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460-48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460-480(第20/27页)

的实力,一方面又猜忌防范南归之人,对他们不遗余力的限制打压,加剧了南宋内部的矛盾和分裂。”

    颜真卿想起自己未来的遭遇,不由得暗叹:“如此朝廷,令人心寒!”

    郭子仪:“有辛弃疾遭遇在前,北方沦陷区的人还愿回到南宋吗……”

    辛弃疾等南归之人,彻底成了没有家的人。

    【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辛弃疾任建康通判,此时的他南归已经有七个年头,而他向往的抗金救国事业,却毫无进展,还遭到朝中主和派的打压。】

    【一次,他登上建康赏心亭,凭吊古人的遗迹,却显得愁闷无穷。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当年虎踞龙蟠的帝王之都今在何处?他满目所见只剩下千古兴亡的遗迹。“虎踞龙蹯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辛弃疾:“……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

    谢安沉吟:“即便是当年功业显赫的谢安,晚年也被迫在东山闲居,建功扬名的希望都寄托在儿辈身上,漫长的白日只能消磨在棋局之中……”

    【在建康赏心亭,辛弃疾还写下一篇千古名篇:“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孟郊:“遥岑出寸碧,远目增双明。”

    韩愈:“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李商隐:“此人的词也化用了很多典故。”他很喜欢。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杜甫:“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却闲置身旁,只能用来赏玩,无用武之地!空有一身才华,却得不到重用,这是失意之人都有的感觉,即便将栏杆拍遍也无济于事。

    西晋·刚刚被齐王征辟的张翰,见洛阳风起,时局动荡,不由得想要回到家乡,躲避时乱。他便以思念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为由,提出辞职。

    果然,齐王很快就兵败身死,张翰也因为提前躲避逃过一劫。

    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飞回旧地,更不必说他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了。然而他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的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一隅,他想要回到故乡,谈何容易。

    但辛弃疾不想做见机躲避的张翰,也不愿做只顾谋私利“求田问舍”的许汜,他愿迎难而上,搏击风云,收复山河,不然有何面目面对刘备的豪情与胸襟。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苏轼:“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刘义庆:“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辛弃疾有心杀贼,却无法抗击敌人收复失地,有志难酬、报国无门、抑郁悲愤,却也只能虚度时光……

    李清照:“果然豪放慷慨,颇有一番苍凉悲愤之意!”

    ……

    【乾道元年(1165 年),辛弃疾越职上书《美芹十论》,论述金国的优势和弱点,为南宋出兵积极谋划。乾道四年(1169 年),他再次上书《九议》,明确提出恢复江山是 “为祖宗,为社稷,为生民”的事情,但均未得到采纳。】

    【辛弃疾只能充满无奈与悲愤的道:“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霍去病:“将一位纵横沙场的武将逼成了词中之龙,这是何等的遗憾……”

    第476章

    【尽管在政治上屡遭挫折,但辛弃疾从未放弃自己的理想。他在地方任职期间,积极整顿吏治,关心百姓疾苦,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为百姓创造了安定的生活环境。】

    【从乾道四年(1168年)年开始,辛弃疾先后担任过建康府通判、滁州知州、江西提刑等职,在平定了赖文政领导的茶商军起义之后,又知江陵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成为封疆大吏,后历江西、湖南安抚使等职。】

    【公元1179年,辛弃疾已年过不惑,回到南宋也有十七年了,但他担任的官职却都是一些管理钱粮的转运使,与他想要的征战沙场差距太大,不由得失望不已。】

    【他心里明白,朝中主和派势大,是不可能让自己这样的主战派掌权的,他愈发失望,发出了“闲愁最苦”的感慨!】

    陈皇后:“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李清照:“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苏轼:“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

    【频繁的调动和升迁并不是辛弃疾想要的,他最渴望的还是驰骋沙场,收复失地。但豪迈倔强的性格与对北伐的执着让辛弃疾很难在南宋的官场立足。】

    【不过,辛弃疾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他是一个各方面都精通的全才——朝廷不支持北伐,他就自行准备。没有粮饷,他就在地方实行大刀阔斧的整顿,主持救荒、兴修水利,积攒钱粮,自筹军费。没有军队,他便创设了“飞虎军”,以一己之力打造了一支强军。】

    【最后,这样文武双全的辛弃疾却因为触犯了一些权贵的利益,被朝臣弹劾。以“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的罪名,罢免了所有的职位。】

    辛弃疾早就预料到了自己的结局:“生平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他早就知道,凭自己的性格定会遭到排挤,也早就做好了归隐的准备,确实是难免心中悲愤!

    刘彻替后人痛心:“这样一个文能治国,无能安邦的英才怎么就斗不过朝中那些魑魅魍魉啊!”

    朱元璋冷哼:“这样的南宋早就没救了!”

    ……

    【淳熙八年(1181 年),辛弃疾建好带湖新居,回到乡间,以稼轩居士自称,开始了隐居生活。此后二十年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间闲居,写诗自娱。】

    评论区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李清照:“没想到如此豪迈的大将也能写出如此婉约平和的诗词。”

    可是她却能从这平平淡淡的生活中读出他内心的悲凉……

    【闲居期间,眼看着朝廷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