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办?我爹是奸臣!: 180-19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咋办?我爹是奸臣!》 180-190(第15/16页)

,事有不巧,朝廷突然下令让礼科参与磨勘,这些没事都能找点事的言官老爷们,眼睛瞪得像铜铃,恨不能把试卷烧出几个洞来。

    百年难遇的蠢货和空前严格的审核叠加在一起,可见是天要亡人了。

    却说徐锡亮中举之后,便欣然踏上了返京的旅程,真叫个春风得意,踌躇满志,一路游览风景名胜,好不自在,一千多里路愣是走了快一个月。

    等他终于回到京城时,才听说录取他的房师、主考都被关进了都察院大牢,祖父也受到言官围攻弹劾,停职在家了……

    而这期间,徐谟早已派人去章州调查前因后果,已经打了个来回,仍不见长孙的人影。

    眼下听闻这位活祖宗终于回来了,便下令封二门,将这蠢出世的畜生狠锤了一顿,然后换上一身干净衣服,捆他进宫面圣。

    其实如礼部官员所说,章州教育水平落后,徐锡亮自小有名师教导,虽然才学平庸,但回到原籍考试也算降维打击,即便没有“关节字”也可以取中。

    可他回老家后,族里同样要应考的两个兄弟日日陪在他左右,捧着他,哄着他,带他出入文会,让他尽情展示自己的诗词歌赋,所到之处,谀词如潮,当地文人还给他取了个尊贵大气的别号——诗雄。

    徐锡亮日日沉醉于众人的吹捧,觉得家乡人比京城人淳朴热情可爱多了。

    家中长辈又见缝插针地给他灌输同族兄弟一荣俱荣的观念,希望才华横溢、风流蕴藉的首辅长孙徐公子日后多多提携兄弟们。

    徐公子大手一挥,不用等到日后了,我现在就提携他们!

    竟将周提学的顺水人情一字不差的告诉了两个堂兄,周提学诚不欺他,乡试成绩一出,兄弟三人同登桂榜!

    ……

    皇帝在东暖阁召见了这对儿倒霉祖孙,太子也在。

    皇帝看着那被打得半死的徐锡亮,冷声道:“读书科举的辛苦卿比朕清楚百倍,短短的十四个虚字,就能桂榜提名,抵过寻常读书人半生的艰辛,卿可知坊间读书人都在说什么?权贵之子,胜过十年寒窗!”

    徐阁老声泪俱下、痛心疾首、告罪不跌。

    皇帝又道:“常言道‘治家如治国’,卿身为首辅,放纵子孙舞弊,若不严惩,则天下士子纷纷效法,朝廷开科取士的制度岂不成了摆设!”

    徐谟忙辩解道,徐锡亮未曾贿赂考官,是章州提学主动将“关节字”塞给了他,他的文章在磨勘时没有争议,即便没有关节字,以他的水平也可以取中。

    皇帝瞥了太子一眼,太子道:“陈平安重回考场受人弹劾时,徐阁老可不是这样说的。”

    言罢从袖中掏出一封书信,扔在徐谟面前,是徐谟写给自己的门生周提学,请他关照徐锡亮的书信。

    徐谟任命般地闭上眼睛,这下真是百口莫辩了。

    皇帝沉声道:“刑罚不可废于国,鞭朴不可弛于家,卿既然没有能力管好家,那就交由国法来管吧。

    “着章州学政革去徐锡亮的学籍,与其他涉案官员、考生一起,交三法司定罪。”

    言罢,便有两名侍卫进殿,将徐锡亮一左一右架了出去。

    “祖父,祖父救我,祖父!”徐锡亮失声惊呼,挣扎着被拖出殿外。

    第190章 第 190 章 要干到八十岁才能致仕……

    徐阁老眼下自身都难保, 自然不会当场替徐锡亮求情,非但不能求情,还得请罪。

    皇帝心里也清楚, 徐谟给周提学的那封信,只是请他举荐自己的长孙参加乡试,并没有其他意图。但在官场上,下属求上司办事, 十分办到七八分,就足够千恩万谢了,如果是上司请下属帮忙,下属恨不能做出百分的效果,只要官场上还有人,这种风气好永远无法禁绝。

    但这本是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 但凡徐锡亮低调一些,但凡徐阁老没有掺和言官的事,如今徐家也像陈家一样欢欣鼓舞地庆贺呢。

    念及此, 他看向徐谟的目光也没有那么冷峻了, 反是无奈地叹一口气:“卿回府去吧, 休怪朕不关照你家子孙, 朕得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

    经过这次乡试, 平安惊讶地发现自己是天生的大考圣体, 虽然知道自己很认真地答题了, 十六名的成绩依然超出了他的意料, 他原本的想法是擦线过就行。

    超水平发挥的陈平安同学得到了大半个月的假期, 从乡试之后到重阳之前,两位师祖都没给他布置功课。

    直到重阳日,陈琰要带他去两位师祖家谢师, 沈廷鹤十分高兴,令厨下杀一只鹅炖了,给平安补补身子。

    鹅:??

    平安在两位师祖家听到了不少关于徐锡亮的八卦,八卦之后,还被大人们教育,身处官场切记要谨言慎行,一个细节的疏失,可能会造成无比严重的后果。

    平安问大师祖,徐锡亮会被判刑吗?

    沈廷鹤道:“徐家三兄弟拟定杖四十,徒刑三年,其余涉案官员或流放、或充军,如能让陛下消气,大抵就是这样判了。”

    平安唏嘘道:“这么严重……”

    更严重的是,弹劾徐谟的奏疏雪花般飞进内阁,徐谟已经上书请辞,皇帝虽按照流程挽留了他两次,但大家心里都清楚,徐谟的政治就算生命到头了。

    “徐阁老岂不成了大雍在位最短的阁老?”平安问。

    “……”

    众人算了算,好像还真是……

    到了年底,皇帝同意了三法司的判决,也批准了徐阁老致仕的请求,甚至连出任某省任巡按的长子徐绍都受到了牵连,被要求侍奉老父回乡——虽然徐阁老刚满六十岁,并不需要长子侍奉。

    祖孙三人的仕途全部断送,长孙被遣返原籍服刑,父子二人乘坐官船黯然返回家乡,徐家的数代积累一朝尽毁。

    内阁讲究论资排辈,徐阁老走了,王阁老自然要顶上,内阁便只剩王、陆两位阁臣了。

    内阁事务繁杂,按照惯例,朝廷将举行廷推,举荐两到三人入阁。

    此时已至年底,各衙即将封印,因小皇子诞生的缘故,皇帝又赐了百官十日年假,廷推的事便因此搁置下来。

    其实皇帝也在犹豫,他是希望借机让郭恒和陈琰二人入阁的,但按照规矩,为保证决策权与人事权分离,吏部尚书是不能入阁的,除非调任他部,但郭恒此时入阁也只能屈居第三,反成了明升实贬,对郭恒很不公平;再说陈琰,才三十岁出头,资历确实略浅,国初倒有个三十五岁入阁的才子,可惜晚景不太好,与少年得志也有一定关系……

    入夜,皇帝微微活动一下发僵的右臂,刀口已经完全收口,阴雨换季也不再有丝毫不适,手术之后显然感到活动受限,莫说张弓拉箭了,握笔写字都有些困难,加之元气大伤,精力比从前差了不是一星半点。

    他明确表示希望太子尽快成长起来,到可以独当一面的时候,他就退位做太上皇,在此之前,他要组建一个得力的班底交给太子。

    这话可把太子吓坏了,要知道“太上皇”在大雍可不是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