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清朝乡下女进城后》 80-90(第6/15页)
包衣奴才的路子不是这样的,他们跟过去主要是伺候皇帝的衣食起居,跑个腿儿,挨点儿窝心脚,连挡箭这种事都轮不到,皇帝跟前一溜儿太监丫头奶兄弟等着呢。
许多包衣随军的下场就是,确实出了力死了人,但几乎死得跟其他普通的小兵没有什么两样,除非军功尤其出众,不然休想有出头的机会。
楚韵边听杜容和说,边忍不住想,当年杜老爷逃跑能救个贵人还真是让他赶上好时候了,难怪那么多人夸他鸿运当头呢。
两人说完话,就在家收拾行李了,两人来时空着手,楚韵还以为东西不多,想租二辆大马车,没想到屋子里跟无底洞似的,这里掏一点那里掏一点,最后竟然收拾出了三四十个箱子!
“租十辆吧。”李家仆乐呵呵地说。
除了他们自己带来的锅碗瓢盆衣裳首饰,还有大王庄妇女送的六十斤棉花,两大口袋农货,连小花的鸡窝和八哥儿的鸟笼子都多攒了三个。
听说都是李佑纯亲手做的,他还挺舍不得这两只鸟的,甚至还给八哥儿取名叫得胜。
不知道杜家怎么养的,得胜和小花都机灵大发了,经常自己溜出去散步,大王庄许多人都认得它们了。
傍晚路边有大花环鸡头上站着只鸟逢人就“您老好,给您老请安!”准是小花和得胜。
大家都舍不得,特意捡了两口袋谷子,用百家布缝了两个小褂子给它们带着。
何妈那头是得了一箱子五花八门的手帕,都是她在乡下认的老姐妹。
楚韵目瞪口呆,她没想到混得风生水起的竟然不是自己,而是这吉祥三宝。
这边在浩浩荡荡地收拾行李,杜薇远远的看了一眼就跑开了。
她不想回去!
在郊外,她可以睡到日晒三竿,可以偷偷跑到河边摸鱼摸虾,回去以后就要连看戏逛街都得带一大群人。
旗人姑娘出行很多都是坐轿子,轿子要十二个轿夫跟着三班轮着,不然人会累坏。
杜薇用不上这么大的阵仗,但回回出门也有四五个人,起码杜韶朱雀白鹭这三个跟班是甩不掉的,另外还有她娘派出来跟着她们的两个壮丁。
这么多人,去哪里都很显眼。
在郊外她可以一个人待着,躺在草堆上看天、看太阳,一个人多好呀。
“姐,你不想娘吗?”杜韶当然也不想回去,但她很想娘!这个月是她长这么大头一回出来住这么久。
畅快归畅快,但越畅快越想念闵氏,因为娘只能在那个小院子,在那几条小胡同待着,她都不知道田原来这么大,也不知道用脚踩烂泥巴比踩棉花舒服。
杜韶想快点回去把这些事告诉娘,让她在梦里来一来,或者再求一求爹,让他在打仗前带着全家出去滚个烂泥滩。
万一他真的死了呢?那她们一家子守孝还能出得来吗?
杜韶思虑周全,简直迫不及待要回去了。
杜薇只听见了前半截杜韶想娘的话,她就想,自己真是太不孝了,她知道娘过得不痛快——人活在鹌鹑大的地方能痛快吗?
鹌鹑不闹也不是因为她喜欢,而是因为她习惯了呀!
杜薇已经不想习惯了,她想每个人都应该过得高兴一点,如果自己能在外头快快活活的,娘难道还会难过吗?
但不回去是不可能的,今天不回去,明天也要回去。
路上杜薇就一言不发,在心里默默想着自己的“不甘愿”。
这是坏心思,如果爹娘过得苦,儿女就不应该笑,但她竟然在外头住了几天后就把孝道女戒忘在脑后了。
她头一回发现,尊贵的旗人姑娘,其实过得也不是多好的日子。
楚韵看她不高兴,就拉着她一起给杜家几个女人挑布,三个人一人一匹,再多的就没有了,杜家不是那样可以不把布料当回事的大豪之家。
杜薇摸着滑溜溜的布笑:“婶婶,以后我还能再出来吗?”
楚韵哑然,这个要等杜大爷从战场回来才知道,他不聪明人笨,适合做官,但不适合握权。
因为心软,承诺了的事不管好坏都要说到做到。
楚韵想了下还是捡着实话跟她说:“要是你爹之后能弄个小萝卜坑坐,你躲在他后边出主意,自然想去哪里就能去哪里。”
杜薇听了以后心里就决定,无论如何也要让爹跟着二叔一起走。
只有他先走,哪怕死在外头,她都能有往外跑的机会,即使爹不成,还有两个兄弟可以慢慢来。
事在人为,她总能让自己、妹妹、娘亲过上仙惠姑娘那样的好日子。
十一月初三,杜家下人在屋子里忙个不停,大家都知道三房要回来了。
杜老爷一大早就亲自牵着马儿往城外跑,想亲自把老三接回来,轻声慢语地告诉他——你大哥要去立功,以后做爹的再疼你财产也要留给老大了。
老三素来看不惯老大,这么一说准得跳起来阻止老大,不让他出门。
只要亲爹不出门打仗,他就有法子给韶丫头定亲。
李佑纯不愿意,他就舍下老脸去求一求贵人,李二再尊贵那也是奴才出身,连个官儿也不是!
他能得罪爱新觉罗?
杜老爷乐滋滋地坐在马上想,退一万步说,即使真的不成,自己还有薇丫头,聪明、伶俐、美貌。
两样他总得落一样吧?
第085章 强身健体的好日子
杜老爷的算盘打得高高的, 仿佛韶姐儿已经顶着红盖头进了李家门,转头又生了儿子守了寡、揣着金珠子回来抱着他爷啊爷的哭。
以前岳父问他要钱还是要权,杜老爷脑门子憋出汗了才说——我只要芝香!
郎家人都笑他老实, 说他这辈子就栽女人手里头了。实际上他是两头都想要, 怕说了要钱, 权就不来了, 干脆两个都不说。
毕竟钱权如筷, 少了谁都夹不起菜。
家里的丫头杜老爷从来不会亏待, 他让她们做胡同里过得最高兴的姑娘, 教她们读书习字, 过得比爷们儿还尊贵,但等到她们出嫁,就是孝顺杜家的时候了。
就是不知道这回过去这几个孩子,见着李家人没有。
满胡同人都知道李家在京里的这个少爷跟杜三爷来往甚密的事, 平时遛个鸟都有人恭喜。
姚老爷更是气得在家吃了好几天黄连水。
杜老爷忍不住冷笑, 狗肉不上桌的东西,光知道卖女儿苦日子还在后头呢!
杜容和寄过来的信说的是他们正午从狸猫胡同穿过来, 杜老爷在外头翘首等了半天, 半个苍蝇都没等到!
楚韵早防着这老杂毛要过来恶心人, 进城后拉着小荷老师就要直奔大酒楼里吃饭。
还问他哪里好吃,她道:“我想吃烤鸭。”
杜容和认真想了会儿道:“全福酒楼的烤鸭最好吃,烤鸭的厨子年年都要去南边爱吃鸭的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