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走向康庄大道[九零]: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我们走向康庄大道[九零]》 110-120(第2/22页)

笑没说话。

    村里人还有事情要做,搞完祭祀活动就往回撤,留下来的游客们紧跟着去跪拜土地公。有人嫌弃地上脏,把丢掉的蒲团拿过来,跪在上面,朝着石头堆,朝着土地庙,三叩首,三炷香,一波t接着一波……姜崖静静看过去。

    梁有仙好不容易逮住姜崖,拉着他不让他走。三月份梁家洼村要搞桃花节,他已经给村里人都说了,这次一定尽心尽力,该出钱出钱,该出力出力。姜崖说梁家洼村的桃花节可是乡里今年的重头戏,乡政府一定全力支持,但具体唱戏的是梁家洼人,节庆活动的组织流程要搞好,各种突发情况要预估好等等……

    就在这时,有人高呼起来,“这是什么?”

    “哎呀,我找到大奖了!”

    “五十两银子!!!”

    所有人都冲过去,不敢相信,找了十来天的大奖竟然出现在这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土地庙。

    只见那人小心翼翼地从石头堆里扣出一个沉甸甸的银白色物件来,底部赫然刻着“竹坑乡”三个字。

    “哎呦我去,谁这么精,把银子塞在石头里,这谁能发现?!!”

    “要是不仔细看,还真发现不了!”

    发现那人高兴地手舞足蹈,他跑到姜崖面前说,“真是我的了?!!五十两啊!”

    姜崖笑着点头,“大家伙都看着呢!谁也抢不去。”

    五十两银子,等于3250块钱,等于一个工人十个月的工资,这可是笔谁都想要的巨款。

    宋香巧和梁有仙面面相觑,他们两个村这么多人,这几天天天在土地庙这里竞演,抢人,这堆石头就在眼皮子底子,但他们谁也没有发现。

    刚才两个村的人也都黑压压跑过来给土地公上香上贡品,竟然也没人发现?

    眼睛咋都这么瞎啊? !

    竟然真被一个外乡游客给找到了。

    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王学海赶紧从包里掏出事先准备好的红绸带和大红花挂这个人身上,“恭喜恭喜啊!按照规定咱们大奖获得者可得在乡里转一圈,让大家伙都沾沾喜气!”

    这人已经高兴得找不到北了,怕是王学海现在说什么他都能答应。

    于是乎,这人坐上从金竹村开来的拖拉机,身缠红绸带,胸带大红花,双手高高举起那五十两银子,身后锣鼓喧天,唢呐炸街,就这么绕过山路,往乡上直冲……

    喧闹了十来天的宝藏大奖终于被找到,大家伙渴求的幻想的悬着的心终于死了。

    徒留两村的人站在土地庙前,沉默不语。好半天宋香巧才感叹一句,“这姜崖,也不知道长了多少个心眼子。”

    梁有仙难得同意她的说法,“你们说说,谁能想到他竟然把这么大一块银子塞到石头堆里……”关键石头堆几乎每个石头都圆乎乎的一模一样,要不是方才那个人火眼金睛还真是容易被蒙骗过去。

    “他也不怕半夜哪个猫啊狗的谁来一脚踢倒石头堆,银子滚不见了。”

    此时此刻,坐在拖拉机上,陪着幸运大奖得主的姜崖深深打了个哈欠……车斗这么颠,锣鼓那么吵,他竟然歪着脑袋睡着了。

    第112章

    截止至大年初十, 前往竹坑乡游玩的人近万人,其中□□洞景区接待量最大,明清一条街虽然并未正式建成开放, 但它本身就是一条开放式古街, 老酒厂、商会会馆古建筑群等全部对外开放,银窖以及地道遗址也属罕见, 游客也可来看个新鲜,再加上乡政府搞的“逛大集、看大戏、游街寻宝”等各项活动,也吸引了超过预估的游客量。就连位置稍偏僻的梁家洼村也接待了不少游客。

