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美人谋》 320-330(第8/15页)
“是。”赵砚书道。
“吾要授你官,不经吏部,你明白是什么意思吗?”平阳公主问道,“你在州郡中做过幕僚,应该是个机敏之人。”
“下官明白。”平阳公主的话里暗藏玄机,赵砚书点头,“下官自幼孤苦,幸得使君赏识,对下官接济一二。”
对于赵砚书的提拔,平阳公主并非突然,除了欣赏他的文章之外,也曾对他有所调查。
“那么,”平阳公主的脸色突然变得凝重,“对于吾,以及吾所做,你的看法是什么?”
赵砚书抬起头,眼里的惶恐与不安逐渐散去,“公主以女子之身,救楚国于危难,百姓于水火,砚书,万分敬佩,遂厚颜向使君求得选官,三国立足已久,皆有时弊,齐之临沂,燕之高都,未尝不曾挽留,却接连失败,唯有本朝,公主虽为女子,可在砚书眼里,更胜男儿。”
第326章 风云再起
王珺离宫后,将平阳公主召见新任官员所说的话,如数转告给了提携自己的恩师尚书令裴长之。
“平阳公主在殿内讲述治国辅君之道,就好像是让学生们辅佐她…”王珺看着自己的恩师,小心翼翼的讲述着,“陛下子嗣众多,宗室也尚有人在,为何会让公主监国。”
“你真以为,让公主监国,是陛下的意思吗?”裴长之端详着手中的茶盏,“我辅佐陛下数十年,从王府一直到朝堂,陛下是什么样的人,我能不清楚吗。”
“一个将权力看得无比重的帝王,连自己的儿子都不信任,牝鸡司晨,又怎么可能呢。”裴长之又道。
“那平阳公主…”王珺大惊。
“内廷应该被中宫所把控着,恐怕就连陛下也被囚禁在了内廷。”裴长之推测道。
“岂有此理。”知道真相后,王珺怒骂道,“妻女囚禁丈夫与父亲,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更何况还是在天家,不忠不孝,这是谋逆,谋大逆。”
“老师是尚书令,百官之首,难道就没有什么办法吗?”王珺又道,并将对赵砚书的推测也说了出来,“今年选官的上品第一赵砚书,是平阳公主的人。”
裴长之抬起老眼,缓缓放下手中茶盏,王珺的话他并不意外,因为除了新入选的士子,朝中也被安插进了许多平阳公主的人,无一例外,几乎都是没有家世与背景的寒门子弟。
平阳公主不仅作为女子,且出身皇室的她,竟站在了寒门那边,而裴长之身后是代表着氏族,不同的利益阶级,同处一个朝堂,共争利益,避免不了争斗,亲眼见识过平阳公主的手段,裴长之自然害怕,“我这个尚书令…”
皇帝执政时,对于阶级关系一直是持平的态度,且重要决策都会听从重臣的建议,而平阳公主却是截然相反。
比起皇帝,平阳公主的手腕要更加强劲,以至于就连裴长之在奏事时都感受到了威压与强势。
裴长之眯起老眼,且不论平阳公主的女子身份,便是她的性格,也并非是世家出身的臣子们所想要的理想君主,“不好办呐。”
“两大边将,都是平阳公主的人。”裴长之有所顾虑。
“边军距京千里,京中变故如果突然,地方如何能够及时驰援。”王珺从旁道。
裴长之看了他一眼,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冒这个风险的,“看来,需要想办法见到陛下才行。”
※ ※ ※ ※ ※ ——
太康七年初秋,定品第一的赵砚书,被授予秘书省秘书郎,于御前行走,记录皇帝的起居。
平阳公主此举,加上殿中那番话,在裴长之的暗中操作下,于朝中引起了不小的风波,群臣以平阳公主作为命妇却插手朝政,议论纷纷。
而后,群臣又联名上疏中宫,求见皇帝,中宫以天子体弱,需静养为由,驳回了群臣的诉求。
此举引来了朝臣的不满,中宫挟持天子把控朝政的消息也就此传开。
就在此时,已油尽灯枯的皇帝,在寝殿中驾崩,距选官结束才不过短短几天时间。
而平阳公主与郑皇后的那次探望,成为了最后一面。
即便是在悔恨中,也依然未能求得妻女的原谅,几乎与他的父亲一样,作为帝王的李喆,晚景凄凉。
皇帝的突然驾崩,势必会引起时局的动荡,平阳公主得知消息后,眼里没有悲痛,只是命人将消息封锁,秘不发丧。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皇帝驾崩后不到一天便走漏了风声。
平阳公主欲扶持还在襁褓中的太子李兴为帝,尚书令裴长之得知后,联合中领军韩修与群臣发动政变。
韩修作为皇帝的心腹,统领禁军多年,中央的精锐之师,几乎都掌握在韩修手中,尽管平阳公主安插了人手进入了中护军府与中领军府,但短时间内,韩修的声望与地位,无人可以撼动。
因此平阳公主执政之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拉拢韩修。
然而平阳公主却低估了这些男性官员对于女子执政的排斥。
在他们眼里,这似乎是不可容忍的,是悖逆的。
对于韩修这个皇帝旧臣,平阳公主并没有完全的信任,也提前做了防备,宫中宿卫的禁军便是萧怀玉离开前留下的一支精锐,并编入了中护军府,宿卫禁中。
而韩修的职责,也从护卫宫城变成了驻守京城。
继涪陵之乱后,楚国朝堂再一次引发了动乱,中宫欲扶持年幼的太子继位,有临朝称制之势,此举引起了宗室与群臣的不满。
以尚书令裴长之为首的士大夫联合起来发动政变,欲拥立皇子李宗为帝。
李宗为皇帝第十三子,已年满十四,因母不受宠,故而皇帝入蜀时,将李宗母子遗留在了楚京。
也正是因为有李宗,韩修才与裴长之达成了合作。
※ ※ ※ ※ ※ ※ ※ ※ ——
——边关·燕楚交界——
楚灭齐之后,合并了齐国所有疆域,齐地西北的驻防,也成为了楚国最重要的边防。
楚国占据了大河以南的全部疆域,与燕国形成南北对峙,为尽早完成一统,萧怀玉主动请缨,驻守齐地的边防,养兵备战。
原本安稳下来的朝堂,却在萧怀玉离开后,风波再起。
对于内廷涉政,士大夫们反抗激烈,甚至联合武将发动了兵变。
彭城王李康不忍楚京生乱,自焚于王府,而这些自诩忠正的朝臣,却不顾百姓之苦,为一己之私,引发动荡。
“将军,京城急报。”陆兆麟一路跑进帐中,将手指大小的竹筒呈上。
萧怀玉从中取出一张信条,上面只写了两个字——帝崩。
看完之后,萧怀玉预感到了京中局势恐生变动,于是起身戴甲,向帐外的亲卫吩咐道:“即刻清点五千轻骑,随我入京。”
“喏。”
陆兆麟瞪着双眼,“难道京中有变?”他们才从楚京来到边关没有多久,京城就又发生了动乱。
“我不知道。”萧怀玉摇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