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咋办?我爹是奸臣!》 190-200(第14/16页)
口屠苏酒,不是特别辛辣,还有一点草药的清香。
这时有人喊道:“沈医官来了!”
平安回头看去,沈清儿在三五个女孩子的陪伴下来到广场,身上仍穿着白天那件鹅黄色的小袄,只在外面加了件银红色白绒缘的比甲,还换了一条红色马面裙,衬得肌肤盛雪。
鬓边那朵红绒花热热闹闹地开着,绒瓣吸饱了光,随风颤动,像跳跃的火苗——平安想,其实一点也不俗啊。
众人的反应与平安如出一辙,愣了半晌才发觉过于失礼,忙端着酒杯又敬沈清儿。
只有平安仍在目不转瞬地看她,看篝火映在她的侧脸,好似镀上一层柔和的光,看她微扬的眉梢和挺翘的鼻尖,看她两颊浅浅的酒窝。
那一瞬间,世界都静止了,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清儿察觉到平安的目光,转头看看他,又看看自己的衣裳:“怎么了?”
“没什么。”平安耳朵尖儿都红透了,像偷吃了供桌上糕点被抓获的小孩儿,心里又慌又软,还有几分得逞的窃喜。
好在这时,书院的学生和一些轻症病患,围着篝火跳起了驱疫舞。
平安兴奋地说:“咱们也去吧!”
……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
为了抢插秧苗,各州县疫坊的病患陆续回了家,太医院将药方药材下发到各保甲,令他们以甲为单位统一煎制,继续服药。
为防止疫情反扑,全省又掀起一场补杀钉螺的运动,并用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宣传良好的卫生习惯。
驿路解封,太医院的医官们即将撤离回京,平安收到爹娘的家书,让他和医疗队伍一同返京,不用等都察院的行文。
平安知道爹娘已经容忍到了极限,催促冬青赶紧收拾行李,跟清儿他们一起上路。
薛萼还在平安离开之前争取了一下,如果平安愿意留在崇山书院读书,书院的大门随时为他打开。
平安谢过薛山长的抬爱,家书催得太急,他得赶紧回京城了,并希望薛老保重身体,为大雍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材。
薛萼只好作罢,从弟子手中接过一本手抄的文集,交给平安。
“这是老夫今年刚刚摘录的历代进士的范文程墨,听闻你即将参加明年的会试,若不嫌弃,拿回去做个参考吧。”薛萼道。
平安双手捧过来,略翻了翻,眼睛突然亮起来,果然是浓缩重点、篇篇精华。
科举宝典,真的被他得到了!
薛萼知道他识货,捻须笑道:“听闻你长与记忆,却不可牵强暗记,时文形式呆板、容易千篇一律,要出类拔萃,还得勤于思考。
“没有标注的地方,要能读熟背诵,而折角的篇幅和朱笔标记的,是本科春闱有可能出任主同考官之人的文章,你要认真揣摩,得出自己的见解,再试着去写,若能写出超越前人的立论,则一甲无碍了。”
平安心中升起一丝感动,这本文集是薛老状元凭着四十年来传道授业的经验所得,藏着多少人求而不得的门道,薛萼对于这一世的他来说非师非长,却愿意将最核心的内容传授与他,这份纯粹的惜才之意,要比文集本身更加珍贵,平安认真地记下来,由衷向薛萼道谢。
薛萼捻须笑道:“不用谢老夫,社稷之臣将出,是天下万民的福祉,老夫不过顺势而为,锦上添花罢了。某虽绝意仕途,却希望看到你们少年人鹏程万里,成就一番功业。”
平安将文集仔细收好,长长一揖,与山长告别。
到底不曾离家这么久,平安和清儿都已经归心似箭,恨不得插翅飞回去。
回京之后果然很受稀罕,经过柚子叶洗澡等一系列迷信活动后,两家人凑在一起办了个接风的家宴。
心疼他们黑瘦了不少,接连几天,家里的菜单没重样过,直到两个面黄肌瘦的人儿重新吃回了面色红润的样子,才肯放他们出门,各忙各的去了。
平安经过了内阁和都察院的“历事”,评语是大师祖和二师祖亲手写的,大师祖毫不谦虚的把他夸成了一朵花,二师祖还比较克制,最多是说他持身端谨、心术正大、操守清廉、办事勤敏、虚心咨访、才识明通、器识宏远、洞悉事理、可堪大用……而已。
平安高兴坏了,拿着这份无懈可击的“实习证明”回到国子监,找赵祭酒领取毕业文书,眼下离明年春闱还有一年,拿出三个月时间来玩儿,不过分吧?
赵祭酒看着平安那份险些写到篇幅之外的评语,甚是欣慰,手下运笔如飞,不知签了多少份文书,盖了多少次大印。
平安心里想,不亏是大雍最高学府,毕业手续如此复杂。
却见赵祭酒将所有文书收集起来,在桌案上墩齐,对平安道:“你拿着这些文书去吏部,就可以参加铨选了。”
平安笑容尽失,铨选?谁?我吗?
那笑容转移到了赵祭酒脸上:“当然是你啊,郭阁老亲自交代的,还能有错?”
第200章 第 200 章 好嘞!
所谓铨选, 就是通过各种途径选拔官员,主流方式自然是科举正途,而科举之外也有其他途径, 监生历事期满,成绩优异者可以直接授官,也是其中之一。
铨选的单位自然还是吏部,由文选司主导, 考功司考核,都察院监督。
其实这件事也怪不得郭恒,打从先皇一朝起,捐监泛滥,生源质量下降,监生铨选制度也近乎名存实亡, 监生仕途受限,则更无法吸引好的生源,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因此郭恒当上首辅之后, 试图从根本上解决国子监的生源问题, 那就是宽进严出, 就算是个棒槌, 精雕细琢几年, 再送到各衙历练一段时间, 也总能拔出几个像样的来, 这不, 陈平安就被拔出来了。
陈平安的表现过于优异, 这样的天选楷模,就算换了赵钱孙李平安,也不会被朝廷轻易放过的——优秀毕业生都得不到官做的话, 谁还愿意来国子监读书?
赵祭酒为什么笑得这么灿烂,优秀的人才有了光明的前途,才能吸引更多青年俊彦来国子监就读,看着陈平安,他眼前已经浮现出桃李满天下的繁荣景象了。
平安这一天吃饭都不香了,老爹还在虚头巴脑地宽慰他:“你二师祖本来只想放你在内阁历练一段时间,学学公文写作,谁成想你一个不小心,立了这么大的功……诶呀,不予以嘉奖,实在说不过去。”
平安一脸生无可恋:“你们可以给我点钱的。”
陈琰笑道:“给钱算什么?蝇头小利,怎可与仕途相提并论。”
平安反问:“你们不是说,非科举正途入仕,容易受人排挤吗?”
“那说得是三品以上的大员,谁会排挤一个六七品的小官?”陈琰道。
平安想了想,突然眼睛一亮:“这样说来,我不用参加春闱了?”
“春闱还是要参加的。”陈琰道:“谁知道你未来会不会做到三品以上,公务之余还可以备考嘛。”
“……”
平安觉得自己还差一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