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天宇开霁》 250-260(第17/17页)
薄草纸,虽不及宣纸平滑光洁,却胜在价格低廉、原料简单,平民百姓也能买得起。
开春以来,大梁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
今年的“耕藉礼”也与往年不同。所谓“耕藉礼”,是每年春耕之前,皇帝本人亲自在京城一块农田里演习耕种,为期一天,显示皇帝对农业的看重。这个规矩从西周流传下来,已有上千年之久。
自从昭宁帝病重之后,大梁国的耕藉礼就暂停了,今年华瑶又要去耕田了,官府允许百姓在远处观礼。
行礼当天,华瑶起了一个大早。天还没亮,她已经下地干活了。
这一块田地约有一亩大小,名叫“圣田”,是华瑶的老祖宗亲自开辟的。老祖宗还留下了一句话,大梁国历任皇帝,除了重病卧床的病秧子,其余人等,必须在田地里老老实实耕种,不得偷懒。
偌大一亩田里,只有华瑶和谢云潇两个人,众多官员都站在田埂上,观望华瑶和谢云潇勤勤恳恳做农活。
华瑶推动铁犁,把田地里的泥土全部翻了一遍。她力气大,干活也快,还有闲心和谢云潇说话:“好多人在看我们。”
谢云潇抬头望去,这一亩田的四面八方,站满了大大小小的官员。更远处的街道上,又聚集了不少平民百姓,可谓是人山人海,人潮涌动。
镇抚司和拱卫司一同维持秩序,人群也并不喧闹,谢云潇轻声问:“耕藉礼什么时候结束?”
华瑶挥动锄头:“等我忙完以后。”又小声说:“你看天色,还早着呢。”
谢云潇又问:“你累不累?也许可以把农活全交给我。”
华瑶看了他一眼:“这么多人盯着我们,我一点懒都不敢偷。”
谢云潇笑了笑,不再说话。他拎着一只竹筐,在田地里挑拣杂草。他想到了自己和华瑶在永州逃难时,也曾在山上挖过野菜,从荒废的农田里捡来萝卜和生姜,熬成鱼汤,一人一口喝完了。
翻过了田地泥土,除去了杂草害虫,华瑶开始播种了。她把小麦的种子一排一排种下去,谢云潇提着一桶水,不紧不慢追随她,她随手从水桶里舀出一瓢水,浇到田地上,半个时辰之后,她终于耕种完毕了。
晌午已过,华瑶扶着锄头,长舒一口气。她站在田野之间,精神恍惚了一瞬。她并不觉得疲惫,她平日里吃得好,穿得好,又经常练武健身,体力远比佃农强得多。若要让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耕种,她也是无法忍受的。那佃农的生活究竟有多苦,可想而知。
“耕藉礼”大功告成,众多官员赶来恭贺华瑶,华瑶的目光穿过众人,落到了工部尚书邹宗敏的身上。
邹宗敏打了一个寒颤,连忙道:“恭贺陛下,耕藉礼成,农神必会保佑大梁国五谷丰登……”
华瑶只问了一句:“沧州和永州的城镇重建得怎么样了?”
邹宗敏躬身弯腰:“托陛下的鸿福,沧州和永州……都建好了,百姓安居乐业,今年春天也能有个好收成。”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