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卷王的六零年代》 320-330(第8/27页)
烫到嘴唇,吓了一跳,知道自己误会了,惊讶地问:“我……我叫常腊梅,您喊我腊梅就行,您……您是医生?那这里是您的家还是……?”她想问是她的家还是她亲戚的家,毕竟这个家里是有男主人的。
没想到在这个家中自在的仿佛待在自己家中的张医生却笑着说:“我只是暂时借住在这里,这里是咱们公社书记的家,书记暂时要留在大河以南带领这里的老乡开荒种茶,暂时不回公社。”
她扭头看了眼坐在大门口处阳光中的白杏,低声问常腊梅,“你知道白杏的事情吗?方便和我说说吗?”
常腊梅又是一惊,这里居然是公社书记的家?她居然来到了公社书记的家?
哪怕公社书记对他们这些从大城市里插队下乡来的知青们来说,不过是芝麻粒一样的小官,可这样基层的小官,却是本地人能给接触到的天花板,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存在,甚至在很多地方,一个小小的村长,都能一言决人生死,更别说是一个公社的书记了。
对了,水埠公社书记,她记得是个女人!
难怪白杏能得到这么好的照顾,原来这里是公社书记的家。
白杏居然真的找到了公社书记!
常腊梅又想哭了,既为白杏命途多舛,又为白杏的幸运。
两人很明显都不愿意让白杏听到她们说的话,都把声音压的很低。
张医生只听常腊梅说了一点,就没有再让她说下去,而是看了眼时间,快到吃午饭的时间了,孟福生这个时间点,应该在和临河大队的壮劳力们在山上开荒种茶,许明月现在不能饿,她都听许明月说起过,过去一天不吃她都没啥感觉,怀孕后饿了不马上吃到东西,眼前就发黑。
她对常腊梅说:“我先去做午饭,你留在这儿看着点白杏,别让她跑出去了,你中午也留在在这吃吧,你先留下别走,书记现在估计在学校里,一会儿就回来,你今天如果回去太迟,可以在知青点先住一晚上,明天再回去。”
此刻她很想去学校把许明月喊回来,可这里毕竟是许明月的家,她也不好留她们两人在这,去喊许明月,平时可以帮着跑腿的阿锦和小雨又都在学校里上学,还未回来。
学校下课铃响起,阿锦一听到下课铃声,就一窝蜂似的往操场上跑,跳橡皮筋。
橡皮筋只有阿锦有,这让她如众星捧月般,瞬间聚集了很多女孩子在她周围,幸亏橡皮筋够长,可以一次性让好几个女孩一起跳,年纪比阿锦小了四岁的许小雨从小到大都是阿锦姐姐的小尾巴,阿锦到哪儿,她就笑呵呵的跟到哪儿,小姑娘们脚下不停,齐齐唱着:“小皮球,金刚球,马兰花开二十一……”。
其他下课的学生们,则看到了来到学校大批陌生的知识青年,知道他们肯定是来学校参加考试的,以后就有人是他们学校的老师。
学生中还有人看到了插队到他们大队的知青,用方言喊他们认识的知青。
被喊的知青们此时正在参观这座即使在城里,也足够大的小学,听到有人喊他们,不由回头朝操场上看去。
许明月站在楼上,看着在操场开心的翻转跳跃的阿锦,没有打扰她。
知青们被罗喻义带着,先是参观学校,再去参观学校宿舍、食堂。
这一逛才发现,这个学校的占地面积是真的大!
一间一间数过去,光是教室就有四十多间!每个教室学生的数量都在四十个左右,每个班级都有正副两个班主任,一个知青和一个本地老师搭配,不管是日常管理班级,还是日常教学,两个老师都必须在班级。
一是为了让本地老师协助知青老师管理班级秩序;一是为了让本地老师跟着知青老师们学习教学方法。
哪怕本地老师们没有正统的在学校里上过学,没关系,有教案,你跟着知青老师们的教案教,哪怕一时学不会,天天跟着知青老师们在班里看、学,时间长了,总也知道怎么教的。
这样一来,学校需要的老师便也就多了。
这个发现让很多知青们都激动不已,心里盘算着他们这次考试能不能考中,虽然希望渺茫,可总有个希望在不是?
罗喻义也和他们说:“临河小学的教材都是以本地教材为主,教室招聘考试,也是以本地教材为主,你们回去后,可以找一些本地的初高中教材看一看,水埠公社的书店里就有本地教材卖。”
这在临河大队已经不是秘密的秘密,对这些山里来的知青们来说,简直就是考试秘宝,一个个都把罗喻义的话记在了心里,想着回头就跟大队长请假,去水埠公社买本地课本去,有些没钱的,还想着怎么和同分到一个大队的知青合伙买,毕竟罗喻义都说了,是本地初高中教材,那想必书不止一本,还有自负些的,只想买高中课本,觉得初中课本没有必要买。
学校是长方形,参观完了一楼的教室,就已经走到学校宽的那条走廊,也就是老师和学生们宿舍和食堂的位置,得知非学校教师的知青也住在学校宿舍后,这些山里来的教室们都酸了,尤其是看到临河小学睡的居然都是他们熟悉的火炕,更是想念不已。
大山里那又潮湿又阴冷的环境,居然没有火炕,而是睡普通的木床!
天知道他们是怎么度过这个潮湿又寒冷的冬天的,很多人的手都生了冻疮,虽然没有裂开,却肿了起来,又疼又痒,还不能挠。
更让他们嫉妒的,是学校宿舍的环境,雪白的墙面,坚固的水泥砖瓦结构,居然还有电灯!
临河大队居然有电!
看着宿舍里一个个的炕柜、书桌、火炕上面横着的两根竹篙上面挂满了宿舍里人日常的东西,听着罗喻义给他们介绍说,那一排炕柜,每人一个,一个大约五十五公分宽,直接从炕到屋顶,上面可以放过季的被子被褥,中间可以挂洗干净的换季的衣服,下面还有两个带锁的抽屉,放他们的日用品。
当然,罗喻义没有介绍的那么仔细,只说了上面的柜子和中间的衣柜,即使是这样,也足够他们羡慕的快要哭出来。
这么干净的房间,墙角一个老鼠洞都没有,一看就没有老鼠在炕上乱跑,即使一个屋子住了十个人,他们也愿意!
越过教室宿舍和学生宿舍,前方就是学校的大食堂了,越是走近食堂,蒸熟的大米的饭香味就越是浓郁。
此时上课铃声响起,在大操场上玩耍的学生们又一窝蜂的跑回班级上课,他们寻着米饭的香味,来到大食堂。
大食堂面积大约有七八十平,炒菜的厨灶就靠着墙,厨灶非常大,上面正蒸着木桶饭,木桶内传出来一阵阵米饭的清香和小鱼干的香味。
小鱼干是去年临河大队年底两个养鱼场分完了鱼后,剩下的小拇指大小的小鱼,当地人称‘小鱼屎’,意为小到只有鱼拉出来的屎一样大。
有了大鱼,谁要稀罕这样的小鱼?主要是冬天一只一只处理这样的小鱼实在太冷了,要在鱼肚子哪里掐出一个洞,将鱼肚子里的鱼肠鱼胆鱼屎都给挤出来,再进行腌制。
勤快的人家分得了一些小鱼,家中妇人们冻的手都没了知觉,后面还剩下的一大菱角盆,都被老校长包圆了。
老校长让学校厨房的几个大娘大婶,还有闲在宿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