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办?我爹是奸臣!: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咋办?我爹是奸臣!》 100-110(第8/17页)

巡按御史的任期为一年, 每年八月出巡, 一年后回京述职, 他们可以监察官员、考察政务、参与兵事, 明察暗访, 搜集官员违法贪污的证据, 弹劾纠举, 整饬不法, 权力极大。

    晋州巡按御史王文焕是王实甫的一位堂伯, 由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沈廷鹤举荐,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为人明达干练, 正直耿介。

    朝廷的任命下达后,郭恒特意见了他一面,让手下侍郎将晋州的复杂的人事情况向他介绍一番,并表示巡察期间若遇到阻碍,可以行文吏部,吏部将全力支持。

    王文焕猜测是陛下嘱意郭恒这样做的,对此更加重视,八月初便带着小吏和一干扈从启程上任。

    ……

    中秋之后,天气转寒,皇帝再次旧疾复发。太医直接住进配殿轮值,大殿内充斥着酸苦的草药味。

    皇帝撑着病体料理国事,璐王一边侍疾,一边从旁协助。

    皇帝一直在观察他,条理尚算清晰,日常庶务皆能妥帖处置,只是每遇非常事宜,应变之策稍显迟滞,该威压的时候没有雷霆手段,该怀柔的时候又欠缺圆融。

    病中的天子又开始焦虑起来。

    大雍建国百年,看似成平日久,实则已显露疲敝,因此他登基的几年一直在推行新政,就是希望让国朝重新焕发生机。

    大雍需要的,不止是一个守成之君。

    因此当天夜里,皇帝又将珉王叫到榻前侍疾。

    撑着昏沉的病体教他治国安邦的道理,传授处理政务的方法,循循善诱,谆谆教导,换来的是高热灼心险些昏厥……

    珉王急忙叫来沈太医,沈太医苦苦哀求皇帝:“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寻常人教导孩子功课都不免动怒伤神,重病之时就不要做这等凶险之举了!”

    次日,皇帝登基五年以来第一次称病不朝。

    百官都在担心圣体,问候请安的奏本堆满阁老们的案头,具被贴上简单的票拟搁置一旁,六科科抄之后,用一口大箱子装着,只抬给皇帝看了一眼便被抬走了。

    平安这几天很忙,学业之外还有大师课,两位大师还额外加了功课,但百忙之余还是抽时间写了一份“恭请圣安”的奏疏。

    刘厦对他说:“这种时候都会上书,陛下不会记得谁是谁的。”

    平安告诉他:“这种时候陛下不会记得谁上过书,但会记得谁没上书。”

    刘厦一想,也有道理,便也拉着顾金生赶紧写奏本,小心被当成刺头。

    别说,还真有一位没有问候皇帝的,提都没提一句。

    户部侍郎韩让的奏本,满纸都是纸钞的改革之法,并附赠裁减以及皇室成员开支用度的谏言,这里也包括皇帝本人。

    这回不只是吕畴,连另外三位阁老都有点看不下去了,人家陛下尚在病中,你上书劝人家少花点钱,这不是雪中送刀子,刀刀戳人心窝子吗?

    可他的“新钞法”又确有可取之处。

    四位阁老首次联合户部会揖,共同拟票,呈给圣上御览。

    皇帝看到这份奏疏时,重新打起了精神,立刻召内阁、户部官员进乾清宫议事。

    珉王侍奉在一旁,皇帝问他几个问题,见解十分独到,连韩让本人都认为可圈可点。

    孺子可教!皇帝又重新燃起了希望,且命户部尽快推行韩让的“新钞法”。

    当然,韩让劝谏皇家“裁冗食”的谏言,虽不中听,皇帝也照单全收,当即命人拟旨,亲王、郡王岁禄减半,宫中开销也各有缩减。

    在一旁拟旨的正是珉王,皇家教育与民间不同,他已学过制、诏、诰、表等各种常见文体的写法,可惜学了不等于会了,上课经常放空的他压根写不明白。

    皇帝又开始上火了……

    吕畴忙接过珉王手中的笔,迅速草拟出一道旨意,还从其他角度夸赞了珉王几句,譬如他熬了一夜依然精神抖擞,这份旺盛的精力就非常人能及。

    总算给皇帝降了降心火。

    璐王听说了这件事,心中喜不自胜,赵学士虽然栽了跟头,可架不住珉王自己不争气,连草拟圣旨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还能指望他做什么?

    ……

    次日,皇帝又是称病不朝。

    这次的复发比之上一次更加来势汹汹,太医院十三科中有一祝由科,精通咒语画符的精神疗法,这次连他们都出动了,提着桃木剑在乾清宫外烧符作法,依然不见成效。

    珉王终于按捺不住了,不顾平安的劝阻,把他“刮骨疗毒”的方案当着父皇的面告诉了太医。

    具体怎么操作他都想好了,先用乾清宫正殿内最粗的那根柱子把父皇捆起来,然后在房梁上挂一铜环,将他的手臂穿过铜环牢牢固定,最后用厚实的棉被蒙住他的头和脸,用锋利的小刀划开旧伤,将坏死的骨头刮除干净。

    太医们吓得伏地不起,正不知该如何证明自己与此人毫无瓜葛,眼睁睁看着皇帝沉疴乏力的病体居然站了起来!

    不但能站起来,还能把实心儿的珉王拎起来……

    接下来,太医们遭遇了职业生涯中前所未有的挑战,要劝劝吗?万一被打为同党就麻烦了,不劝?真把珉王打出个三长两短,事后陛下消了气,会不会怪罪他们?

    天人交战之际,皇帝已经揍完了儿子,发了一身汗,累得倒头便睡。

    连他自己都难以置信,第二天居然又退烧了。

    医学奇迹,神乎其神。

    太医们看向珉王的目光,就像看一味罕见的药引,看得珉王浑身鸡皮疙瘩,十分庆幸自己有皇子身份的护持,才没被这些两眼放光家伙扔进炉子里炼药……

    但经此一事,皇帝更加重视璐王和珉王的培养,百官也更加迫切地催促皇帝立储。

    储君乃是国本,国无储君,一旦发生意外,就会造成动荡的危局。纵观历史,那些没有立储又突然死亡的皇帝,要么牝鸡司晨由皇后、太后掌权,要么由宦官阉人、奸佞小人摄政,立个年幼的小皇子做傀儡皇帝,把持朝政甚至谋反!以史为鉴,陛下应当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璐王李伯亭一时风头无两。

    平安听说了这件事,无奈地摇头,这些士大夫还真是敢想敢说,为了立储不惜苦谏、死谏……而且还真被他们不幸言中,原剧情中既有“牝鸡司晨”的尹太后,又有“奸佞小人”郭恒和陈琰,还有一个年幼的小皇子被扶上皇位……

    可是人人都是出于江山社稷考虑吗?或许有这样的人,但更多的则是为了争夺首倡立储之功罢了。

    虽然他们并未言及立储的对象,但是很显然,有而立之年的皇子在前,没人会考虑一个年仅九岁的孩子。

    璐王不但名声好,而且能生养,简直是储君的不二人选。

    这时候不在准太子面前混个脸熟,将来论功行赏之时,就只能干看着别人飞黄腾达。

    郭恒是从不屑于参与这种事的,他也不许陈琰参与,陈平安就更不必说了,特意将他拎到跟前明晃晃地威胁:“敢妄言立储就打断你的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