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办?我爹是奸臣!: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咋办?我爹是奸臣!》 70-80(第11/17页)


    平安不再说话,专心享用美食。

    “你二师祖……”皇帝道:“我很担心他。”

    平安笑道:“最近大家都在担心自己,难得有人担心他。”

    皇帝道:“他这次京察动作太大,眼见着要遭人攻讦,只怕在京城待不下去了。”

    平安道:“您官比较大,跟皇上说说,别让他走。”

    “舆情汹汹,皇上能堵得住御史言官的嘴吗?他又是个耿介且重惜名节的人,一旦遭到弹劾,必然会上书请辞,以示自己不恋权位,皇帝也只能留他三次。”

    因为大庸特殊的科道制度,自建国以来,七品给事中搞倒的大人物还真不少。

    平安不假思索道:“舆情很好处理的,可以用焦点转移大法。”

    皇帝回头细听:“这是何意?”

    平安道:“就是爆一个更猛的料把御史言官的注意力转移开。”

    这话不知怎么戳中了吴用的笑点,咯咯咯笑了几声:“可爱。”

    皇帝却将目光转回窗外,陷入思考。

    “诶呀!我祖父祖母还在楼下等我。”平安总算想起来了。

    皇帝给吴用递个眼神,吴公公便遣了两个侍从下去说明,让二老不要担心。

    ……

    两个魁梧大汉立刻下楼,见二老果然急坏了,拱手抱拳道:“二位久等了,孩子在我们手上,不……”

    话还没说完,陈老爷一把握住了他的手,哆哆嗦嗦地说:“原来是道上的兄弟呀,不知我儿做了什么得罪了诸位,我先替他赔个不是,所谓祸不及妻儿,你们别动孩子,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我倾尽家财也一定满足。”

    对方可是有编制的锦衣卫,闻言皱着眉头将手抽出来:“我们要你钱干嘛?”

    陈老爷心想,不要钱就更麻烦了:“这样吧,你们拿我这把老骨头,把我孙子换出来,我儿是个孝子,一定会满足你们的,孩子太小了,胆子又小,你们把他放了吧。”

    “他胆子小?”那锦衣卫仿佛听到了天方夜谭:“他,胆子小?”

    ……

    “我胆子小,不想学。”平安道。

    “养国子之道,乃教之六艺。”皇帝道:“骑射是一门很必要的学问。”

    皇帝最近开始关注他忽视三年的小儿子,这孩子既没有他大哥的夙慧,也没有他三哥的稳重,他……还算瓷实。

    所以他想,可以教他弓马骑射,强健体魄,磨炼心智,免得总像粮仓里逃出来的小耗子,堂堂皇子,怎可做畏畏缩缩小人之态呢?

    平安这孩子他是真喜欢,敢朝他翻白眼,敢说他顶风作案,若能跟“胆小怯懦”的珉王结个玩伴,必然是极好的。

    骑射虽然好玩,但平安犹豫了一下,还是拒绝了:“我补习班已经很多了,每天早上都起不来。”

    “补习班又是何意?”皇帝不解。

    “我爹每天带我读书,但他只教《诗经》、《易经》和《尚书》,他忙起来,就送我去大师祖家学《礼记》和《春秋》,每当休沐还会送我去二师祖家练字,晚上还要温习旧书。”

    残忍程度连皇帝都听不下去了:“我大雍素来以专经取士,没有几个名士大儒是通习‘五经’的,你爹对你期望颇高嘛。”

    平安脑袋一下子支棱起来:“专经取士?”

    皇帝微微颔首。

    “只需要读一本?”

    “那倒不是,最好还是通读,但只专攻一本。”皇帝道。

    平安拍案道:“真是人心险恶!”

    “诶呦祖宗……”吴用又替他捏一把汗,怎么还敢在圣驾面前拍桌子了。

    平安太愤怒了,就好比有人把他的课本全改成了全文背诵,还骗他所有人都是这么学的。

    皇帝皱眉咋舌,一个读了这么多年书的孩子,竟不知道科场最基本的规则,可见他身边都是一群多么处心积虑的老神童啊。

    不过经他这么一挑拨,这孩子果然把“绑架”的事给忘了,这就是他所谓的“焦点转移大法”吧。

    “谢谢大叔款待,我要走了,回家找我爹理论理论。”平安道。

    “急什么,打包两份羊排带走。”皇帝道。

    店老板笑得像一朵绽开了的牡丹花,立刻亲自去办。

    平安连吃带拿,怪不好意思的,从袖子里掏出一根硕大的棒棒糖,非要他收下,留个念想。

    皇帝莫名其妙的收下了。

    “大叔再见。”平安道:“等您走的时候,我去送您。”

    吴用浑身的毛都炸起来了:“你要把他送哪去?”

    “致仕啊,您不是快致仕了吗?”平安道。

    吴用无语了……

    皇帝没有正面回答,只打了个哈哈,店老板便提着个大漆八角食盒走进来,亲自送平安下了楼。

    陈老爷还在跟那两个锦衣卫称兄道弟。

    “祖父。”平安朝他打个招呼,进包厢找祖母。

    “诶。”陈老爷应一声,回头继续跟人家掰扯,良久才发觉刚刚路过的好像是他孙子。

    两个锦衣卫这才松一口气:“得,老爷子,完璧归赵,我们回去交差了。”

    陈老爷捏一把汗,忙回包厢看孙子去。

    老两口拽着他的胳膊看了一圈儿又一圈儿,像在转一只陀螺。

    ……

    陈琰回家时,平安正坐在大门槛上,整个娃怒腾腾的,不知谁惹到了他。

    陈琰问他缘由。

    平安反问他,为什么没有人告诉他,‘五经’只需要专攻一门。

    陈琰道:“确实有很多投机之人,只钻研‘四书’和‘专经’,然后背上几篇程文范墨,就去应考了,如果运气特别好,未准能中个秀才。”

    陈琰说着,拉起平安的手进了大门,循循善诱:“平安,你愿意做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还是投机取巧之徒?”

    “投机……”平安看看老爹不太慈祥的脸色,不情愿地说:“真才实学的人。”

    “所以,你要读的可不止‘四书五经’,还有前朝诸儒、三代两汉、三通四史、历代古文……”

    “……”

    平安气呼呼往屋里走:“早知道就不问了。”

    ……

    三月初,会试还未张榜,京察的结果就已经公布了。

    按照祖制,四品以上官员由皇帝亲自裁决,首辅林荣兴赐致仕荣归,次辅吕畴晋升中极殿大学士,位列首辅,同时令礼部尚书徐谟、礼部侍郎王时来、兵部侍郎陆昉入阁。

    这三位是皇帝亲自挑选出的精明实干之人。

    户部尚书、右侍郎降调他用,擢升户部文选司韩让为右侍郎。

    其余上层官员变动并不大。

    五品及以下京官,由吏部和都察院考察,因贪墨、罢软、不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