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陵娘子山食纪: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守陵娘子山食纪》 80-90(第10/16页)

    陶椿看年婶子一眼,见她也等着,她笑着说:“牛早被我姑姐牵走了,目前是狗棚。”

    “娘,是狗棚,我赌赢了。”胡二嫂笑得像是真有其事。

    “过来干活儿,卖力点,回去了我给你拿。”有个机灵的儿媳,年婶子高兴了些。

    胡二嫂这下是真高兴了,婆婆既然开口了,那说明肯舍得给簪子。她看陶椿一眼,跟着脱下大氅和厚棉袄,撸起袖子要来帮忙。

    多了三个人,拌浆的时候,邬家四个人得以歇息,尤其是陶椿和姜红玉二人,累了就让胡家婆媳换上去。

    陶椿捏根棍子在地上写几个字,姜红玉见了,她想了想,陵长家的大儿媳好像是李家人。

    陶椿暗哼,还只是陵长的儿媳妇,就摆出陵长媳妇的威风,一副要兴师问罪的嘴脸,真是个拎不清轻重的,私和公都分不清,看来陵里李家的人差不多都一个德行。

    从拌浆到下粉,年婶子婆媳三个一直参与其中,漏粉的时候,除了年婶子,另外两个都是中看不中用的,敲了两下连瓢带浆团都掉水里了。这下也不让她俩干了,年婶子安排两个儿媳妇穿上衣裳出去,在门外接粉条杆子往架子上搭。

    “婶子,咋不让两个嫂嫂也跟你一起练箭?我练了两三个月,现在要力气有力气,要准头有准头。”陶椿说。

    年婶子一脸嫌弃,她摆了摆手,示意别提了,一提就来气。

    邬常安像个看不懂眼色的,说:“胡大嫂爱美,在山外上武课的时候她都是能逃就逃,怕把胳膊腿练粗了。”

    “你咋晓得?你比胡大嫂小好几岁吧?又不是一起出山念书的。”陶椿问。

    “她在学堂很有名的,我听武师傅提起过,你没听说过?好像每年有小陵户出山,武师傅都会提一提李玉梅,让其他姑娘别跟她学。”邬常安往外瞥一眼。

    李玉梅气得要走,胡二嫂一把拽住她,她拽着人往树下走,小声说:“你要是走了,娘指定生气。”

    “你瞧瞧,这都是啥人?我就说了一句话,他们夫妻俩倒是咬着不丢了。”胡大嫂气急败坏。

    都是不吃亏的厉害人,能是啥人?胡二嫂心想你都晓得替你李家人打抱不平,他邬老三又不是傻的,你跑到他家门口来让他媳妇没脸,他能坐着干瞪眼?

    “来,接着。”年婶子端着一杆粉条走到门口喊。

    见到她,胡大嫂立马低眉顺眼下来,她小跑过去接过杆子。

    年婶子啥也没说,转身回屋了,她才笑着问陶椿:“消气了?你们两口子一唱一和的。”

    陶椿可不承认她生气,“我是问正经事,实在是好奇。”

    “有句话叫佛渡有缘人,我指点一次两次,人家不当回事,我还讨嫌说第三次?有那功夫我把家门口的野蒿拔一拔不行?”年婶子淡淡地说两句,听见脚步声过来了,她继续忙手上的事。

    忙到晌午,陶椿留她们婆媳三个在家吃饭,三个人没一个愿意的,都穿上衣裳要走。

    “婶子,下午还来吧?”陶椿问。

    “来,我们吃了饭就过来,帮忙哪有帮半天就走的,那可真成偷方子的人了。”年婶子给出肯定的答复,还指着两个儿媳说:“明年再做粉条,还叫你两个嫂子来打下手。”

