俞慎言抚了下妻子的隆起的小腹,帮赵宁儿掖了掖裘衣。
“你是最近要去?”赵宁儿问。
俞慎言也不知道。
他不能阻止任何人向陛下进言。西北是陛下心头之忧,若是陛下有此意,朝中也的确找不出比他更了解西北各部的人,他如何能抗旨不从?
赵宁儿从他的沉默中得到答案,她低头抚着自己的肚子,神色几分低迷,须臾又笑道:“当年我娘就是怀着我从宁州前往南安军中。”
可从盛都到河西的路,比从宁州到南安远且难行。
赵家都在南安,西北若去就是孤身。虽然高晰在西北,却在边境索州。
“宁儿,为夫亏欠了你和孩子,让你们受此委屈。”他搂紧妻子,抵着妻子的额愧疚地道。
赵宁儿昂首看着他,不以为然地笑着劝道:“你我夫妻一体,相扶相持,怎说亏欠和委屈?我是赵家的女儿,我从小在军中长大,我知晓何主何次何重何轻。
男儿立世,岂能心中所念只有父母妻儿?若如此,谁来戍边卫国,谁来冲锋杀敌?万千将士谁不是舍了家中父母妻儿?他们可以,为何你我不可以?”
赵宁儿伸手抚着丈夫英朗的面庞,认真地道:“不要担心我和孩子,只要你做的事是对的,我们都支持你。”
俞慎言动容,轻轻将妻子搂进怀中,在她耳边轻声低语,“宁儿,多谢你体谅。”
这种事,俞慎言几人没敢和父母透露,俞纶最近身体有恙,若听闻必然心思焦虑,不利养病-
年后,朝中再议西北之事,果不其然有臣子提出,针对西北现在复杂情况,需要派出一位对西北熟悉的官员过去协助。
提出此建议的不是扈大人,也不是何大人,更不是高明进,而是都察院的陈御史。一个和高明进曾有过节的官员。
诸位大臣认为此法可以一试。
这个人选,没有比曾经修西北各部史,去年献安西北策的翰林院修撰俞慎言更合适。
皇帝自然也第一个想到了俞慎言,还是询问朝臣可有合适的人举荐。
第一个开口的是吏部尚书蔡腾,他是俞慎言乡试座师。去年俞慎言献策后皇帝要给他安排个位置,是他和夏阁老建议暂时安排到翰林院为修撰,熟悉政事,以后寻到合适的位置再调任。
前往西北最合适。
皇帝不置可否,没有开口。
俞慎言无疑是最合适的,这有什么好犹豫的?
朝臣们对皇帝未明的态度有些捉摸不透。
是不舍得?
不可能。
皇帝对这位年轻臣子的确偏宠一些,还不至于舍不得将人外放。陛下这么多年宠信的臣子亦有之,没见一个不舍得,甚至故意外放出去历练。
第130章 第 130 章
朝臣们对于蔡腾的推荐的人都没有什么异议时, 高明进出列。
他神色紧张地回禀道:“启禀陛下,俞修撰的确是合适人选。但其上有病父需侍奉,下有身怀六甲妻子要照料。孝义皆不能顾全, 后顾之忧重重,臣认为非最佳之选。”
皇帝眉头蹙了下。
大盛以孝治国,如此情况, 高明进又出口维护, 原本有想法的朝臣, 暂时保持沉默。
陈御史却对这套说辞不赞同。他与高明进积怨日久, 也知晓高俞两家关系,高明进越是维护, 他越不让其如意。
他义正辞严地驳道:“身为臣子自当国事为重,岂能因私事误国事, 本末倒置。”
高明进亦有理有据地辩道:“为子者孝,为臣者忠。子不在侧难尽孝,臣不远任亦可尽忠。俞修撰入京数载, 勤恳公务,献策安邦,不是尽忠?
俞修撰素来温厚仁孝,为官多年未
能于双亲膝下尽孝,已是憾事。如今俞家父母入京不过一载, 俞父常年有恙, 陈御史是欲夺为子者尽孝之义?
让俞修撰丢下病父和孕妻远赴西北,其岂能全抛一片心于公?我大盛人才济济,又岂是非俞修撰一人不可?”
这话已经是明晃晃地维护。
原本对高明进和内侄关系存疑之人, 此时自我怀疑了。
皇帝也打量起高明进。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陈御史一时间想不出更站得住脚的话反驳,质问:“高侍郎是有什么更好的人举荐?”
高明进顿住, 更好的人,朝野他是找不出来了。
那孩子自小聪慧,六年苦心,岂是旁人随意能取代。
皇帝心中也在掂量此事。
旁边的白尧,朝御座之上瞄了一眼,又看向高明进,手指下意识地轻轻点了几下朝笏,此时出列回道:“启禀陛下,臣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