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办?我爹是奸臣!: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咋办?我爹是奸臣!》 50-60(第4/17页)

在总监官罗纶的身上。

    罗纶是接替蒋丞的锦衣卫指挥使,自然明白郭恒的意思,遂命左右将仪门外的搜检官,以及搜捡陈琰的那组军士全部看押起来,待考试结束后再行请旨下狱审问。

    钱其浈看着太阳西落又东升,陈琰还未被逐出考场,便知道自己接下来的命运了。

    两排锦衣卫只说奉主考之命,将其送往都察院的待勘,便将他铐了起来。

    既然证明了陈琰的清白,那就坐实了栽赃陷害,妄图破坏朝廷的抡才大典,是比舞弊更加严重的大罪。

    ……

    陈琰整个人已经近乎虚脱,吃过一顿热粥,收好碗筷,就倒在号板上昏睡过去,在梦中构思六道题目。

    只是他太累了,险些一睡不醒,幸而对面的同乡重重的咳嗽将他喊醒答题。

    春寒料峭,他浸湿帕子擦一把脸,使自己彻底清醒,然后才打开考题开始奋笔疾书。

    对面同乡瞠目结舌的看着他放弃了草稿纸,直接往答题卷上写字,这意味着必须一气呵成,一旦有任何别字或涂改痕迹,就是功亏一篑。

    这哥是真的狠!

    陈琰也没办法,他时间紧迫,实在无暇打草稿后誊抄一遍。

    所幸他学问扎实,虽难及往日的水平,也算逻辑缜密、文理俱在,此时也顾不得名次了,只求能入考官法眼。

    收卷的礼部官员看到陈琰的卷子,登时无措起来,开了眼了,还从未见过不打草稿直接在试卷上答题的。

    陈琰解释说时间来不及。

    那官员却很死板:“这不合规矩啊。”

    好在一名内监官巡视至此,为陈琰说情,才将他的试卷收上去。

    ……

    贡院内最高的明远楼,可以俯瞰整个考场。

    一名青衫小吏打扮、身材魁梧的中年人负手而立,锦衣卫指挥使罗纶恭立在他身后。

    “你看此人如何?”中年人问。

    “狂,但有狂的资本。”罗纶道。

    “评价不低么。”中年人又沉声道:“务必要查清楚,是什么人活腻了,敢在朝廷的抡才大典上闹事。”

    “是。”

    第53章 第 53 章 这才是景熙朝恩科状元应……

    会试成绩还未出来, 陈琰就一举成名了。

    他居住的椿萱胡同原本僻静,会试之后,便有不少仕林学子登门拜访, 或求诗求字,或邀请他参加文会。

    陈琰很难静心准备殿试。

    所幸沈廷鹤得知了他的处境,将他叫到自己家里避避风头,御史宅邸, 有事都不想登门,等闲之人唯恐避之不及。

    他从老师处打听到了钱其浈的消息,他关在都察院司狱司,担下了所有罪责,御史问他动机,他只说拜陈琰所赐开源知府被革职查办, 那是他的亲舅舅,所以他怀恨在心,一心毁掉陈琰的仕途。

    这件事在京城士子中闹得沸沸扬扬, 漏洞百出的供词呈上御案, 皇帝勃然大怒, 外甥为了给舅舅报仇, 不惜舍弃前途甚至性命, 就算亲儿子也做不到吧?

    遂亲自下旨, 将钱其浈下诏狱严加审问。

    陈琰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沈廷鹤与他想法一致, 有人想借陈琰做文章, 诬陷他的座师郭恒,毕竟郭恒前年由大理寺卿转迁礼部侍郎,年初, ,又升为礼部尚书,在春闱中担任主考,礼部是内阁的转迁之阶,圣眷显而易见。

    新皇登基,固然要提拔一批新人,打压一批老臣,一场看不见血的厮杀似乎拉开了序幕。

    会试高中的捷报被直接送到沈宅。

    大街上锣鼓喧天,官差们托着一方巨大的牌匾,报喜道:“捷报贵府陈老爷讳琰,高中会试第一百零一名贡士,金銮殿上面圣!”

    第一百零一名,在陈琰的预料之中。

    一般来说,出于对主同考官的尊敬,殿试与会试的排名相差无几,会试一百名开外,在殿试中绝拿不了太好的名次。

    当然,一百名也是二甲,也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名次。

    更何况陈琰如今比会元还要出名,毕竟会元三年出一个,在考场里默写两万余字还能考中的人还没见过……

    会试阅卷结束,拆开糊名登记名次时,郭恒便带着陈琰默写的稿纸和试卷面圣——放陈琰回去考试是他自作主张,必须做到万无一失才可以。

    “你这老倌儿可够狠的,整整两万字啊。”皇帝笑骂。

    郭恒道:“陛下恕罪,读书人名声大于一切,会试成绩固然重要,可若因此留下污点,此子一生可就毁了。”

    皇帝又何尝不知,将他第一场的六篇文章全部看过,才道:“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完六篇文章,足见功底……他叫陈琰?”

    “是。”郭恒道。

    “哪里人,谁家的子弟?”

    “平江省盛安县人,家中应当没有在朝的官员。”郭恒道。

    皇帝点头道:“且看他殿试的文章吧。”

    ……

    陈琰住在老师家里也有好处。

    沈廷鹤休沐时,拿出整天时间反复强调策问的格式,开头是“臣对、臣闻”,结尾是“臣谨对”,中间要逐条写清,不能有所疏漏,遇到“天、帝、祖宗”等字眼需要提行,另有诸多避讳的要求,三令五申,耳提面命。

    在殿试之前,所有贡生还要经过礼部的仪制司与鸿胪寺进行礼仪培训,如点名、散卷、赞拜和行礼等,以免在殿前失仪。

    沈廷鹤又与他分析本次考试的题目。

    如今困扰皇帝最大的问题有三:

    一是新朝改元,年初就发生了三府海啸,七个州县受灾,十数万房屋被毁,皇帝非嫡非长,常年在边关打仗,登基以后又大刀阔斧地颁布了许多政令,不少人面服心不服,借着天灾说怪话;

    二是国初为了方便治理,在西南各省施行土司自治,可是自先皇开始,土司隔三差五的叛乱,朝廷屡次弹压,靡费钱粮不少,却总也无法得到根本解决;

    三是附属国晋南屡次骚扰西南边境,陛下欲派兵攻打,遭到朝中许多大臣的反对,认为大灾之年应当止兵戈、休士民,令皇帝十分恼怒。

    殿试的策论,大抵会从这三个出发点展开。

    沈廷鹤道:“没有人真的会向初出茅庐的读书人问计问策,一两千字也写不出什么纾困的条陈,可若是泛泛而谈言之无物,一味的歌功颂德,也难入阅卷之人的法眼,这正是殿试策论的难处。”

    陈琰陷入思考。

    到了殿试当日,奉天殿外的广场上,三百余张桌椅整齐排列,在巍峨的宫墙下显得格外肃穆。

    待乐声大作,在礼赞官的带领下,众人给宫檐下缓缓走出的皇帝行礼,山呼万岁。

    皇帝身着隆重而威仪的朝服,端坐在高台之上,照例褒扬贡生们的才华,以及身为君父的殷殷期盼。

    众人再度跪拜行礼,皇帝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