    这下不提胡大嫂了,就是胡二嫂脸上的笑也绷不住了,下粉条真不是个轻省的活儿,比洗番薯还磋磨人。一直站着累得两条腿像灌铅了一样,拌浆、漏粉都要力气

    ,就是举着粉条往架子上搭也不轻松,举得胳膊酸疼不说,粉条上的水弄在手上,风一吹能把手指头冻掉。

    回去的路上,年婶子一言不发,她的两个儿媳妇也不敢说话,回去吃了饭又蔫巴巴过来了。

    第二天,胡家文和胡家全忙完喂猪喂牛喂羊的活儿,兄弟俩来陶家接替媳妇的活儿,跟着漏粉晒粉。

    “今年合起来磨了近三万斤番薯,滤下来的番薯渣可不少,陵里养的三畜可有口福了。”邬常顺说。

    “对,番薯渣堆了三堆,搁在雪地冻成冰坨子也不会坏,一顿铲几筐倒锅里煮,供猪牛羊敞开了吃。”胡家文说,“往年一下雪,没了新鲜的草,羊和牛都要掉膘,今年反而长膘。尤其是猪,今年的猪肉肯定肥。”

    “做粉条利好陵里的人也利好陵里的牲畜,归根到底,利好的还是人。”陶椿说。

    “是。”胡家文点头。

    原先一天顶多能下二百二十斤粉条,多了胡家几口人的帮忙,现在一天能下四百斤粉条,十天的活儿,五天就干完了。

    老天像是长眼睛了,家里刚收拾清爽,夜里就飘雪了。

    邬常安刚睡下猛地被锣声惊醒,他几乎没有犹豫地弹跳下床穿衣裳。

    “下雪了。”邬常顺先开门出去,他赶快往外奔,边跑边喊:“都快点起来,把粉条往屋里搬。”

    邬常安开门出去,他拿出铜壶和铁铲,两者相击,让其他不明原由的人往这儿来。

    陶椿和姜红玉也很快出去了,妯娌俩把家里的门都打开,桌椅收拢起来,又冒雪跑出去,抬着晾粉条的架子往屋里搬。

    很快,邬二叔家的人跑来了,就连翠柳也来了,搬的搬,抬的抬,争相抬粉条架子。

    胡家全涉雪一路敲着铜锣跑过来,随着他过来,离得近的人也从四面八方跑来了。

    “家里搁不下了。”邬常安喊,“抬着架子往陵长家走吧,放大棚里,大棚透风。”

    “行,往我家去。”胡家全喊,“两两抬个架子,走稳一点,别摔了,这些粉条可耗了老大的功夫做出来的。”

    陶椿和姜红玉也抬个架子跟着走,这会儿也顾不得穿的长靴还是短靴,只要能走稳,雪窝子也往里面踩。

    后赶来的人扑了个空,听着声,他们猜到了情况。看邬家的门还敞着,有人过去帮忙关门,发现屋里还有粉条架子,吆喝一声,其他人把粉条架子又抬出来搬去大棚。

    忙活到大半夜,才把二十三个粉条架子安置好,回去的路上,有人骂起贼老天,再晚几天下雪多好。

    回到家,邬家四口人挤在灶房烤火,姜红玉搓着手叹气:“赶得真巧,晚一天下雪多好。”

    她跟邬常顺商量着天亮了就回娘家,这半夜下场雪,看架势天亮了也停不了,他们也不敢上路。

    “老天留你们在家吃杀猪菜,吃了杀猪菜再走。”陶椿擦着头发说,“今年我们陵里的猪肉肥,你们走的时候提几十斤肉过去。”

    邬常安点头,“住的日子短不了,哥,你提些粮提些肉去大娘家,大娘家里儿孙不少,养活一大家子可不轻松。”

    “娶媳妇了果然会操心了。”邬常顺调侃一句,“行,你们开口了我们就带三十斤米面和三十斤肉过去。”

    “趁你们还在家,我们明天把鸡逮了,留五只母鸡,其他的都宰了。”陶椿说,“免得你们走了,没了帮手,我俩拔鸡毛都要拔两天。”

    姜红玉的心定了下来,家里的鸡没宰,肉没熏,事还不少,她跟邬常顺得多留几天,不能把家里家外的事都撂给老三夫妻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