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100-110(第6/27页)

命。

    李义府甚至觉得自己明儿不是带着奏疏上殿,而是提着头上殿啊!

    于是他反复把自己的奏疏背的滚瓜烂熟,生怕明日在百官之前说不顺当。

    太尉一脉他从来没进去过圈子,这一次的机会,他一定要抓住,要成为皇帝的心腹!

    *

    冬日。

    太阳已然西斜,近黄昏时分。

    姜沃走进院中时,就见媚娘正在窗下看书。

    恍惚如昔年。

    直到立政殿内独有的香气拂面,姜沃才回神。

    媚娘将早就备好的糖姜水递给她:“今日又冻了大半日?”

    姜沃接过来捧着,边喝边点头:随侍祭礼颇为辛苦,不但要立在外头冻着,还要庄重无错,站完后,她觉得人都是麻的——

    众人都一样,刚结束祭礼后,姜沃看到好几个走路同手同脚的同僚。

    祭祀礼毕后,皇帝于甘露殿宴群臣,姜沃悄然告假,来到立政殿寻媚娘。

    喝过一盏浓姜水,两人才坐在窗下说话。

    西斜的日光,在媚娘的眉眼边晕开半面金色。

    姜沃换了一杯清茶捧着:“姐姐,明日又是大朝会了。”她顿了顿:“我的奏疏写好了。”

    媚娘眼底有着如阳般灿亮的笑意:“好。”

    她将手边搁下的书拿起来,是一本《孟子》。

    “近来心中难免不够静,就翻过去读读少时便熟记的书。”

    “果然圣人之言,读千遍亦有千悟。”

    身在不同的处境,不同的节点,再看一样的话语,感慨天差地别。

    曾经她坐在掖庭中,日复一日望着同样的树。

    如今,她却已经走到了这里。

    媚娘将书递过来,与姜沃一起看,口中道:“方才我正看到这一句——”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1]

    *

    大朝会。

    宰相与六部尚书先回禀朝政要务。

    最后一个站出来回春耕事的,是皇帝新升的‘同中书省门下三品’宰辅杜正伦。

    这位曾经是先帝年间废太子李承乾的东宫属臣,后因此事被贬出京。皇帝登基后又把他捞回来了——魏征魏相曾经举荐过此人,甚至还道此人‘才能古今难匹’。

    只是前几年,他虽调任回京,依旧因出身旧事,难为太尉一脉相容。

    如今他与许敬宗能拜相,也可见皇帝已然开始掌朝纲了。

    待宰辅们将事回毕,朝上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接下来,便是其余朝臣有事出列回禀,无事可退朝的时间了。

    李义府觉得自己的心脏都要跳出来了。

    他捏着笏板的手全是汗。

    就在他要走出来的时候,只见前方一个朱袍身影已然飘然出列。

    如一片红色的云霞。

    姜沃没有什么紧张,她与媚娘等这一日已经等了太久,以至于她开口时,语气平静的,像是已经说过了千百遍。

    “陛下,臣有事奏。”

    她将笏板持于身前。

    “君后取则,以御家邦。后德匹之,方熙内治。”

    “譬如太任佐姬周之盛。”

    “天子与后,如天地惠养万物。”

    “如今天下无后,四海不可安。”

    “臣伏请陛下立武宸妃为后!”

    朝堂之上,一时静的惊人。

    无数各异的目光,尽数汇聚在姜沃身上。

    她神色依旧如往常。

    会有攻讦吗?会有谩骂吗?这个世界的史书之上,又会如何记载这一回请立?

    这都是后来事了。

    此刻,姜沃只想为她的君王,上一道奏疏。

    *

    甭管朝堂上其余人是什么心思,李义府拿着笏板,只觉得脑子嗡嗡的。

    心里只剩下一个绝望的想法:她,她说的都是我的功劳啊!

    *

    皇帝道:“武宸妃素有令德,朕欲立为后。”

    “陛下!此事不可!”

    皇帝话音方落,前面宰辅中有人出列反对。

    来济出列跪谏:“陛下,立后需择礼教名家!妃嫔既为妾,又如何能为后。”

    “皇后需母仪天下,请陛下令择名门之女立之。”

    “以婢为后,将使皇统亡绝,社稷倾沦。”[2]

    姜沃看到来济,就想起曾经立宸妃时,来相说了一句:如此帝王称号,赐予嫔妃,实乃不通——难道嫔妃还能做皇帝不成?

    其实还挺想来相长寿,能见那一日的。

    来济的极谏,皇帝也认真听完了。

    在听完‘皇统亡绝,社稷倾沦’后,皇帝冷然而笑——

    简直是荒唐到可笑!与他同心同力,且无母族父兄相助的妃嫔做了皇后,会让社稷倾覆,倒是世家名门之女,才能保他的江山社稷。

    这是欺他糊涂,还是朝臣们以‘忠心’自欺欺人?

    皇帝已经不欲多说。

    这原不是讲通道理的事情。

    每个人都站在各自的立场上来开口,从来是权柄之争而非口舌对错。

    于是皇帝当庭下旨。

    来济与韩瑗一般,也没有什么先帝旧臣的金钟罩护体。

    皇帝直接贬来济至燕然都护府,任兵曹参军务。

    随后根本不待其余朝臣再纷纷附和来济‘另择名门之女为后’的谏言,而是直接退朝:“诸卿若再有此等‘社稷倾颓’之谏,便到立政殿去谏,朕静候!”

    皇帝拂袖而去,诸多想趁着来济打头阵,当庭站出来的附议的朝臣,统统傻眼:当着满朝文武‘秉公直谏’,跟私下鼓起勇气去立政殿请见,再与皇帝面对面,直接面谏皇帝,绝对是不同的!

    原想着浑水摸鱼法不责众(反正已经责了首),结果皇帝直接来了这一手,可怎么好!

    于是持反对意见的朝臣们,只好重整思路,准备私下再彼此通通信,联众往皇帝跟前去群谏。

    姜沃按序退朝时,依旧饱受不善目光的洗礼。

    颇有些被当作罪魁的待遇。

    她也无甚所谓。

    这些只敢、只想跟在人身后附议,见到来相被贬就畏惧不前,甚至不敢独自去立政殿谏帝,只想着拉帮结派再去的朝臣们——

    他们的不善,就只能停留在目光和口舌上了。

    姜沃自己,下朝后的第一件事倒是去查舆图。

    好奇皇帝这次又把人贬到哪个边疆去了,听起来像是北疆。

    陛下这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