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服之下: 13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华服之下》 130-140(第15/18页)

从一起,跟随他们出宫而去-

    天色渐暗,朱雀门外,雪野里寒意更甚,那一支千人队伍,却各个毫不退缩地站在紧闭的城门之下,耐心地等待城中的消息。

    站在城楼瞭望处的京都守备大将军从宏一直警惕地看着那处的情形,眼见从黄昏到如今,已有近半个时辰的工夫,那么多人在寒风里干等着,却半点未见乱相,当真让他刮目相看。

    “便是咱们自己人,只是站在城墙上守卫,也做不到如此。”

    围在他身边的几名侍卫也忍不住悄悄点头。

    就在这时,城内逐渐传来一阵喧哗动静,紧接着,城楼下,有侍卫快速奔上台阶,报道:“大将军!宫中传话来了,大人们亲自来迎,请大人开城门,让大人们的车马出去!”

    从宏看一眼城内的大道,果然见乌泱泱的队伍正踏着最后的暮色往城门处来。

    从宏不敢怠慢,没有立即下令开城门,而是拿起一旁漏斗撞的传声器,冲着城外那千人的队伍高呼:“宫中有令,请吴王殿下独自入城,诸位大人已在城门内等候迎接,旁人皆退后,不得靠近!”

    这是看胆量的时候了,吴王但凡胆小,便会顶不住压力,或败逃,或求饶。

    雪地里,府兵统领没有动,而是和其他人一样,纷纷看向坐在马上岿然不动的萧琰。

    “殿下——” 统领想说些什么,但是话到嘴边,还是停住了,他不想打扰萧琰的决断。

    萧琰没有立刻回话,而是仰头看向城墙之上的从宏,片刻之后,没有犹豫,无声地抬起一只左手。

    统领二话不说,立刻明白他的意思,勒住缰绳高喝道:“撤!”

    一时间,三千人的队伍毫不犹豫往回撤去,直到离他近半里的距离,才逐渐慢下来,剩下萧琰一个人,毫无惧色地站在空旷雪地间,四下再无半点援助,那道高大厚重的城门那才传来轰隆隆的声响。

    随着城门越开越大,萧琰始终未动,他所在的地方,正是大多弓箭手射程之外几步处。

    门内,徐胜等人一马当先,快速出来,围绕在他的身边,其他臣子方慢慢跟上,列队门外阔道的两侧。

    三品以上的大员,年岁都要近五十甚至更长,有不少都乘马车而来。众人见萧琰果然一人入内,再无半个援手,一时竟然刮目相看。

    “多谢诸

    位大人亲自前来,时间紧迫,我便不多赘言,诸位,请吧。”

    萧琰坐在马上,冲众人一拱手,便在他们的簇拥之下,入了京都。

    这一路,有内监、羽林卫的护送,气氛始终紧绷,没有半刻松懈,但一直到宫门门外,都没有发生任何意外——有数十名朝中要员在,要想在不伤及他们的情况下拿住吴王,根本不可能,更不用说,他的身边,还有徐胜等人紧紧相随。

    宫门外,亦有守候的羽林卫侍卫,见萧琰过来,便要上前搜查。

    徐胜怒目而视,正要上前将其喝退,却听萧琰道:“徐将军,不必理会,我一人前来,他们仍旧要提防至此,可见对我也算十分看重,也罢,我已没什么好怕的了。”

    说着,他自马上下来,当着所有人的面,解下腰间的配刀,丢到一旁。

    金属落进道旁积雪间,发出砰的一声响。

    侍卫们见状,不再阻拦,眼睁睁看着手无寸铁的他,就这样昂首阔步地走进这龙潭虎穴一般的皇宫。

    第139章 弩机 短短的竹箭自弩机中飞速射出。

    夜幕完全降临, 宫中已点满了灯,比先前更亮了许多,在黑暗中铺陈出一条长而宽的路。

    宫门在身后沉沉关上, 这条明亮的大道,将他们引至延英殿外。

    百官已在寒夜冷风中等待了半个多时辰, 从一开始还忍不住不时低声交谈几句,到如今, 已冻得浑身僵硬,除了低头保持着肃然的神色, 再没有半点多余的动作。

    直到后方的三道宫门外传来动静,众人才像是忽然醒过神来。

    队伍踏雪而来,厚实的皮靴踩在已只剩薄薄一层的雪中带出的嘎吱声响, 与腰间环佩碰撞的叮咚声, 还有衣袍在风中翻飞的猎猎声, 交织在一起, 将整个延英殿内外的气氛带得更加沉肃。

    站在两边的羽林卫侍卫们脚步没有挪动半寸,但原本松松搭在刀鞘边缘的手,都已无声地挪到刀柄上, 如靳昭一般, 全身紧绷,蓄势待发。

    “太子殿下,吴王殿下已到。”殿外守候的王保扬声道。

    底下等候的百官不知从何时、何人起,已自发从中间让开一条道, 由着被一众武官们簇拥在中间的萧琰通行而过。

    萧琰在阶下停住,仰头看向高处的延英殿正门。

    一直守在天子榻前的萧元琮也终于从门槛之后跨了出来,站在屋檐下,自高处俯视而来。

    兄弟二人隔着数丈的距离, 遥遥对视。

    “半年多不见,大哥一切可好?”萧琰站在阶下,冲着上方的人拱了拱手,算是行礼,脊背却挺得笔直,半点没有弯下。

    那不卑不亢的态度,仿佛并未将这一切当一回事。

    萧元琮垂眼看着他,温声道:“托二弟的福,孤尚算安好,只是日夜为父皇忧心,到底不能安稳。”

    “大哥应该高兴才是吧,毕竟,这些年来,父皇与大哥之间,一直颇有分歧。”萧琰话中带刺,不掩锋芒,听来令人惊骇,可思及他往日的种种行径,又觉合乎情理。

    他似乎不再耐烦维持表面的平静,要在百官面前挑破一切。

    萧元琮默了默,没法再以寻常温和、宽厚,包容下一切尖锐的态度——若在这样的关头仍然避开锋芒,便再没有理由动手了。

    “不错,”他淡淡道,声音里的温度也陡然冷下来许多,“孤与父皇之间,的确一直算不上太和睦。”

    萧琰冷笑一声:“大哥这样敞开了说话,果然比从前那样遮遮掩掩的听起来爽快多了。”

    “毕竟,咱们兄弟二人之间,有许多事,今晚该有个了断了。”

    萧元琮的话说完,站在阶下稍远一些的官员中,有几人悄然抬头,朝四周看了看,甚至还有人朝旁边挪了挪脚步,碍于周遭大多数人岿然不动,不论心中是否感到恐慌,也不敢再有大的动作。

    “这些年来,父皇一直偏爱二弟你,对于我这个出身正统的太子,有太多不满,这一切,多因郑氏蛊惑。如今,郑氏已除,朝中终于暂得安宁,”萧元琮一边继续说,一边又前行一步,站到台阶的边缘,目光朝一旁的靳昭瞥了一眼。

    “然而,仍有不少臣工,陷于曾经的党派争斗,妄想颠覆东宫正统,扶持吴王篡权夺位,今日,为肃清朝野,稳固我大周根基,在父皇弥留之际,孤不得不痛下决断,辜负父皇从前之愿——”

    靳昭握着刀柄的手已经握到最紧,双足也悄然变作一前一后,随时能冲出去的姿态。

    “——捉拿吴王及其余党!”

    萧元琮一语落下,靳昭便立即拔刀。

    金属摩擦的铮然声顿时长鸣而出,听得众人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