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丫鬟升职记: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古代丫鬟升职记》 110-120(第10/25页)



    有先生忍不住提出质疑,“男女同考,那卷子批改,也一视同仁麽?”

    “自然。”竹清颔首,“我知道你们在担心甚麽,但是我可以明确告诉你们,要以对待男学子的态度对待女学子,也不必觉得女学子就应该降低难度,不用。”

    先生们面面相觑,这这这,何必这般严格呢?女子进书院读书本就教人惊讶,她们又不去科举,读个一两年家去嫁人生子就好了,怎麽如今事事与男学子们一样呢?

    倒是隐隐有猜测的隋老先生与李老先生相互对视一眼,恐怕是为了将来作打算?他们从京都来,自然对目前朝堂的政事有些许了解,或许往后,女子真的能科举。

    等最后一次会议结束,先生们去出卷子了,竹清抬头看了一眼,“李老先生,隋老先生,两位有甚麽想与我说?”

    最先说话的是和善的李老先生,“你很得意,比我见过的女子都要得意。”

    “谢谢您的夸奖。”竹清微笑,“您有甚麽想问的?只管问我,我会的都能解答。”

    “老朽的确有一问题,女子未来能科考麽?”李老先生慢慢地问,他的嗓音像封了几十年的酒,醇厚、低沉,似乎自带一股让人放下戒备心的能力。

    “我不知道。”竹清说,“以后的事,谁说的准呢?”也许陛下会花费十几二十年才能让女子科考当官,也许就在几年后,谁也不知道

    “但是我只知道一点,顺应大势。何况,她们多学一些,对自己、对亲族,亦是有益的。”竹清说。

    陈学恒等人没有父母亲人,可是偏偏竹清说了“亲族”,李老先生笑了笑,看向隋老先生,“看看她,多聪明。你明白我们想作甚麽?”

    “从两位跟我来大阳县开始,就猜到了。”竹清一请,他们两个与白先生就答应了跟她到这儿来,除了与她交好,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们也在估量要不要让家中小娘子上学。

    “我们亲眼所见这一切,看见了陈学恒她们的优秀,看见了隐藏在书籍底下变革的暗线。”隋老先生说,他起身走了几步,“底层百姓的变化,上层的变化,都在前进。”

    “老朽与隋老先生商议过,打算挑出家中坚毅的小娘子来读书,不过怕碧桐书院安排不了那麽多学子。”李老先生觉得竹清的话很有道理,“哪怕不为了家族荣光,为了她们自己,多读书也是有用的。”不是《女则》《女训》《女德》这样会给人带上枷锁的书籍,而是涉及到民生百态、日月山海、政事改革这类书。

    “难怪两位先生的家族都延续了一百多年。”竹清笑说,就这份审时度势,家族就败不了。他们让晚辈来读书,间接站队陛下,也教陛下看见,他们两家有多识相。

    “其实——”竹清停了停,隋老先生掀开眼皮子,冷淡地说道:“甚麽。”

    “我当初以为,两位先生会反对我的做法。”有看得清楚的人,自然就有一味维护旧时规矩的人,她担心过,还好李老先生与隋老先生都不是眼盲心瞎之人。

    “开始只是想看看你能做到甚麽程度,或者你只是顽一顽,到时灰溜溜的回了京都。没成想,出乎意料,书院的一切都井井有条。”李老先生笑呵呵,“老朽在这里,倒收到了两个徒弟。”

    “那就恭喜老先生了。”竹清以茶代酒,李老先生口中的徒弟,一个是陈学恒,还有一个则是来自上官氏的一个小娘子。

    “黄支院的学子,除了来自京都的那几个,其他的天赋一般般,毅力麽……大约也比不上地支院的学子。”李老先生说罢,隋老先生开口,“不,有一个的毅力很不错,可惜是商户女。”

    世人的偏见,哪怕是老先生亦不可避免,一提到商户子女,第一个想法就是:满身铜臭。

    “她家人让她进来读书,只怕心思不纯。她本人倒是一腔赤子之心,可惜了。”隋老先生再次叹了叹,本来他还想收徒的,但是调查过后,发现这等人家,他也不敢轻易沾染。

    听出了隋老先生的言外之意,竹清却也没有劝他,毕竟古代的师徒关系是要备礼叩拜才能改口成就的,老师要为徒弟介绍亲朋好友,徒弟要给老师养老送终。隋老先生顾虑多也能理解。

    “这次小考之后学子们就能升院,黄支院要少一批人,两位先生可以安排家中的孩子来碧桐书院了。”竹清说,这对书院来说也是好事,起码有了自家孩子,两位先生也会更加用心。

    “对了,你在隔壁建的书院……可有甚麽章程?若有我们帮得上的,尽管开口就是了。”李老先生问,他只隐隐听了一耳朵,这些天教授学子,与其他先生探讨文章,占据了他大半的时间,他都不太了解竹清具体在忙甚麽。

    竹清如此这般说了,隋老先生胡子也不捻了,看向她,满眼诧异,“你内心志向高远,这可不是易事。一个不好,得罪很多人。”

    “隋老先生请讲。”竹清很乐意与两位先生聊天,因为从他们口中能听见更多的经验,还有不同的视角。

    “你要是办得不好,这事有头无尾的结束了,不消说,旁人必定嘲笑你。我看你手笔,预料到你想要大干一场,也就是说,也有成功的可能。”隋老先生也讲得很慢,像是说书的相公,又像是慢条斯理地评语人,充满了让人聚精会神的韵味。

    “如果成功了,风光自是不可避免,但是你所招收的农家学子皆是所属大阳县,那其他县的百姓会不会闹腾?其他官员会不会眼热?百姓闹腾还算好解决,一通棒子加道理,他们也就服了,俗称,认命。”隋老先生明明讲得是事实,但是竹清还是皱眉了,内心不舒坦。

    “更主要的是,官员们怎麽看你。大阳县的林县令自然乐意支持你,毕竟在他管辖的时期,也算政绩一件。其他县令与知州,却不会这般看你,他们只会想,天呐,她到底在作甚麽,为何要打破多年来的平衡,惹起这些烦心事?”在官员们看来,平民就是平民,哪里能不费银钱就能读书呢?

    “除开那些一律反对的人,接下来就有效仿你做法的。一些急功近利的县令也会去尝试,但是他们没有你这样的毅力,也没有你这样的财力,可能弄巧成拙,不仅没有政绩,还生出许多麻烦。他们可不会怨自己,只会怨你,‘哎呀呀,这个竹清若是不做这个,我也不会跟着做,如今可怎麽处理?’,我都能猜到,他们会如何骂你了。”隋老先生见多识广,早已把几种情况讲得明明白白,同时,他也很清楚,竹清到大阳县,其中少不了陛下的手笔。

    但是直面困难的,是竹清,陛下究竟会不会记得她的功劳,谁也说不好。搞不好,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甚麽都没有捞着。

    竹清起身,朝隋老先生鞠躬,“隋老先生肺腑之言,我自然明白。只是我想要做的事,断然没有受世俗影响的,且教我试一试,撞一撞南墙,若是过去了,也算大功一件。”

    要麽不做,要做,就把它做好。

    第115章 废物史成才

    竹清组织的考试不单是为了考验学子们的知识储备, 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能习惯在贡院作答,不会因为周遭环境影响心态。

    有些人明明学的不错,出口成章,对策问也能侃侃而谈, 但是一到正经的考试, 不是手脚发软就是紧张往词, 一场考试下来,都需要抬出来,病上十天半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