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王的六零年代: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卷王的六零年代》 70-80(第14/19页)

也不怕,堤坝可以慢慢加高,按照现在河水的水位情况,只要不一下子连下一个月的雨,都淹不到蒲河口来。

    但别的河滩不一样,那是一马平川,一个堤坝都没有,没有任何阻挡,只要下雨涨水,这些种下去的农作物必淹无疑!

    这都五月底了,马上梅雨季节就要来临,他在这时候在没有任何阻挡物的河滩上种红薯,要么他就是肯定今年的梅雨季节一下雨,要么他就是疯了!

    去年梅雨季节不下雨,今年难道还不下雨?他就这么敢赌?

    原本和平大队和建设大队在河滩上种红薯,都战战兢兢,既期盼下雨,又害怕连绵不断的下雨。

    现在许主任这么搞,连带着和平大队和建设大队的生产大队长们都豁出去了:“种就种!他许金虎都敢干,我们凭什么不敢?”

    “不种是死,种了还有机会能活!种!”

    受许金虎影响,原本还只敢在距离自家村子较近的河滩上种红薯的两个大队,也跟疯了一样,往下面稍微湿润些的河床上种植了。

    村里老人都喊:“疯了,疯了!这要下雨,就全完了啊!”

    一边喊,一边老泪纵横的跟着种。

    蒲河口靠近邻市的那边的大队,看到许大队长在河滩上种的红薯大豆后,想着山脚下的地都已经干裂的什么都种不出来了,没法子,为了活命,只好也来河滩上种红薯,能种一点是一点,种完了,就挖小水沟引竹子河的河水灌溉。

    整个六月份到七月份,都是大河以南的这几个生产大队最难熬的时候,他们既期待老天爷赶紧下雨,又害怕老天爷真的下雨。

    就这么一直煎熬着,熬过了这个梅雨季节,整个梅雨季节,一滴雨没有下。

    大家又是庆幸,又是忧虑、害怕,各种情绪交织着。

    “再不下雨,可怎么搞啊!”有人看着老天焦虑着。

    *

    七月份一过,临河大队的双抢也来了。

    临河大队的稻子都还没收割呢,周书记和孙主任他们就待着民兵小队,端着木~~~仓来了,为的就是保护临河大队的河滩上,即将要收成的稻子。

    周边的人都在盯着临河大队的稻子。

    隔壁的石涧大队,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偷稻子了,晚上带着镰刀过来,割了就跑。

    抓不住,也止不住。

    也不知道多少人在等着临河大队的稻子收割,到时候晚上去稻场上去偷稻子。

    实在不行,就去抢!

    没想到,还不等他们来抢,周书记他们就端着木仓来了。

    没办法,上面太缺粮了。

    这是全国范围的大~~灾~~~害,大~~~饥~~~荒,全省也就是水系比较发达的南边稍稍好一点,别的地方已经一粒粮食都种不出来。

    五月份过来收麦子的时候,他们就盯上临河大队河滩的稻子了。

    要说他们把稻子收走,临河大队的人吃什么?

    他们当然不会完全收走,临河大队的人靠着河,总归饿不死,可外面真的是饿死人了!

    可临河大队的人,不管外面饿不饿死人,他们只知道,他们辛苦种出来的粮食,又要被‘征调’走了。

    这让眼看着就要丰收的临河大队的村民很绝望。

    可绝望也没办法,还是要收,还是要任劳任怨的给山脚下的红薯藤浇水,因为浇了水,红薯长出来,哪怕上面征调,他们多少也能留下一点,要是不浇水,那就一点都留不下。

    已经有很多大队,跟临河大队学,在河滩上种红薯了,现在放眼望去,过去荷花飘香的河滩上,如今全是红薯地。

    往年双抢都要抢着割稻,生怕稻谷晒在稻场上,下雨了,稻谷发芽。

    今年双抢不用担心下雨了,老天爷根本不会下雨!

    周书记和孙主任他们早早就带着都等不及,稻子稍稍晒的差不多了,就一麻袋一麻袋的用船装走。

    这还亏的许明月提的挖的大河沟,水是引来的,船也引来了。

    别的地方都行不了船了,许家村大河沟刚好可以,就在许家村打谷场的边上,多方便。

    好在孙主任知道许主任的脾气,没收的太狠,给临河大队留下了一些饿不死人的量,其余全部拉走了。

    一千多亩地,三十多万斤的粮食,留给临河大队的,真的只有堪堪只够临河大队的人饿不死的量。

    每天往山脚下推水灌溉,已经够累的了,双抢结束,河滩上的地还不能歇着,他们也不能歇着,还要趁着时间还来得及,赶紧在河滩上种上秋红薯。

    水稻这时候的亩产才三百多斤,红薯亩产千斤,套种上豆子、花生,去年跟着许主任,他们已经学精了,豆子、花生的产量不报上去。

    对于临河大队粮食一次又一次被征调走的大队书记也很愧疚,他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党,唯独对不起临河大队的村民,所以对于新种下的大豆和花生,哪怕外面再困难,上面再缺粮,他也说不出,要把大豆、花生的产量也报上去的决定了。

    之前把省老大们点名批评解散大食堂,让他们省重建公共大食堂,还没等临河大队再建呢,年底的时候,开始全国性的全面解散。

    公共食堂的时代终于全面结束。

    新的一年,自然灾害依然没有结束。

    到旱灾的第三年,还不下雨,哪怕是一贯顽强的临河大队的人,也绝望了。

    竹子河都被晒干了,除了河中心的位置还有水,别的地方都干死完了。

    许家村的大河沟,从原本的五百米,挖到一千米,再挖到深入大河的两千米。

    河水退到哪儿,他们的红薯就种到哪儿,临河大队的山脚下的地,已经完全没办法种了,水沟里也没什么水了。

    许明月门前屋后种的荆棘丛,荆棘藤,也都死光了。

    好在红薯是个神奇的农作物,它不光红薯能吃,红薯藤也能吃,在红薯还未成熟的时候,几个大队的人,就靠那点红薯藤和莲藕干熬着,只保持着不死的地步,多的那是一点没有。

    其间许明月又去过和平大队一次,原本壮实的奶奶,已经瘦的脸颊都凹进去了,但好在,由于跟着蒲河口的许主任在河滩上种了红薯和大豆,奶奶一家好歹还活着,没有饿死。

    许明月怕有万一,悄悄往奶奶家投送过两次粮食,一次是一袋子红薯,一次一袋子大豆花生混合杂粮,光靠这点粮食,吃饱是不可能,只能勉强维持着不饿死罢了。

    其间,她还乔装去了趟外婆家。

    往外婆家的那条路,更是干的惨烈。

    好多饿死的人。

    大约是听说了竹子河有莲藕,听说了临河大队还有粮食吃,许许多多大山里的人,都走出来,走到竹子河,走到临河大队讨饭吃。

    他们很多的女儿,都是嫁到外面的临河大队、和平大队、建设大队,很多沾了亲带了故的,他们抱着快要饿死的孩子求上门,有时候只要一碗米汤,可能就能救活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