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士系统在三国: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谋士系统在三国》 110-120(第6/16页)

实因为这场死亡稍稍松了一口气。

    没办法,对方天生就在恩义上压了自己一头,又属于自己以身作则的类型, 有些要求让人想拒绝都没法拒绝, 对陆离而言针对性简直比刘协还要强。

    考虑到俩人之间的恩情关系随着那篇《陈情表》也是传遍大汉,陆离还给对方写了祭文。

    皇甫嵩用自己的死证明了不论人生前多么轰轰烈烈,死后多么极尽哀荣,可当真的被埋进土里后, 除了子嗣要因此守孝,没有其他人会为此停留。

    在葬礼终于结束后, 陆离站在对方的冢前,心里默默回答了对方临死前的问题,又或者说, 就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真实的答案:不是。

    那所谓直通洛阳之捷径,当真是先帝告知伯安的吗?

    ——不是。

    尽管这个真相不会出口成言, 不会落在纸面,皇甫嵩可能也无法真的收到,目前实际上只有他与石锤两人知晓,便是其他参与捷径修建的黄巾,也只当是自己的密道被先帝发现并分享给了他的侍中……

    一些人的苦心孤诣,在一个谎言之下,反而成了一位皇帝偏爱的证据,这如何不荒唐呢。

    当事人陆离都觉得这事很荒唐,尽管这事是他自己搞出来的。

    要是后世人考古出这捷径跟黄巾的关系,说不定他们还会发表某些乐子人言语——黄巾:我也是你们君臣play的一环吗?

    皇甫嵩的葬礼之后,曹操还专门找来陆离问他接下来的打算,是准备入朝为官还是去地方。

    就陆离这个被左右拉扯的情况来看,曹操做好了准备对方会选择后者,可事实是陆离问他:“明公可信我?”

    不是孟德兄信不信朋友,是明公信不信谋臣。

    曹操:“我自是相信伯安。”

    陆离拱手:“离如今不愿前往地方。”

    在朝中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困难,但是他还有任务在身上呢,阵营贡献度不要了,历史改变进程不刷了?

    困难是真困难,可任务完不成难道就不完蛋吗。

    况且知难便退放在这些事情上,可不是什么值得称赞的见机行事。

    陆离有一张好看的脸,却丝毫不妨碍他放狠话:“离自问心无愧,为何要走?”

    曹操点头,他问:“伯安以为御史台如何?”

    陆离:“甚好。”

    不过陆离以为会是尚书台,却不想竟然是御史台,前者是处政事,后者是检查百官,陆离之前在刘宏那里做的就类似于前者,难不成曹操是想要让他尝试一把新赛道。

    事实上曹操并没有这个意思,他又说:“尚书台怎样?”

    陆离:“……甚好。”

    只是这种挨个单位让你发表看法的行为,不像是上司给下属安排职位,倒像是老师对临近毕业的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

    曹老师,你这是想要把我往那边导呢?

    这边心里刚调侃了一句,就听见曹操问:“大良造呢?”

    陆离:……

    曹老师,你是说错了吧。

    大良造为秦国的官职爵位,汉承秦制的过程中,并没有将其继承过来。

    拿着前朝的官问今朝的人?

    陆离清楚曹操不会犯这种错误,而在众多大良造中,就包括了后世历史书中都有一大段需要背诵内容的商鞅。

    考虑到曾经的某些情况,陆离心里有点不太好的预感。

    曹操很是慷慨的让这份不好的预感成真了,只听见他说:“先帝时期的宫人,不少死在了那场诛杀宦官的清缴之中,但也有不少随着如今的陛下从洛阳至长安,又从长安至此。”

    “昨日其中一人与我言语,曾闻伯安与先帝言,有为商君之志,此言可为真否?”

    陆离翻找了一下自己的相关记忆,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当时听到这事的除了先帝与某人外可没有别的宫人,难不成跟你言语的那个宫人叫刘协吗,还是说对方是什么东汉活着的顺风耳啊。

    对方虽然是在询问,可这问的都言之凿凿了,陆离也没有硬撑着说压根没这回事:“当时年少轻狂,确有此话。”

    但哥们啊,当时我是知道先帝要噶了,在那里立人设、刷时髦值呢,这事你清楚吗。

    面上不动声色,心里疯狂比划.jpg

    奈何曹操现在不曾觉醒读心术这一技能,他看着坦言承认,却将其称作“年少轻狂”所为的陆离:“伯安如今,可是主意已改?”

    改还是不改,这是一个问题。

    陆离没有正面回应,只说:“如今此地非洛阳,陛下非先帝,便是我主意未改,旧日之策如何应今时。”

    秦国的改革,难道是可以不经过度与改变直接用在秦朝中的吗?

    陆离这话任谁都挑不出个错来,曹操也没有继续纠缠这个话题,便是想要改革,如今显然也不是一个很好的时机。

    曹操:“陛下先前多经流离,难免心有惶惶,今不得已迁都,更是不免惊疑,伯安暂代少府一职可好?”

    少府为九卿之一,掌管宫内器物、膳食甚至是皇帝私库等事。

    可如今在曹操口中,却随口就许出来了,你这是飘了吧,你这确实是飘了吧。

    陆离觉得刘协怀疑曹操,那真的不是没有道的。

    陆离:“明公既知陛下心有惶惶,如何有此等言语,我知明公爱我之心,可九卿之位,怎能这般一言轻许?”

    “恕离不能从命。”

    曹操闻言不由心中一紧,连忙扶住拱手拜礼的陆离:“伯安一语惊醒梦中人,是操孟浪失敬了,傲上而慢下,我此时何异于伯安文中之项羽。”

    他好似在反思,但却没有真的将自己的傲慢看透彻了。

    又或者说,这本就是一个让人看不透彻的东西,它是无法被根除的,时时刻刻纠缠在你的身上,在你某个志得意满的时刻迅速孵化,然后在某一瞬间送你迎头一击。

    曹操在情真意切的自我反省着,并且在征得了陆离的意见之后,将任命的权力上交给了刘协。

    这操作看起来是不是好像跟之前刘协要征召陆离再为侍中却被拒绝相悖,可实际上这是实实在在的两回事。

    之前的征召,更多是刘协在拿着陆离当幌子,跟曹操进行权力拔河。

    而如今,则是给刘协需要恩赏的功臣名单中添上了一个名字。

    说是让对方安排,可难道刘协还真的能在被拒绝之后,再让陆离为侍中吗?

    为首的曹操被封作大将军,之前让对方领司隶校尉、录尚书事,也不曾去除。

    所谓录尚书事是指是外部人员对尚书台事务有干涉权力,一般有权的三公、大将军太傅等人都有。

    而陆离被封作尚书令,一应待遇与先帝当时给作为侍中的他提高过的,犹有加厚。

    要不是陆离没有切实参与迎奉天子的过程中,刘协都想着跟对方一并封侯了,也算是完成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