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 1410-1420(第2/15页)
道!”桐桐将篮子递过去:“先紧着孩子吃吧!肠胃弱,别急着刨了红薯叫孩子吃。”
“好!”
“孩子吃土豆?”
桐桐看了几个人一眼,指了指鲁家门口的菜地:没看见吗?土豆都刨出来了,你说人家吃的啥?
几个人啥也没找到,悻悻的走了。
高迪松了一口气,她继续给美美喂蛋羹,这可是高价买来的。
她问孩子:“这个土豆好不好吃?”
“好吃!”
“美美今天在姥姥家吃啥了?”
“吃土豆了。”
“就吃土豆了吗?”
嗯!就吃土豆了。
“土豆哪来的?”
“姥爷种的!”
“姥爷种的吃完没?”
“没”
“完了!”
孩子从善如流:“吃完了。”
“那今天吃的哪里的土豆?”
“林奶奶给的。”
“为啥给你呀?”
“吃红薯,我肚肚疼,想吐!”
“对!姥爷种了红薯,可美美不能吃,林奶奶就给了她家种的土豆。”
嗯!吃林奶奶家的土豆。
看!就是这样,富足的时候,没人在乎多寡。谁多拿了,谁少拿了,没人计较!你不吃,他还硬塞给你,满世界都是好人。
现在呢?你不在外面跟大家一起吃,人家就怀疑你在家开小灶。
什么人情呀,什么交情呀,那是个嘛东西?
于是,自家吃饭就成了晚上八点以后,这个时候该关大门了,在家偷偷吃吧!早起七点以前吃,这个点也不用开大门,吃完在说。
白天嘛,还是端回来吃,但是大门一直开着,就是不避人的意思。
凡是水煮菜,她都会调料碗。她还大大方方的跟大家分享,这怎么调能好吃点。要是不想吃汤汤水水的,把菜捞出来,重新调味,这不是凉拌菜嘛!
可这样的日子也没过几天,再想大锅饭那就不能了。
因为农场自己的红薯该收获了,要是还按照大锅饭这么吃,那两口职工,带着四五个孩子,七八个孩子的那种人家,肯定占便宜。两个人干活,成十口子吃饭,凭啥?
像是桐桐和四爷,两个人干活,两个人吃饭!
像是金喜和小蝉,带一个孩子,孩子才一岁而已,能吃多少?
这不是吃亏了嘛!像是这样的人家很多,那大家都不乐意!
要求按照劳力来分红薯,孩子多的人家你们自己想办法去,反正别想叫大家给你们养孩子。
于是,在广场上,全体职工大队上,桐桐坐在上面,看见两拨人各持己见,然后大打出手。
她拍了拍话筒:“我数到三,谁要还不住手,就得背处分了!再重申一遍,我数到三,谁要还不住手,就严肃处理。”
下面的嗡嗡声继续,桐桐面无表情:“————二——”
’三‘没出口,下面一片肃静!
紧跟着,一个女职工哭喊了一声:“林大姐——我家九个孩子——咋养?咋养!”
第1412章 世俗烟火(81)一更
怎么养?
不管不现实!可管吧,又该怎么管?得兼顾大众的利益,又得杜绝出现真养不了的事件。
桐桐看褚卫东,将话筒给移了过去:这件事只能当家的人来说。
这事是开会商量过的,砸了大锅之后,后续该怎么办。
褚卫东说:“稍安勿躁!稍安勿躁!今年这情况,大家也都看见了。咱们也是辛苦一年,情况咱们也都心知肚明。最近,咱们领导班子也是跑了很多单位,结果听到最多的一句顺口溜就是——高粱站了岗,玉米上了吊,棉花吊了孝,豆子放了炮’,没法子,到处都一样,庄稼没收。
河滩公社那边有一个生产队,队长说,他们今年本来打算亩产六十万斤。结果社员说,六十万斤哪成呀?不到八十万这都不过关。可现在呢?别说六十万、八十万了?就是六斤、八斤也没有收回来。”
下面安安静静,没人说话。
事实上,之前农场开会的时候,下面的职工也喊着,人家种地都能几万斤,十几万斤,几十万斤的产量,咱们还是国家农场,怎么不得亩产百万斤!
但是鲁正儒在会议上拍了桌子,他以专家的身份说,盐碱地是种不出这种产量的。压下去了这股子风,然后做检讨,说作为水利方面的专家,没有达到治理盐碱地,使其达到高产,是他的责任。
而今,褚卫东在说这个,不点名,但又何尝不是给鲁正儒正名。喊着高产的,产的粮食都交公了。咱喊着没粮食,产了都要做饲料的,所以,咱自己产的都留下来了。这属于商品粮指标之外的额外粮食。
褚卫东又说:“当然了,之前都提议,想要全红薯面喂猪,批评林大姐的声浪高涨”
年轻人鸟悄了,不敢说话。事实上,他们就是认为纯红薯面喂更好!
褚卫东把桌子拍的‘啪啪啪’的响:“喂得好产奶多,这是傻子都知道的道理。要不然坐月子为啥要叫产妇多吃些好的?你们都知道的道理,林大姐不知道?不过是当着家管着事,该咋说?你们谁家过日子,是今儿吃了就不想明儿的事了?谁家过日子不是筹划着,就怕有个意外的?”
没有人再敢说话,静静的听着。
“现在的商品粮标准是每人每月十四斤粮,但是呢?粮食供应不足,那就只能‘瓜菜代’。大家也有所耳闻,现在大部分单位领到的都是红薯藤和苞米杆。咱们也一样,这些都是不能浪费的。之前林大姐在会议上也表态了,控制养殖数量,尽量做到不增加牲口数量,尽可能让渡牲口的口粮给大家救急”
但是说来说去,也没说该咋分地里即将收获的红薯。
“宗旨是,拿出其中的七成,分给劳力!家里有几个职工,就能领到多少几份劳力粮食!剩下的三成,按照人口总数,再分配,原则上来说只包括职工的未成年子女和年迈丧失劳动力的父母,每个人都有一份。”
这边话音刚落,就有人嚷道:“那饲养场库房里那么些红薯面,分不分?是不是还按照这个标准分?”
桐桐一把拉过话筒:“那是保底的救命粮!今年秋天都没有收,今冬下来,哪还有库存?明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吃风屙屁?!”
但是,粮食不放在各自的手里,都不安心。
这边话音才落,那边就嚷着:“存到一起,要是上级部门调用,怎么办?为啥不能一次性分下来,大家各自存着,这样才最保险。”
“是啊!不都一样吗?”
你一言我一语的,一个比一个嚷的起劲。
桐桐往下一坐,没法说了,一个个的都可能耐了。手里有粮的时候,真的很难有一种坚定的心,说我今天真的只吃这一点就够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