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陵娘子山食纪: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守陵娘子山食纪》 70-80(第12/16页)


    邬常安转身进灶房继续剥花生。

    等锅里的粥煮沸了,他把花生米和板栗仁都倒进去,用勺子撑着锅盖,灶里架上干柴,继而出门去铲院子里的雪。

    陶椿躺床上也睡不着,还越躺越冷,她干脆也穿衣起床,去仓房拿个锹帮忙铲雪。

    等院子里的雪铲干净,粥也煮好了,夫妻俩这才舀水洗漱。

    “天这么冷,落的雪一直化不了,多下几场雪,房子都要埋进雪里了。”陶椿说。

    “雪停了就清雪,哪会把房子埋了,又不是没人住。”邬常安拿布巾擦脸,他打开猪油罐子用筷子戳坨油在手心搓化,再抹上脸,干巴开裂的感觉随之消失了。

    陶椿也抹猪油,这东西上脸的时候油腻腻的,还有股味,但好吸收,一盏茶的功夫,脸就把油吸收了,一整天都不干巴。

    番薯板栗花生粥舀起来,邬常安去仓房捞半碗酸笋,又拿四个鸡蛋打散,先煎后炒,片刻的功夫就出锅了。

    木屋保暖,灶房里烧了火有暖意,小两口蹲在灶房吃了饭,再匆匆喂了狗,来不及刷碗洗锅,他们先要去陵长家。

    邬常安牵来刀疤脸,陶椿骑在牛背上,二人迎着寒风出门了。

    两人到的时候,恰好陶青松和春仙他们刚吃完饭,正张罗着要赶牛回家。邬常安跟着一起去赶牛,陶椿去找年婶子讨要木炭。

    年婶子正在清点麻袋,番薯都倒仓房里了,装番薯的麻袋要腾出来让陶青松他们带回去。她看见陶椿,扭头喊:“家全,给陶椿搬一袋木炭。”

    “哥,你去搬,我们陵里烧的炭是无烟炭,你带回去煮锅子的时候用。”陶椿说。

    “一点烟都没有?”春仙问。

    “没有,我们的炭是烧陶剩的,都是好炭。”陵长说。

    春仙心里一动,这又让他逮住机会了,他要是能帮陵里的人换回无烟炭,到时候在陵里的地位要跟着上抬一截。他看陶椿一眼,心里琢磨着有机会了跟她聊一聊,她在公主陵还挺说的上话。

    “这是一百三十二个麻袋,有八个倒番薯的时候扯烂了,我拿我们陵里的麻袋给你们补上了。”年婶子说,“辛苦你们送番薯过来,日后粉条做好了,我们就安排人送过去。”

    “多谢婶子和叔的招待,除了我妹夫,我们都是头一次来公主陵,以后有机会还来。”春仙说,“天色不早了,话不多说,我们这就走了。”

    “路上小心点,都提着神,放警惕点。”陵长嘱咐。

    赶着牛的人挥鞭了,其他人也都跟上,陶青松回头跟陶椿说:“别送了,下面雪厚,你拐回去。”

    陶椿止住步子,“路上小心点啊。”

    陶青松挥下手,到了雪厚的地方,他跳上木板,由牛拉着走。

    目送一帮人走远,陵长让人锁上仓房的门,说:“你们夫妻俩跟我们回去坐坐,我们谈谈做粉条的事。”

    “先别锁仓房的门,我们的东西还在里面。”邬常安喊一声,他扭头跟陶椿说:“我先用牛把我们的东西驮回去,你跟陵长还有年婶子去他家说话,晌午的时候我来接你。”

    “你不听一听?”陵长问。

    “我听也是瞎听,凑个人数罢了,多个会喘气的,有这功夫,我还不如回去铲屋后的雪。”邬常安摆手。

    陵长看陶椿一眼,他笑着说:“邬老三跟我一样,娶了个能干的媳妇,少操多少心。”

