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140-143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140-143(第3/5页)

只有英国公站出来驳回。

    李敬业点头:“是,正因如此,祖父还让姜侍郎待我要格外严苛些呢。”以至于吏部不定时往兵部抽考勤那是专抽他啊!

    “我见姜侍郎也比旁人多些,每次见到她,都觉得她那双眼睛,认真看人时,好像能把人看穿看透一样。”他摊摊手:“反正我是挺怕她的。”

    “小裴。”

    裴炎的思绪被打断,立时起身应声:“姜侍郎。”

    然后对上一双眼睛,如幽谷深泉。

    果然如李敬业所说,让人不由就是心里一紧,想要避开目光。

    但好在,姜侍郎并未一直凝视他,只是如常道:“我俱已押字印章,可发往长安尚书省了。”

    裴炎应了是,速速抱走公文。

    **

    黔州。

    李治在黔州待了几日,每天上午会去看舅舅,那时候长孙无忌的精神会好一些。

    李治也已经问过随行的尚药局奉御,知舅舅是沉疴难起,心中总有种孤茫茫的难过。

    而除了他来的第一日,长孙无忌问过‘皇帝出京,朝堂如何’后,之后几天,舅甥两人再未谈起朝事。

    长孙无忌絮絮反复说起的,都是先帝和文德皇后年轻时候的旧事。

    李治就坐在圈椅上,在浓重苦涩的药气中,听舅父讲起父母。

    这日晨起,李治按照以往时辰来到屋中,却见舅舅还未醒。他心下一跳,慢慢走到榻前。

    走近到能听见呼吸声,李治才放心。

    他走到书桌旁,见上面有写了字的纸页,就拿到窗口去,对着晨光看。

    舅舅的字迹他当然是很熟悉的,只是应当是病中无力,这纸页上的字显得很绵而松散。

    纸页上写的是:“时荏苒而不留,将迁灵以大行。”[1]

    “陛下。”

    李治闻声转头,就见舅舅已经醒了,正望着他。

    两人隔着屋舍相望,其实都看不太清对方的面容神情——李治是因为风疾的缘故,昏暗中视物有些艰难,而长孙无忌则是病得重了,双目再难看清。

    长孙无忌忽然开口道:“陛下,臣有一事请求。”

    李治放下手里纸页,走近床榻。

    长孙无忌很怕皇帝不答应,语气是前所未有的低微与恳求:“臣求陛下恩典,许臣陪葬于昭陵。”

    昭陵安葬着他追随一世的帝王,他同父同母的妹妹。

    他这一世,有功有过,待地下相会,不知他们会怪罪他还是会一笑无言。

    但终究还是想要相会的。

    李治闻言,只觉吞下了一整串那日吃到的绿葡萄,满心都是酸涩,只是太过酸涩反而没有了泪。

    他以帝王身应道:“朕准赵国公陪葬于昭陵。依山为墓。”

    陪葬昭陵的功臣密戚不少,规格与远近自然也各有不同。离得最近的便是依山为墓。

    长孙无忌闻言,神色大安,于榻上行礼谢恩。

    李治走到榻前扶起:“舅舅要不要随我回京养病?”

    长孙无忌摇头:“年少时随先帝东征西讨,彼时便觉得,死在何处都是一样的。”

    沉默片刻,长孙无忌终是开口道:“倒是陛下,该回朝堂中去了。”

    李治颔首:是啊,他该返程了。

    临行前,李承乾拿出了两坛葡萄酒送给弟弟:“这是之前舅舅种的葡萄酿的酒,你带回去。”

    李治离开前,于马上回望幽静山谷。

    黔州万岭谷如世外桃源,但皇帝坐拥天下,却是最不能躲在桃源里的人。

    **

    龙朔元年九月,圣驾自黔州返回洛阳。

    十一月,圣驾自洛阳返长安。

    而圣驾刚返回长安,宫中便有喜讯传出,皇后有孕。

    *

    姜沃来到紫宸宫时,严承财将她引到后殿,而非偏殿。

    媚娘正倚在床上,手里拿了一卷书在看。

    见她进门,媚娘摆摆手,严承财忙退下掩门。

    姜沃坐在床边,关切问道:“奉御诊过了?姐姐无事吧。”到底是从洛阳回长安,路上总不比在宫中。连姜沃这个没事的人,连着坐几日的车,都觉得浑身僵硬,何况是有孕之人。

    媚娘摇头:“无事,歇两天就好了。”

    两人相视,俱明白对方所想,还是媚娘先道:“这个孩子,来的又巧又不巧。”

    姜沃替媚娘整了整被角,笑道:“是啊。”

    不巧的是,皇后刚回长安就有身孕,有的朝臣估计心思更活:皇后这种情况正该好好养着啊,还管什么朝政?太子都已经能监国了,正好借着这次皇后有孕需安养,名正言顺让皇后那听掌‘百司奏事’的权柄挪到太子手里。

    巧的是……皇帝刚刚调整了对太子的教育方针,正看着东宫教导太子的朝臣们不顺眼呢,这会子要是有直接撞上来的,必然得上皇帝的黑名单。

    果然,年前便有朝臣先试探着上奏疏,称赞‘太子监国诸事皆善,颇能听断。’

    皇帝见此奏,嘉赏太子绫帛古物,东宫属臣也各按阶有赏。

    然而朝臣们等啊等,皇帝赏赐完毕后,却没有下文了。

    便有朝臣继续上奏:“中宫凤体安康为要,请太子暂于东宫听诸司奏事,辅政于陛下。”

    此奏疏皇帝未准。

    然诏许太子入朝,听讼朝事。

    朝臣们一时倒是有些摸不透陛下的意思了。

    *

    龙朔二年,正月。

    黔州传来丧报:赵国公长孙无忌于龙朔元年腊月十六病逝黔州。因风雪阻隔,丧报耽搁了月余才送入京中。

    皇帝下旨赵国公追赠太尉官职,陪葬昭陵。

    并罢朝日以哀。

    *

    姜沃有时觉得,真正让一个人改变的,不一定是时间,而是人这一生中,一件件无法挽回的人和事。

    黔州之行后,她敏锐地察觉到皇帝又变了一点。

    皇帝身上原本会在特定人跟前,偶然流露出来的年少心性,几乎彻底淡去不见。

    龙朔二年二月。

    皇帝忽然下旨,大改前朝后宫官制。

    改动之大,完全令朝臣们目瞪口呆。

    *

    吏部尚书院中。

    因只有王神玉、姜沃和裴行俭人在,王尚书就放纵自己流露出痛苦面具:这大改官制真是飞来横祸,吏部工作量也太大了。

    二月,皇帝忽下旨改京都各司及百官名:从此尚书省改名为中台,门下省为东台,中书省为西台;左右仆射改名为左右匡政,侍中改为左相,中书令为右相……[2]

    还不只是省,其余六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