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杀猪匠的早逝闺女: 160-17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六零之杀猪匠的早逝闺女》 160-170(第5/17页)

儿的。

    最主要的也是没时间,从开学到现在,穆绵已经把新的小人书画完寄去了出版社,这次画的不算是一个全新的故事,而是《小丫和朋友们》系列二。

    想出系列这个事情,早在之前编辑就提过,还催过。

    因为《小丫和朋友们》算是穆绵所有作品里最出名,卖得最好的,不算卖动画片的版权费,光出版分成就已经有五位数了。

    有这个基础在,如果出个系列的话,销量肯定不会差,出版社这两三年收到了不少读者来信,都是希望能出系列。

    穆绵一直没画是因为刚开始的时候没有灵感,这玩意儿不是逼着赶着就能画出来的,后来又赶上高考复习,就一直耽搁。

    这次在编辑的糖衣炮弹轰炸下,终于是磨出来了,她自己对新系列的故事相当满意。

    不出意外的话,等发行后,又会有不少的稿费分成到账。

    除了工作和学习外,课外活动穆绵也是有参与的,绘画社组织过两次写生,穆绵的两篇作品都选入了学校文化墙展出。

    这个没钱拿,但是一种认可。

    有些有钱拿,比如文章投稿,进了大学校园后,事关学习上的事,穆绵都是很积极认真的。

    文章她写了三篇,过稿了两篇,一篇三十五块,一篇四十二块,这跟小时候的儿童文学可不一样,是正儿八经的社会时政杂志,所以稿费也高一些。

    因为这事儿,穆绵还在系里出名了。

    本来吧,穆绵是没张扬的,她就是有想法了就写一写投一投,会传开是因为杂志刊登出来后,学校广播站念了她的文章。

    大学校园里面,文艺气息那是相当浓厚的,广播站除了通知重要事情外,平时会在特定的时间放放音乐、念念诗歌或者文章。

    穆绵也是在听到广播后才知道,广播站的同学居然在那么多的报纸杂志里选中了她的投稿。

    广播里那文章作者念得可清晰了,穆绵可不就在系里出名了么。

    被围着问了不少问题,有人问她什么时候投的,有人问稿费多少,这些穆绵都没瞒着,主要是稿费人家杂志征稿上有写,没必要藏着掖着。

    有了她这个成功例子在这儿摆着,系里同学们也积极上了。

    一来能过稿这事儿本来就是一种莫大的肯定,二来还有钱拿,三四十块可是不少呢,学校给的一个月补贴只有十六块。

    这个积极劲儿一直持续到期末考,考试成绩可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金标准,没人想学了一学期,最后拿个倒数的成绩回家。

    其他的暂时都放一边,考试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二个都开始埋头复习。

    穆绵当然也很认真,现在系里的同学乃至老师都给她打上了多才多艺的标签,要是期末考试没考好,那还怪没面子的。

    咱女同志这面子可不能丢!

    最近学校图书馆自习室到处都是人,家里的学习氛围也是空前浓厚,都是要期末考试的嘛。

    西西期中考试只排到了班里第三,小姑娘不是很满意,她以前可都是第一的,这次给自己定了一个第一的目标,电视都看得少了。

    闺女和小妹学习都好,聂思慧也不想拉下太多,每天下了晚自习还要复习很久。

    学期末的日子过得很快,穆绵考试时间晚,在她之前,石小莲柳焱以及聂思慧都考完了。

    石小莲和柳焱暑假都不打算回家,柳焱早就迫不及待想跟着穆富贵老两口卖小吃了,以前赶上周末有空的时候,他就来跟着一起干过。

    石小莲手里有向学文给的方子,想挣钱的心也是蓄势待发的。

    早在六月份的时候,穆绵就给石小莲留意到了房子,也不是重新找的,就是之前她二选一剩下的那套。

    两三个月的时间过去,房东终于把赖在里面不走的人赶出去了,不过房子也被糟蹋得不成样子。

    石小莲来看过一次,第二次便直接交易了。

    房子可以慢慢收拾嘛,这个价位买首都大学附近的四合院已经很便宜了,以后只会越来越贵。

    房子石小莲暂时还没收拾出来,放假以后还是跟柳焱一起住穆绵她们这边,主要是她一个人住的话,大家也都不是很放心。

    再大的城市里,那也是有游手好闲的小流氓的。

    反正穆绵她们这边有空房间,而且最重要的是,小摊子可以搭伙一起搞,向学文那方子弄出来的糕点,以前可是在黑市卖得很好的。

    首都这么大的市场,只会更好。

    穆绵还抽空给她们列了一个章程出来,亲兄弟明算

    账嘛,不能仗着关系好,账就囫囵在一起,扯不清可不行。

    穆绵这边,她放假晚,小摊子都支起来了她才刚考完。

    放假第二天,穆绵没立马跟着忙活,她和之前在文物爱好者协会认识的考古系同学约好了,打算去古玩市场瞅瞅。

    第164章 第 164 章 随便逛逛。

    在这年头的首都大学里, 文物爱好者协会算是一个很小众的社团,里面百分之九十往上的成员都是考古系的学生。

    穆绵一个经济系的混在里面,刚开始属实是吸引了不少注意。

    面试的学姐以为她只是单纯好奇, 想了解了解。

    问起来才发现,跟有些新生比起来, 穆绵懂得真不少,还认真问过她怎么没报考古系。

    对于这个问题, 穆绵早在填志愿的时候就认真考虑过,以前跟着杨老师和何老师学习纯粹是因为当时差点把好好的鸟食罐当成废品扔了,再加上那会儿闲得没事儿。

    但说要把这当成大学专业, 甚至以后工作内容的话, 她倒也没有喜欢到那种程度。

    简单总结起来就是, 有兴趣但不多, 没有到热爱的程度。

    不过以前在大队的时候, 穆绵也是切切实实认真学习了的。

    具体表现在, 协会每次组织的学习活动, 她都能完全参与进去,能跟着唠几句,不会像听天书一样听不懂。

    一学期过去, 穆绵在协会里也交到了三五好友。

    这次约她的同学叫李丹琴, 是考古系大一新生, 今年二十岁,首都本地人, 家里有长辈在文物商店工作, 算是从小耳濡目染长大的。

    协会那么些人里,穆绵跟李丹琴最合得来,因为这也是个有事没事儿就喜欢去废品站扒拉的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也算是臭味相投了。

    七月八号是个礼拜六,考古系考试结束的时间跟穆绵她们系一样,都是昨天下午考完最后一门。

    两人约好了,今天上午李丹琴来安奉胡同找穆绵。

    八点过的时候,李丹琴出现了大门口,十一这会儿正趴在门后的树下打盹儿。

    李丹琴有点怕狗,一见大黑狗杵那,她便没敢往里进,站门口喊了两声,“穆绵,穆绵,你在吗?”

    她声音不小,穆绵自然听见了,扯着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