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府皇帝改造指南: 23-3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地府皇帝改造指南》 23-30(第8/20页)


    自然, 这样诡异奇特的氛围也有它的好处。至少穆祺深觉场面辣眼, 就从来不到隔间附近晃荡。只要将隔间的木门一锁,这就是个绝对安全的密室, 很方便谈一些私密的事情。

    譬如现在, 刘彻刘先生对着镜子仔细描了描眉毛, 就冷不丁的开口了:

    “我们的东道主非常聪明啊。”

    卫青正在调整自己的眼影,闻言不觉一愣:

    “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你还看不出来么?”刘彻悠悠道:“你以为我们的东道主为什么要突然开口, 非得推广那所谓的造纸业、印刷业?”

    “……臣愚钝。”

    “无需过谦。”刘先生道:“这计划其实颇为巧妙,但说穿也一钱不值。为什么要推广造纸业印刷业?因为造纸业和印刷业对竹简对帛书的优势太大了;一旦纸张流传开, 没有人会拒绝这样廉价轻巧又方便的材料。到了那个时候,谁掌握了纸张,谁就掌握了纸张上的内容;谁掌握了纸张上的内容,谁就掌握了天下人的舌头和大脑。哼,未雨绸缪,他倒真预备得妥妥当当。”

    “靠所谓‘先进技术’控制舆论,也算是这位穆先生过往执行任务的老手段了。”

    的确是老手段了。可是招不在新,管用就行;从小小的不起眼的纸张出发,潜移默化控制舆论,这样日拱一卒的温吞手段,很难激起警惕,当然也就很难防范。刘先生——就连刘先生,要不是在地府苦熬时曾经遭遇过先前任务中同一策略的受害者(似乎叫什么“真君”来着?),其实也很难立刻反应过来。

    一念及此,刘先生轻哼出声,心想自己地府多年磨砺,也不是区区一点诡计就能轻易摆布;双方彼此斗法,他也未必就怕了什么“现代人”。

    当然,这样深厚复杂的经历,一般人就很难能切身感受了。刘先生透过镜子端详,看到身后两位大将军茫然而诧异的脸。

    “……那么。”拈着眉笔的冠军侯打破了寂静:“陛下打算否决穆先生的建议?”

    “当然不行。”刘先生道:“另一个‘我’已经同意了,两票对一票,我没有优势;就算强力否决,他也不是不能在私下干——再说,我又不是没有办法制服穆祺,干嘛和他直接翻脸?”

    霍去病:??

    冠军侯没有答话。说实话,穿越以来陛下与穆先生几次交锋,双方都是各有胜负,谁也不能稳占优势。皇帝这么轻描淡写,俨然胜券在握,实在很难让人升起信心。

    “无需紧张。”刘先生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我自有主张……穆祺一人不能两用,又要管造纸印刷,又要管什么‘燃烧剂’,想必会忙不过来吧?如果他叫你们去帮忙,你们就答应好了,无需顾虑。”

    “至于其他的,我会亲自出手。”

    元朔四年的晚夏,逐渐康复的皇帝给了朝堂一点小小的皇权震撼。

    在循例宣布身体好转,重新视朝之后,天子颁布了几道加急的诏令。

    首先是对近日幸进方士的处置;虽尔相间不过数次,所知更是寥寥,但皇帝陛下仍然直接下旨,以“直言敢谏”、“匡正朝政”为由,赐给了方士们入值禁中,参预政务的权限,又以调治甚有成效的功劳,命穆姓方士暂掌少府,全权管理关中的皇家田地庄园,及诸多矿山盐井。

    参预机务、暂掌少府!这不是一步登天,直接迈入了九卿的段位吗?!

    这样的擢升实在是太迅速、太猛烈、太超乎常理,也太逾越规矩了,以至于当了几年盖章机器的木雕丞相薛泽都不能忍耐,居然破例上书向皇帝表示抗议,甚至动用丞相的权限,将方士的赏赐强行扣押了大半。

    你区区十天幸进,就想比上人家三代积累吗?天下岂能有如此不平之事!