    邬常安心想他不如他,他没当上陵长。

    年婶子不听他们贫嘴,她嫌外面冷,领着陶椿快步往家走。

    “其他带着陶器和粉条回娘家的人回来了吗?”陶椿问。

    “回来了五家,换回来三千一百多斤番薯和六十七斤米面,加上昨晚跟你们一起回来的陈李两家,米面多了一千二百六十斤。”年婶子说,“我昨晚跟你们陵长商量了,你一次换了一万多斤番薯回来,陵里奖励你一百斤米面和五十斤肉,米面待会儿直接叫邬老三驮回去,等杀了年猪再给你们分肉。”

    陶椿“哇”一声,“婶子,你这让我干劲十足啊。”

    “那你就使劲干。”

    进门,屋里一暖,年婶子脱了狼皮袄甩椅子上,她不啰嗦,坐下直接问:“天气冷,换回来的番薯多,容易冻坏,你看哪天开始磨浆?”

    “只要不下雪就能磨,就是不知道水够不够,磨这么多的番薯,要的水少不了。依我看干脆在磨盘旁边搭个灶,像杀猪烫毛的灶一样,锅用陶缸代替,用来煮雪水。”陶椿早有主意,她坐在炭盆边伸手烤火,继续说:“只要不下雪,洗出来的浆粉就晾在外面,晒不干就风干。就是下雪了麻烦,晾粉的簸箕要挪进屋,还要求屋里要通风,不然一直不干会捂出味。”

    陵长推门进来正好听到这句话,他思索着说:“我带人搭个棚子出来,四面透风,能遮雨挡雪就行。”

    “我看成,做粉条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不能糊弄,一开始弄就把各方面弄齐全了。”年婶子赞同,她有些后悔,说:“一开始做粉条的时候,我就该听陶椿的,安排人进山把烧的陶缸都挑出来。眼下雪厚了,再进山挑缸就费事了,只能再凑凑,家里缸多的人家腾一个出来。”

    “等宰了猪羊要给老陶匠送肉,到时候我多安排几个人进山,叫他们把陶缸抬出来。”陵长说。

    陶椿想到老陶匠,她琢磨着人死得快有一个月了,这时候就是被人发现也改变不了什么,她就没出声阻拦。

    “对了,陵长,你家有苞谷酒吗?”陶椿搓手问,“我能不能再讨一囊酒……算了算了,我们陵里谁家擅长酿酒?我想多换点。”

    “你要多少?我家就有,你搬一坛走。”年婶子发话,“青峰他爹每年都酿酒,每年都给我们送两三坛子,我们家没几个喝酒的,就是炒肉的时候用一点。”

    陶椿晓得青峰他爹就是胡老,她趁机说:“我最近琢磨出一个锅子的吃法,叫火锅,熬火锅底料的时候要用酒,我去找胡老换一坛子好了。对了,婶子,今年的牛油能不能都给我?我要用来熬火锅料。”

    “难怪我看你们带回来好几罐子牛油。”陵长说。

    “那些牛油是帝陵的一个陵户,就是雪娘的兄弟替我买来的,我做了火锅底料再卖给他们,到时候顺带把陵里没卖完的罐子卖出去。”陶椿说,“我这个生意要是能做长久,明年我们烧陶就多烧小陶罐,我能帮忙卖出去。”

    陵长跟年婶子对视一眼,老两口俱是欣喜,粉条的做法有可能泄露出去,烧陶是外人如何都学不走的,这是安庆公主陵的根本,他们还是很看重陶器的销路的。

    陵长立马拍板说:“牛油都留给你,还要啥?苞谷酒是吧?直接从我家搬,待会儿让邬老三搬两坛子回去。”

    “还有缺的吗?”年婶子问。

    “没了,辣椒和花椒之类的,我自己找陵里的人换。”陶椿说。

    “路上的雪可厚了,你出门不方便,等灶缠好,棚子搭好,洗番薯磨浆的时候,我跟陵里的人提一嘴,让她们给你凑一凑,辣椒和花椒家家户户都有。”年婶子握着陶椿的手拍了拍,她高兴道:“你简直是为了我们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