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办?我爹是奸臣!: 180-19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咋办?我爹是奸臣!》 180-190(第1/16页)

    第181章 第 181 章 还是有些孺慕之情在的……

    去沈家的路上, 平安看着街道上熟人相见相互打躬拜年的喜庆场面,问道:“爹,咱们这样跑出来合适吗?”

    “不妨事, 你祖父可以应付。”陈琰道。

    “也对。”平安心想,自打祖父做了官,可是一天比一天成熟了。

    转眼来到郭家,郭恒与陈琰不同, 位居天官,与首辅不相上下,无须在意人情,想不见客就不见客,在大门口放个“接福袋”,同僚下属便都知道了。

    且今年没再收到关于“小状元体”的投诉, 便知道平安的字已经初具筋骨,至少不至于有碍观瞻了。

    他终于清清静静过了个年。

    给二师祖拜完年后,照旧去大师祖家吃饭。

    沈廷鹤同样不喜吵闹, 只放进几个关系较为亲近的门生和自家堂侄和远房堂弟一家, 摆了个家宴聚一聚。

    除了清儿都是长辈, 平安还可以继续赖在女席和清儿凑头说小话, 一个说百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一个说将整头百合中放入腌制好的肉糜, 加少许干贝提鲜, 加高汤炖煮, 香滑绵软, 状若莲花……就这样都能聊上半个时辰。

    直到宴席到了尾声,清儿问平安:“找到可以做输液管的材料了吗?”

    平安摇头,他几乎问遍了来自天南海北的各地官员, 没人听说过可以代替橡胶的防水可形变材料,他只好谎称要发明一种军用器材,托锦衣卫帮忙寻找。

    清儿告诉他,趁着上次皇帝旧伤复发,她托他爹换药时取了伤口渗出的脓水回去,用不同浓度大蒜素与蒸馏水进行对比试验,结果发现,大蒜素针对陛下的病是有效的。

    平安低呼道:“太好了!”

    万事俱备,只差东风。

    话音刚落,就听见屏风外面的男席上大师祖在说话。

    大师祖今天兴致颇高,多喝了几杯,话也多起来,无非是勉励后辈们要治好学、当好官、做好人,席间还着重表扬了自己的爱徒陈琰同志,每次让平安带回功课,只是让陈琰教他破题,陈琰每每都会交回一份完整的文章,虽则公务繁忙,却从未敷衍了事。

    有这样的治学态度,何愁往圣绝学无人传承,大家都要向陈琰同志学习。

    一片赞许声中,平安如遭雷击。

    “平安哥哥,你把眼睛瞪那么大干嘛?”沈清儿问。

    “要完。”平安声音打颤。

    “药丸?”沈清儿把平安送她的大荷包拿来,从里面找出一瓶消食丸。

    平安盯着那堆瓶瓶罐罐:“有没有跌打损伤丸?”

    清儿又翻了翻:“有!”

    “外用的话记得用酒化开,可是你要这个干嘛?”又清儿问。

    “我有个朋友干了点坏事,近日有血光之灾。”平安接过来装进自己的大荷包里。

    待到宴席散了,沈廷鹤的几个门生陆续离开,下人们撤去屏风和食桌,平安面前没了遮挡,直接跟他爹看了个对眼。

    嗖地一声躲到了清儿身后。

    “你过来。”陈琰道。

    平安像拨浪鼓似的摇头:“我不!”

    “该回家了。”陈琰非常温和地说。

    “我今天住在大师祖家。”平安又道。

    “有事过来说,男子汉,别躲在小姑娘身后犯怂。”陈琰道。

    “那怎么了。”平安探出半个身子:“小姑娘也可以很勇敢,男子汉也可以犯怂。”

    陈琰伸手一捞,平安“哇”地一声跑到了院子里。

    白氏很懵,一脸疑惑地问清儿可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清儿毫不掩饰一脸看热闹的兴奋:“平安哥哥的一个朋友干了坏事。”

    转身一看,林月白习以为常地坐在原处喝茶,好像压根没生过什么儿子。

    沈廷鹤原本在庭院里与堂兄说话,险些被平安扑了个趔趄:“大师祖救我!”

    沈廷鹤将平安挡在身后问:“大过年的,你撵他作甚?”

    刚受到老师表扬的陈同学自然不会说,自己笔耕不辍写了那么多文章,都是受人蒙骗了。

    便给了平安一个“等着瞧”的眼神。

    回家的路上,平安死活不进车厢,把车夫撵下来,给他一串铜板让他叫车回家,自己跳到车辕上赶车。

    君子六艺,平安早就学会驾车了,只是没想到这全景天窗的位置这么冷,寒风像刀子似的刮脸,熬到家时,鼻头眉毛冻得通红,幸而带了耳暖和棉帽,否则非把耳朵冻掉不可。

    马车驶进甜水胡同,在家门口堪堪停稳,来拜年的人们已经被陈老爷打发干净了,门房小厮和冬青出来迁马车,见是安哥儿驾车,都有些意外。

    平安跳下车辕撒腿跑路。

    见儿子这样“惨”,陈琰倒有点心疼了,不过白写了两个月文章而已嘛,平安身边名师云集,为什么单单骗他作文章?说明还是有些孺慕之情在的。

    陈大人就这样硬生生把自己劝明白了,还吩咐冬青把炕生热,再弄个汤婆子去,不要直接给他捂手,缓一缓再给。

    ……

    古人读书,讲究按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顺序,春天正是下功夫的好时候。

    沈廷鹤趁此时间,带他重读“五经”,将程朱的注述全部吃透,能做到随口引用,像说话一样简单。

    过了“四书五经”这一关,照理来说应该开始学习整篇八股的文写作,然后成百篇的写作练习,再反复打磨修改,才有考中的希望。

    可沈廷鹤不然,依然只让他学破题,并在剩下的几个月里,带着他读“三通”、“四史”、诸子百家、历代古文。

    平安也不着急,反正晚上做完功课,还有些时间研究他的“押题宝典”,因为觉得自己偷偷在干坏事,每晚挑灯夜读的时候,都觉得特别有干劲。

    到了四月初,陈琰上书请求依例荫一子入监肄业,皇帝自然照准,平安便摇身一变,成了国子监的正式监生。

    其实这两年,平安虽然很少来国子监,但国子监里一直流传着他的传说。

    当年被博士们骂“不如稚子”的那批监生还没全部毕业呢,听说这个“稚子”长大了一点点,就要来参加科试,利用监生身份获得在京考试的资格,挤占为数不多的乡试名额,率性堂几个名列前茅的监生觉得天都塌了。

    待到平安去国子监报到的那日,他们选出一个代表,去跟平安套近乎。

    平安是自来熟的性格,又没有其他荫监生那种官宦子弟高高在上的架子,谁来跟他聊天都能搭上两句话。

    时人问读书人的学习进度,都是问:“文章可曾成过篇?”

    正是在问能否写出整篇的八股文,是否具备应试的水平。

    可平安每每摇头回答:“不曾成篇。”

    众人不禁疑惑,还有一个月时间科试,竟连八股文都写不了整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