    随着寻宝活动大奖的发现,再加上很多人要销假上班,过年这波游客量初十后陡然跌落,热闹了十来天的古街在薄雾冷风中终于又有了些萧瑟之意。

    然而不用“萧瑟”几天,正月十五这天的丹江烟花节则将再次把竹坑乡拽到世人面前。

    要知道,举办烟花节成本可不低。如果持续时间太短, 大家伙看得不尽兴,组织方不仅落不到好处,还会被骂。要是持续时间太长,成本又太高,伤了根基, 怕是以后这个节日没办法持续。

    至于钱从哪里来,乡政府在年前好几个月就开始想办法。 □□洞景区才刚开业大半年,离盈利还远着呢,担着银行贷款,更多的利润被释放在了捆绑在□□洞景区的村民身上,自然不能从里抽调资金。至于古街开发有部门文物部门的维修资金,还有国开行的低息贷款,这些只能专款专用,不能挪用到烟花节上,思来想去,只能继续秉持“没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上”的原则,请各村主动报名,竞选烟花节的冠名权。

    另外,竹坑乡人本来就有过年在丹江放烟花的习俗,平时各村家里条件不错的,都会买烟花来放。只不过他们放的烟花大多都是只能喷射两三米高的冷光烟花,或者本地称作“地出溜”的小烟花,或者那种可以冲天上响一下的“毛老鼠”,这些纯属自己放着玩。

    乡政府这次请大家另类“集资”,可多可少,但凡交钱的都可以享受前排就坐的待遇,而且大家伙把钱集中起来也可以买高空□□,比自己买的那种窜天猴有意思多了,看得更爽,玩得更刺激。

    为了“积攒”更多烟花资金,姜崖年前带着王学海去县城找了好几家企业,请他们多少赞助一点,到时候在每一颗大烟花绽放时可以用广播念出企业名字,做个宣传,也表达感谢。

    除了疏通来钱困境外,姜崖还专门去了一趟隔壁县的花炮厂。这家花炮厂原来是国有的,前两年刚被一个姓王的老板给承包了,转为私营。姜崖跟这人谈到想以最低的成本搞定这次烟花表演,还说要是合作愉快的话,以后每年丹江正月十五的烟花表演都用他家的货。

    结果这个老板牛气哄哄,压根不愿意降价,说自己压根不愁没生意。这几年市里经济条件不错的县,每年都在会在县城举办大型烟花表演,王老板作为长期供应商,确实不怎么愁市场。姜崖介绍自己是西河县的,王老板就不怎么感兴趣了,又提到竹坑乡,这个王老板就更没兴趣了。他长长哦了一声,那腔调里就差写四个字“嫌贫爱富”。

    姜崖见状,也不再费口舌,当即带着王学海去了一趟湖南浏阳。这个花炮之乡年前三个月到处都是前来购货的经销商,车水马龙把镇的主街都占满了。姜崖当然不能去找那些大厂,他在镇里转悠了两天,凭借着他这张看起来十分友善的脸,打听到一个叫“连胜”的花炮厂。这家厂子成立于八十年代,厂长于兴思性格是出了名的固执较真。

    其他同行多有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行为,比如十万响的鞭炮只响十几秒,药筒里掺杂几根空的,该五颜六色的烟花却只有几缕淡淡的色彩等。

    但凡从连胜花炮厂出去的烟花炮竹,随便检查随便挑刺,可以说他样式老土,但一定挑不出质量上的差池。然而追求好品质的代价就是价格打不过那些偷工减料的厂子,连胜花炮厂这几年效益一般,勉强够混个温饱。

    姜崖登门拜访,于厂长听说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来自竹坑乡,非常感慨地提起解放前他父亲走南闯北贩卖花炮,经过汉口,顺汉江而上最北就到过竹坑乡码头村。那些运往更远处的花炮在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