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办?我爹是奸臣!: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咋办?我爹是奸臣!》 40-50(第14/17页)

迎接灾民,以示对县里工作的支持。

    官差们将四百多名流民送来陈家巷时,喧天的锣鼓声骤起,不知从哪里跳出一对彩狮,踩着欢快的鼓点摇首摆尾跳跃。

    孩子们分列两旁敲锣打鼓,平安亲自指挥,鼓点简单但不杂乱,配合相当默契。

    陈敬时呆住:“他们哪来的钱请人舞狮子啊?”

    陈琰道:“采购物资省下来的钱。”

    “那为什么要亲自敲鼓?”

    “因为钱不够了。”陈琰道。

    “……”

    陈敬时道:“早说啊,我捐他们一点。”

    “你侄孙说了,小孩子不喜欢花钱图省事,喜欢亲力亲为的成就感。”陈琰道。

    “这个鬼机灵。”

    看着激情指挥锣鼓队陈平安小朋友,陈老爷满目骄傲地说:“我早就说过,我乖孙很有音律方面的天赋,你们就是不信。”

    陈琰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家里那套编钟呢?”

    “太占地方,被我给卖了。”陈老爷道。

    “卖了,钱呢?”

    陈老爷笑道:“从溧阳给我孙儿订了一把上好的焦尾琴,还在路上。”

    陈琰:“……”

    四百多名灾民,以及押送他们的官差,看到这种场面,全都惊讶地说不出话。

    背井离乡的悲凉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满脑子问号。

    明明是来逃难的,生生被营造出一种走马上任之感。

    第49章 第 49 章 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待到锣鼓声停止, 陈琰清朗的声音在巷子中响起。

    “诸位,想必登岸之前,县里的官吏已经跟你们说得很清楚了, 我这里不妨再多说几句。你们来到陈家巷,就是陈家巷的一员,大老爷希望你们付出劳力换取房租和口粮,不必忍饥挨饿, 而是像从前那样,外面做工,家里生火做饭,扯布做衣裳,絮棉花纳鞋底,你们的孩子, 也会像陈家所有的孩子一样,三餐温饱,有瓦遮头。为此, 陈家巷一百多户人家, 腾出数十间房屋供各位居住。”

    灾民们静默良久, 他们刚从洪峰巨浪中死里逃生, 被官兵呼和驱赶装船, 运送到此处, 陈琰所说的这些场景离他们太遥远, 远的难以置信。

    “但是, 既然来到陈家巷, 也有几点规矩望诸位务必遵守。”陈琰道:“第一,不准随地便溺,乱扔杂物;第二, 不准吃生食、生水、发霉以及虫鼠碰过的东西;第三,如有发热、腹泻、便血等病征,要及时上报……”

    待灾民们一一应下,才又道:“各位都是连结互保的乡邻,现在由甲长带领去祠堂,每户领取二斗米,四两肉,再加朝廷赈济的米面,足够撑一阵子的,衣物被褥按人头发放,房屋随机分配,不可挑拣,不可私下调换,进屋先洗澡,换下的旧衣集中在桥头的空地焚烧,咱们是同船合命,望大家不要抵触。”

    灾民们看着这个年及弱冠的青年,说起话有理有据,条理清晰,非但把话交代清楚了,还不伤及他们的自尊,竟比码头上那些官员说出的话更让人信服。

    很快,四百多名灾民便以十户为单位排好队,依次进入祠堂登记、领钥匙、领物资,而这些事,竟全被陈琰交给一群孩子去操办。

    陈琰反复告诉他们,灾民们来到在陈家巷,不是来跟我们争夺房屋和衣食的,是来帮助盛安县修桥补路开辟荒田的,靠劳力赚钱,绝不低人一等,谁也不许歧视和嘲笑他们,更不能欺凌他们的孩子。

    对于喜欢欺负弱小的陈平信,陈琰单独找他,进行了一番恳切的长谈,字字句句直击灵魂,直把他说的泪流满面悔不当初才肯作罢。

    欺弱是动物本性,可人与禽兽的区别在于,人是可以教化和约束的。一遍说不通就说十遍,不断的重复,不断的耳提面命,说到真正明白事理的一天,而不是归咎于他的本性,那要父母和老师有什么用呢?

    灾民们每人领到了一袋米,一条肉,少量调味品,在戴着红袖章的孩子们的引领下,来到各自住处,屋内装饰丰俭不一,但都是窗明几净的,床具桌椅板凳应有尽有,可以拎包入住。

    墙面贴上了烧开水、勤洗手等示意图,每人又额外发放一瓶白醋,要求他们洗漱更衣之后,将白醋倒进锅里,熏蒸屋子消毒。

    平安和陈平继几人,还将灾民里的大孩子集结起来,成立了“除四害”小分队,积极捕捉苍蝇、蚊子、老鼠、蟑螂,可以凭尸体到学堂里找平安换糖果,一只换一颗粽子糖,集齐五只换一个糖酥饼。

    陈敬时想到自己的宅子将成为虫鼠尸体的聚集地,胃里就一阵阵反酸水,可又不好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毕竟他们的想得周全,灭虫灭鼠可以有效阻止疫病传播。

    将这些灾民安顿下来,用了一整天时间,大人们都在看热闹,孩子们都快累瘫了……

    “我娘说小孩儿没有腰,可是我分明觉得腰疼啊。”陈平松道。

    丹姐儿解释道:“说小孩没有腰,是怕小孩‘夭折’,不是真的没有腰。”

    去别的地方当灾民,都是被当成苍蝇蚊子般驱赶嫌弃,在陈家巷当灾民,竟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礼遇。

    灾民们安顿下来,就找了几个代表,去陈老爷面前磕头道谢,感谢收留活命之恩。

    陈老爷匆忙避开:“呀呀呀呀呀呀折寿折寿,我也没做什么,当不起如此大礼!”

    他确实没做什么呀……

    落日时分,巷子里焚起了硫磺和艾草,呛的平安憋足一口气蹭蹭蹭跑回家去,身上头发上全是火烧火燎的味道。

    “才多大的孩子就支使他们干活,万一害了病看你上哪哭去!”赵氏一边埋怨儿子,一边尖叫:“陈平安,洗手!”

    平安手里的枇杷吧嗒一声掉在地上,被娘亲拎回东院洗澡去了。

    ……

    四万灾民可不全是身体健全的壮劳力,还有孤苦无依的老人和孤儿、奄奄一息的伤病员,他们无法自食其力,要由县里官办的养济院和育婴堂收养,伤病患则被送到安济坊救治,治不好就会被漏泽园拉走,深埋处理。

    四万人陆续入境,四大官办福利机构瞬间爆满,县里在籍的医生不够用,就去乡下征召赤脚郎中。

    孙知县下了死命令,伤病而死者难以避免,第一不许造成疫病传播,第二不许饿死一人,上下官吏只能怨声载道中四处募捐,勉力支撑。

    灾民们安顿下来的第三日,男人们天不亮就要出工,修桥铺路补城墙,听说郊外还有上万人开垦荒田,女人们则在家里编筐搓麻绳洗衣裳带孩子,过着与陈家人节奏完全不一致的生活。

    孩子们也被迫收心,因为陈敬时脚伤大好,再次把他们抓回了课堂。

    小叔公允许灾民的孩子来学堂旁听,平安还以为很快会认识新的同学,然而并没有。

    他这才知道,原来灾民的孩子是没空读书的,年纪大些的要跟着父母一起干活,带弟弟妹妹,算家里的半个劳动力,年纪小的就被关在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许外出乱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