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士系统在三国: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谋士系统在三国》 80-90(第2/18页)

郡的郡守似乎就姓曹。”

    一个答案摆出来,人们就不由开始分析其中的关联性。

    “那位曹太守听说是个好官,乐安郡那边从来不多收税。”

    “那位曹太守春耕的时候都会亲自去看,俺姐姐的丈夫的表哥的弟弟还跟对方说过话呢……”

    有确实存在的,也有虚构编造的。

    “俺听说那位曹太守其实也信大贤良师。”

    “这算什么,当年对方生病,就是大贤良师给治好的。”

    最后绝杀了比赛的是:“占领那边的大帅都继续让他管事呢,听说那边生活可好了,你看我们这群人里面来自乐安郡的人就没多少。”

    眼看着童谣中的“曹相”要跟曹田划上等号。

    问题被抛出来了:“可是曹太守在乐安郡啊。”

    这同样是个绝杀了比赛的情况。

    不说距离远,就说他们从青州大老远跑到这边来,难道就是为了老远走这么多冤枉路,最后再回去的吗?

    况且来的路上劫掠了一波,他们如果要回去,这一路上吃什么。

    而在这个时候,第二位人选被抛出:“我怎么听说,现在正在跟咱们打仗的人,他也姓曹呢。”

    “诶,我知道他诶,他之前在济南国做过国相,当初我们那里那个县令就是被对方叫人抓起来的。”

    ……

    两个人选,一个近,一个远。

    说着说着,大家对于哪个是真的都有了自己的偏向,全然忘了最开始只是做猜测,而非做选择题。

    当粮食越来越紧缺,恐慌的蔓延是非常迅速的。

    虽然他们走到哪里吃到那里,享受到了不用下地耕作就能直接得到粮食,不用缴纳税赋,能抢多少就拥有多少。

    但没有稳定的居所,没有可以让他们种植粮食的土地,那种安全感的缺失也是时刻存在的。

    随着家眷被包围,隔绝在外听说这事的黄巾如何想暂且不说,被包围的家眷先乱了起来。

    童谣再次被传唱,第一波投降的人出现了。

    人数不多,仅仅几十人而已,更多的尾随在他们身后悄悄观察着。

    第一波出来投降的人几乎人人都得到了衣服,那衣服不是丝绸材质,亦非衣裤俱全,可那确实是一件衣服,一件可以蔽体的衣服,一件没有补丁的新衣服。

    他们不懂什么“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大道,他们甚至是被归类到不知礼节、不明荣辱的类别之中的人,可他们也会为了得到一件衣服而喜悦甚至是哭泣。

    第二波投降的人,平均两个人才能得到一件衣服。

    第三波,直接降为了平均五个人才能得到一件衣服。

    见到这种情况,有人争先投降,有人反而迟疑起来。

    可随着不再给予衣服,甚至对于投降者也开始“勉勉强强”才愿意接纳,所有的迟疑变为了一往无前的疯狂。

    在这个过程中,曹操等人需要面临的最大困境,不是衣服的供给,而是在家眷被包围后,那些可战之人一波波疯狂的冲击。

    所以陆离才说自己的策略从来不是关键,关键是曹操拥有的力量。

    很多战场上的捷径是走不了的,比如说眼前面对黄巾的情况。

    如果曹操这边抵御不了这份冲击,不能在这个过程中展现足够的力量,哪怕后面所有的家眷都选择了投降,但是投降之后再反叛那也是分分钟的事情。

    反之,他抵御住了这一波波的冲击,甚至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正面战场、暗中设伏,展现了足够的力量,那么后面家眷就能作为最好的劝降者来给所有人一个“台阶”下。

    陆离没有具体指挥,只是提出了穿越者几乎人尽皆知的十六字箴言。

    其实东汉的黑山贼就有点类似于这个套路,最早打游击战的是秦末的彭越。

    可同样的战术,依旧是能够靠着将领的不同来区分优劣的。

    曹操本人以及他麾下的夏侯渊、夏侯惇两兄弟,曹洪等人,哪怕现在声名不显,依旧展现出了名将风范,对于时机的把握与应变,看的陆离颇为心酸。

    你瞧瞧人家,再想想当初自己当初连个练兵的人都招不到,这差距真是太大了,

    他们是能够出奇招,却无法走捷径的情况。

    但也有一些情况,是可以绕过战场走捷径的,比如说王允杀死董卓的过程,这就是一种避开正面战场走的捷径。

    但这种绕开战场的捷径,必然是要在后面的政治场上走回来的,而一旦你走不回来,又或者是把握不住玩脱了,那自然是要战场上再见面的。

    王允可以在政治场上走回来吗?

    如果有人拿这个问题来问陆离,他的答案八成是否定的。

    就陆离觉得吧,自从何进死后,好像人人都有那么点何进的模样,此处何进是个形容词。

    就是那种一旦接近成功,智谦虚听劝的日子过不了一点点的样子。

    这种人传人现象,现在还没有停止,简直比病毒还可怕。

    眼看着这边一切即将进入收尾阶段,陆离忍不住看向曹操。

    被看的曹操:?

    第82章  名分问题

    当何除知晓家眷被围, 第一反应是幸好我的家眷一直都带在身边,之后才是意识到这件事情不妙了。

    事实上像他这样将家眷带着的头目有不少,毕竟那所谓的安置家眷的地方, 内里的肮脏勾当、乱七八糟的事情可一点都不少。

    但凡有条件, 谁会不将妻儿老小带着,反而将他们放到一群人里面受罪。

    就算是在他们这群最开始几乎全是普通百姓组成的大部队里面,也是会逐渐分出上下的,能够掌握权力的永远都是那么少数一部分人。

    可是这少数人也不是永远都能掌握权力的,他们可以将自己的家眷妥善安置在身边, 安排上伺候的人,将底下的人家眷统一安置。

    哪怕知道没有那么安全,但是底下的人会忍。

    可这种家里人直接被敌人给包围起来的情况, 就不在忍耐范围之内了。

    最开始还能靠着将人抢回来鼓舞人心,可随之一次次的失败,劳累、困苦、饥饿、死亡, 何除感觉到下面许多人看向他们的目光变了。

    变得像是曾经他们戴上黄巾, 看向那些官员时的模样,变得像是他们搜集粮草时看向阻拦者的眼神。

    何除被自己这个比喻吓了一跳,他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怎么会这么想。

    改变这份充满危险的压抑感的,是官兵那边特意传来的家眷有人投降的消息。

    他们为此特意派出人去打探这消息是真是假, 何除手下几千人,在王六这等人面前自然是威风的不得了, 可放到几十万人里面,他这几千人不过是百分之一,他这个头目也不过是头目中的百分之一而已。

    不至于说不上话, 听不到消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