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王的六零年代: 170-18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卷王的六零年代》 170-180(第4/14页)

子,他们看不到岸边的情况,只听得有脚步声来到荷叶丛边,接着是哗哗的下水声,直吓的几人将身体都缩到水中,只留鼻子眼睛在外面,竖着耳朵听动静,生怕是外面的红小兵过来搜他们的。

    陈卫民轻轻折了一根荷叶杆,揪掉了荷叶,给了妻子,自己也摘了一根荷叶杆,将荷叶干放入口中,整个人沉入到水里,只留一根荷叶杆伸出水面,靠着荷叶杆呼吸。

    其他几人对视一眼,也都有样学样,悄悄的摘了自己身边的荷叶杆,也都沉到了水里。

    叶甜不知道荷叶深处有人,在边上摘了一把莲蓬,躲在荷叶底下吃了个够,见远处的堤坝上,陆陆续续回来的人,这才上了岸,洗干净脚,放下裤腿,继续干活去了。

    几个人就这么靠着荷叶杆,在水里藏了半个多小时,一动都不敢动。

    江建军一看专家们都不见了,知道他们大概是躲起来了,四处张望了一番,没找到他们,吩咐了一个小年轻:“去找找陈叔他们。”

    陈卫民来到临河大队主持修建水电站,不能用‘老师’‘专家’这类敏感的称呼,也不好直呼其名,便称呼他们为叔。

    许红桦回来的时候,问了江建军一声,知道江建军叫人去找人了,也就放心的去大石桥那边主持挑堤坝任务去了。

    在水底的时候,是听不到岸上的人的叫喊的。

    寻找他们的人也是万万想不到,他们还能想出用荷叶杆当呼吸器的主意,躲到水下面去啊,到处找都找不到,可把江建军给急坏了,还以为他们是心里害怕,人往别的地方去躲了。

    他们这个地方,山山水水的,凹凸不平,人真要往哪个树木丛里一钻,还真不好找。

    陈卫民他们会时不时的探出头,在水面上,过一会儿又沉到水下躲藏着,一直在水里泡了两个多小时,才确定外面没问题了,这才湿漉漉的满身狼狈的来到岸边查看情况。

    哪怕是夏天,河水水面被炙热的阳光晒的温热,水下面依然是冰凉的。

    江建军看到他们这模样,真是又急又气,急的是怕这些人身体不咋地,生病了可怎么办,气的是那些来临河大队捣乱的红小兵。

    江建军急道:“下回有人来,你们可千万被藏到水里去,万一出了事咋办?实在不行就到山上的守林员那里躲一躲都行!”又道:“在我们临河大队还能真让你们出了事?那些人都被扔到地窖里去了,回头把他们关到蒲河口农场劳动改造个几个月,保证他们再不敢来!”

    陈卫民他们一听,也顾不得暴露他们能听懂本地方言的事情了,忙说:“不……不能让他们去蒲河口!”

    蒲河口现在在他们眼里,就是一块没被外界纷纷扰扰污染过的世外桃源,是如今唯一可以庇护他们的地方,他们不敢想象,把这些红小兵们放到蒲河口去,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哪怕暂且能关他们一个月两个月,等放他们出去后呢?蒲河口的一切是不是会暴露在那些人面前?

    他们自己暴露都没事,就怕还带累了许主任。

    想到那样的场面,陈卫民不由老泪纵横。

    江建军还真没有想到这一茬,等傍晚许明月就着擦黑的夜色来到临河大队的时候,他才和许明月说起有红小兵来临河大队闹事的事情。

    许明月一听就觉得不对,说:“我们大河以南这么偏,别说这些不知道本地情况的外地知青了,就是本地人一年到头都来不到我们大河以南一次,这些知青是怎么精确找到我们临河大队的?”

    江建军、许红桦两人的眉头也皱了起来,“你是说……有人故意引他们过来的?老王庄的王根生?”

    许明月眉宇间同样凝重,“十有八九就是他了,他之前在我这吃过亏,自己不敢过来,就叫这些外地知青们来打头阵,这些知青要是时间长了不回去,估计他就有理由亲自来我们临河大队拿人了!”

    临河大队是归属水埠公社的,按理说,王根生即使成了革委会主任,也是五公山公社的革委会主任,管不到临河大队来,可要是临河大队的人关押了他五公山革委会的人,他就有理由伸手到这边来了。

    “那怎么办?”他们原本还想把这十几个小年轻送到蒲河口挑石头呢,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小姑娘,多好的劳动力!

    这也就是在临河大队,江建军他们首先想到的都是劳动力,要是这些城里来的年轻知青们心再大一点,跑去的是山里,或是几年前的和平大队,等待他们的就不知道会是什么了。

    许明月把陈卫民几个专家接上船,站在船头撑着竹篙说:“先关着他们饿两天再说,要是老王庄的那位来要人,就说他们是下山来打劫粮食的山匪,把大队的大门踹坏了,锁给砸了,让他们把门和锁赔了就放人,还有耽误我们上工劳作的工分,这两天十几个人吃喝拉撒的粮食,让他都补齐了,对了,给钱不要,要死了让他们赔偿粮食和门锁就行。”

    许红桦激动的一拍手:“妙啊!就这么干!他要没粮食和门锁赎人,就再关他们几天,看他们以后还敢不敢来我们临河大队闹事!”

    江建军虽然觉得这样做有些不厚道,有些讹人的嫌疑,但他只要想到这些人想要来破坏他们大队的水电站建设,就也不说话了。

    傍晚累了一天的罗喻义、沈志明、闫春香、叶甜四人回到大队部,从大队部后院的小门进入他们四人的宿舍。

    罗喻义和沈志明都已经在河里把身上洗干净了,回来就赶紧生炉子、烧水、泡粉丝。

    炉子是他们自己用黄泥巴混合着石头搭起来的,里面烧的一块一块的煤饼。

    夏季炎热,谁都吃不消在厨房的灶台下煮东西吃,就在院子里搭了个小炉子,四个人吃饭刚刚好。

    被关在厨房地窖里的人从刚开始的挣扎,到累了后,倒在地窖中昏昏欲睡,突然有人好像听到外面有声音,忙叫了起来:“你们听,外面是不是有人?”

    其他人被喊醒了后,也都激动的竖起耳朵听。

    可惜地窖四面都是厚厚的土墙,声音完全被隔绝了,要不是头顶上的青石板那里还有条细缝,可以透气,这些人恐怕都要被闷死在里面,饶是如此,被关了大半天,他们还是感觉有些呼吸不畅,还有一些生理需求也急需解决。

    他们听到声音立马在地窖里喊了起来:“外面有人吗?快放我们出去!我们是下来支援农村建设的知青,你们没有权利把我们关起来!快放我们出去!”

    早累的瘫坐在竹椅上,从口袋里掏出一颗一颗的莲子,放嘴里吃着的叶甜歪了歪头:“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了没有?”

    他们听不懂本地人方言,哪怕堤坝上热火朝天的聊起‘山匪’的事,他们也一个字都听不懂。

    江建军知道他们听不懂本地方言,干脆把厨房门锁了,也没跟他们说厨房的地窖里关了人的事。

    今天轮到罗喻义做饭,但屋子里太热,四个人都在院子里乘凉。

    罗喻义一直在专心的燃炉子。

    农村的煤饼和城市里燃烧的蜂窝煤不一样,煤饼是实心的,不像蜂窝煤那么好烧,闻言竖着耳朵听了一下,除了连绵不绝的蛙叫声,还有零星传来的鸟叫,偶尔远山上还会传来几声狼嚎。

    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