    面对丞相等重臣的抗拒,皇帝的反应也非常迅速。他将丞相府的公文留中不发,然后让侍中给薛泽赐了拐杖。

    大汉自孝文皇帝以来的传统,是要在节庆时为有德望的长者赏赐几杖。但平白无故给重臣赐这种玩意儿,那基本就是在公开的阴阳怪气,暗指对方已经年老体弱、无力从政;建议他自己体面,赶紧告老滚蛋,不要阻碍新人进步。

    薛泽这种全靠资历混上来的老花瓶,当然禁不住如此下作的阴阳怪气,于是在三日之内光速上表乞骸骨,收拾行李立马离开长安,决定这辈子都不要和老刘家刻薄寡恩的尖酸皇帝打交道。而此消息一出,朝野上下更是一片哗然,大有错愕惊骇之感——寻常的官吏当然不知道汉匈大战在即,天子更换丞相、调整人事的一番苦心;以他们看来,这就是为了区区一个新晋佞幸,悍然痛打老臣的脸嘛!

    这成什么了?这成什么了?翻遍一部《春秋》细想一想,也只有当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才荒诞悖谬至此啊!

    可是,当年周幽王戏诸侯,好歹还是为了绝色的褒姒;如今皇帝悍然打脸老臣,难道就为了几个名不见经传,容貌似乎也不怎么出色的小小方士吗?

    知道你们老刘家一向荤素不忌,但这审美也太降级了好吧?!

    不过,这种对于老刘家祖传审美的腹诽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皇帝很快又放了大招。九月初,皇帝封御史大夫公孙弘为侯,拜丞相;赐中大夫董仲舒千金,再明白不过地展示出了对儒学弟子的偏重与厚爱;儒学之兴,似乎已经是蔚然大观,将成风潮。

    斯文将兴,君子欣然;可欣然的君子们还没有快乐多久,天子却又将穆姓方士的上书明发了下来,让诸儒生博士共同浏览,“畅所欲言”。

    自然,为了体面起见,发下来的奏章已经删去了大量刺激猛料,攻击性大大减弱,远不是当初单杀皇帝的模样;但是。仅仅是剩下的那一点猛料,也已经能将风头上的儒生刺激得气血上头,近乎破防——

    没错,这份奏章批的是董仲舒董大夫的什么“天象论”。但实际上懂的人都懂,这套天象预示吉凶的论调不是董大夫一人的发明,而是关中几乎所有儒生的集体智慧,名宿大儒的共识。现在方士大言炎炎,公然诋毁,那打的何止是董生的屁股,更是所有大儒的脸!平常的时候打脸也就罢了,偏偏在儒学向上进步的紧要关头跳出来打脸,那不是要蓄意挡他们晋升之路,又是什么?

    虽然有些僭越,虽然不太恰当,但对于此时此刻的儒生来说,三纲五常就是天,先贤之论就是天;方士胆敢如此诽谤,那当然是——

    欺天了!!!

    于公,这是玷污圣人之学,侮辱共同的理念;于私,这是讥讽儒生胡编乱造,在紧要关头破坏仕途;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于朝市,不返兵而斗”——XX的,必须和犬养的穆姓方士拼了!

    ——总之,儒生们勃然大怒,决计不能容忍这样大逆不道的举止。他们在董仲舒的住所召集了会议,彼此传阅这万恶的奏疏,打算严厉驳斥,群起围攻;将这种佞幸小人的脸皮扒个干干净净,扔在地上猛踩几脚,起码也要将他赶出京城而后快。

    然后呢?然后他们就有些卡住了。

    作为整个大汉朝廷的嘴炮担当,横扫百家而无敌手的高手高高手,儒生们对这种外路方士一向是相当轻视的;他们早先走马观花,一扫而过,觉得此类佞幸小人一定是大言欺世、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